絲瓜絡

絲瓜絡

SI GUA LUO

  • 英文名稱:Luffacylindrica L. Roem. Luffacylindrica (L.) Roem. L. Acutangularoxb. Luffa cylindrica
  • 別名:絲瓜瓤,絲瓜殼,絮瓜瓤,絲瓜網,天羅線,絲瓜筋,絲瓜布,千層樓,瓜絡,天蘿筋
  • 來源:葫蘆科植物絲瓜的乾燥成熟果實的維管束。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部乾枯時採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淨,曬乾,除去種子。
  • 道地藥材:廣東, 江蘇, 浙江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絲瓜絡的傳統功效


1. 通經絡

絲瓜絡,味甘性涼,歸肺、胃、肝經。其通經絡之功,乃基於其活血化瘀、清熱化痰、祛風通絡之藥性。中醫認為,經絡乃氣血運行之通道,一旦受阻,則「不通則痛」。絲瓜絡能深入經絡,化解阻滯,使氣血得以暢行無阻。

具體而言,絲瓜絡善於活血通絡,對於氣滯血瘀所致之經絡痹阻尤為有效。如因風濕痰瘀阻滯經絡而引發的四肢關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痹症,絲瓜絡能祛風濕、通脈絡,緩解局部疼痛。其化痰作用亦助其通絡,因痰飲可阻滯經絡,導致腫脹或經絡不暢。此外,對於婦科經閉、經期不調等因瘀血阻滯衝任經脈所致者,絲瓜絡亦能活血化瘀,使經絡通暢,月經得以下行。跌打損傷後之局部腫痛,亦是氣血瘀滯經絡所致,絲瓜絡藉其活血通絡之性,有助於散瘀消腫止痛。總之,絲瓜絡透過疏通氣血與化解病理產物,達致經絡系統功能之恢復與暢通。

2. 清熱涼血

絲瓜絡,性味甘涼,入肺、肝、胃經。其清熱涼血之效,在中醫觀點中源於其能清泄內盛之熱邪,使熱不灼傷血絡。體內熱毒亢盛時,可致血分之熱,引發出血、瘡疹、口瘡等症。絲瓜絡憑藉其涼性,直入血分清解熱毒,使血液清涼,循經運行無礙,從而止血、消腫。此乃遵循「熱者寒之」、「涼血止血」之原則,故能治療熱毒病與出血熱病。

3. 活血化瘀

絲瓜絡,味甘性平,歸肺、胃、肝經。其活血化瘀之功,在中醫理論中歸因於其能通絡散結、理氣和血。絲瓜絡善於通行經絡氣血,化解體內瘀滯,使脈道通暢無阻,達致「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之效。故對瘀血所致之月經不調、經閉、肢體疼痛,以及跌打損傷、氣滯血瘀型癥瘕積聚等症,皆具良好療效。其作用機理在於理順氣機,加速血液循行,從根本上消除瘀阻。

4. 止血

絲瓜絡,藥性平和,歸肺、胃、肝經。傳統中醫認為其止血功效,源於其「清熱涼血」與「活血化瘀」的獨特藥性。出血一症,常因血熱妄行,迫血離經,絲瓜絡長於清解內熱、涼血止血,使血液循脈運行,有效應對因熱邪煎灼血液引起的咳血、便血、崩漏等症狀。

更為特殊者,乃其「活血化瘀」之功,此與止血效用相輔相成。中醫有「瘀不去則新血不生,或因瘀致出血」之說。絲瓜絡能通利血脈,散結消瘀,清理經脈中積滯的瘀血,使氣血運行通暢無阻,如此則能防止因瘀血阻滯導致的新生出血,亦加速離經之瘀血的消散,達至「止血而不留瘀」的境界。此特性使其在治療多種出血兼有瘀血阻滯病症時,如產後惡露不盡而挾瘀者,尤其適用。其兼具消腫之效,亦與其活血通絡、祛瘀散結的作用相關。

5. 祛風除濕

絲瓜絡,傳統中醫認為其性味甘、平,入肺、胃、肝經。其藥用特點在於通經活絡,善於祛風除濕。中醫所指之風濕,乃風邪與濕邪侵犯人體經絡關節所致,常表現為肢體關節腫痛、麻木、屈伸不利。絲瓜絡可透過其通絡宣導之性,使體內風濕之邪循經而解,達到舒筋活絡之效。故本品廣泛用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攣急等病症。

絲瓜絡的現代功效


1. 抗發炎

絲瓜絡,性味甘涼,傳統上具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涼血活絡之效。現代藥理研究深入揭示,絲瓜絡蘊含豐富多醣、蛋白質、維生素及多種胺基酸。這些複合成分賦予其顯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菌及抗病毒活性,使其在緩解身體發炎反應方面展現潛力。

其中,絲瓜絡多醣被證實為其核心抗炎物質。其作用機理在於有效抑制促炎性細胞激素的釋放,例如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進而減少體內炎症因子的生成與積聚。此機制直接阻斷炎症反應的關鍵環節,有助於迅速緩解因發炎引起的不適症狀,如紅腫、熱痛等。

