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2022-09-18
蒼朮性味辛、苦、溫。主治健脾、燥濕、解鬱、闢穢。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痺、足痿、夜盲。
《本草經集注》謂朮能「除惡氣,彌災疹」。《本草正義》提到:「蒼朮芳香辟穢,勝四時不正之氣,故時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驅除穢惡氣。陰霾之域,久曠之屋,宜焚此物而後居人,亦此意也。」
蒼朮的芳香辟穢作用主要表現為煙薰消毒和抑菌兩方面。以蒼朮和艾葉製成的消毒香或煙薰劑點燃熏煙,對多種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核型多角體病毒、腺病毒3型、鼻病毒浙九-2株、庖疹病毒浙九-9株、副流感I 型病毒仙台株、流感病毒A3 滬防72-10 株),支原體(肺炎支原體、口腔支原體),真菌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顯著殺滅作用。
另有研究證實,煙薰劑配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蒼朮。利用95 %乙醇浸泡10 小時的蒼朮作手朮室煙薰消毒,每次15 分鐘,共10次實驗,消毒前空氣中平均每次檢出菌落5.6個,消毒後平均每次檢出菌落2.0 個,差異顯著。
藿香性味辛、性微溫。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 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藿香具有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或濕溫初起,發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阻,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本草圖經》謂本品「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本草正義》謂本品「能祛除陰霾濕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濕困脾陽最捷之藥」。
臨床功效主要體現在「芳香化濕」「發表解