此外,絲瓜絡亦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及生物鹼等活性成分,這些物質具備明確的抗菌與抗病毒功效。透過強化身體對抗病原體入侵的能力,減少細菌和病毒感染的機會,從而間接降低由感染引發的發炎風險,進一步鞏固其整體抗炎效益。綜合而言,絲瓜絡透過多醣的直接炎症因子抑制作用,以及黃酮類與生物鹼的間接抗感染效益,協同作用以減輕甚至預防身體的炎性反應。

2. 保肝利膽

絲瓜絡素以其保肝利膽之功,在傳統醫學中頗負盛名。現代藥理研究深入揭示其多面向的藥理功效與機制。此物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包括豐富的多醣、各類維生素、蛋白質以及多種氨基酸。這些活性物質是絲瓜絡發揮效用的基礎,它們協同作用,為肝臟健康提供多重保護。

首先,絲瓜絡展現出強大的抗氧化特性,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肝細胞造成的損害。同時,其抗炎作用有助於緩解肝臟組織的炎症反應,減輕因炎症引發的細胞損傷。更重要的是,絲瓜絡具有解毒功能,能協助肝臟代謝並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從而直接庇護肝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完整性。這不僅有助於保護健康的肝細胞,對於已受損的肝臟組織,絲瓜絡也能促進其細胞的康復與再生,為肝臟的自我修復創造有利條件,達到護肝之效。

此外,絲瓜絡在調節脂質代謝方面亦發揮關鍵作用。它能有效調節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的水平,有助於降低過高的血脂。此種調節作用對於減緩脂肪在肝臟中的異常堆積至關重要,能有效預防或改善脂肪肝問題,進而全面保障肝臟的健康安康,並間接促進膽汁的正常分泌與排出。

3. 降血糖

絲瓜絡,作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成熟果實的海綿質維管束,在中醫藥學中傳統應用廣泛。現代藥理研究逐步聚焦於其多重生物活性,尤其在調節血糖方面的潛能備受關注。

絲瓜絡之所以能展現出降血糖功效,關鍵機制在於其所蘊含的豐富多醣類活性成分。這些多醣物質經研究證實,能夠從兩個主要途徑干預血糖平衡:其一,它們具有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能力。胰島素是體內唯一能夠降低血糖的激素,絲瓜絡多醣能促使胰腺β細胞釋放更多胰島素,從而加速血液中葡萄糖向細胞內轉運,有效降低血液葡萄糖濃度。

其二,絲瓜絡中的多醣成分還能顯著提高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效率。這意味著,身體的周邊組織細胞,如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能更有效地攝取和代謝血液中的葡萄糖,減少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滯留量。透過這兩種協同作用——促進胰島素分泌以幫助葡萄糖吸收,以及增強細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絲瓜絡最終達成降低血糖水平的效果,為血糖管理提供了一種天然且具有潛力的輔助策略。

4. 降血脂

絲瓜絡,其藥用價值素來受重視,尤以輔助降血脂的潛力為現代研究焦點。絲瓜絡富含多醣、蛋白質等生物活性成分,這些物質被普遍認為是其藥理功效的基礎。

現代醫學研究已清晰闡明,絲瓜絡中的多醣成分在調節血脂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的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水平,對於管理過高的血脂指標具有正向作用。與此同時,絲瓜絡所含的蛋白質成分也功不可沒。研究發現,此蛋白質能顯著提升體內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同時有效減少或抑制有害的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整體而言,絲瓜絡透過多醣與蛋白質的協同作用,全面性地參與血脂代謝的調節,展現其在降血脂方面的藥理功效。

絲瓜絡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燒存性研末,每次1.5-3g。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調敷。

絲瓜絡的炮製


絲瓜絡處理步驟

  1. 洗淨曬乾: 將絲瓜絡洗淨後,曬乾至完全乾燥,再切成適當長度的段落。
  2. 炒絲瓜絡: 取切好的絲瓜絡段,與麩皮混合,用小火炒至絲瓜絡呈黃色,再篩去麩皮。
  3. 燒製絲瓜絡炭:
    • 將切好的絲瓜絡段放入鍋中,裝滿至鍋口。
    • 在絲瓜絡鍋上覆蓋另一隻大小相同的鍋,並以黃泥將兩鍋結合處封嚴。
    • 用微火燒煅約4-5小時,待白紙貼在上面鍋底上呈現焦黃色時,表示燒煅完成,即可熄火。
    • 待冷卻後,取出絲瓜絡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絲瓜絡注意事項

  1. 脾虛便溏:絲瓜絡性質涼,容易傷脾胃,對脾虛便溏的患者應慎用或禁用。
  2. 過敏體質:絲瓜絡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對絲瓜絡過敏的患者應禁用。
  3.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絲瓜絡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在使用時應慎重考慮,最好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4. 服用藥物:絲瓜絡可能與一些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影響藥效。如果正在服用藥物,應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絲瓜絡。
  5. 幼兒和老人:絲瓜絡較為涼性,不適合幼兒和老人使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問題。

絲瓜絡相關的方劑


絲瓜絡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胰臟炎子宮崩漏睪丸炎慢性腎衰竭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大便出血咳嗽腹痛腰痛痔瘡損傷風濕病咳血疼痛頭痛低血糖糖尿痛風病毒感染糖尿病產後出血乳腺炎乳房硬結

絲瓜絡含有的化學成分


木聚糖(Xylan), 纖維素(Cellulose), 甘露聚糖(Mannan), 半乳聚糖(galactan), 木質素(Lign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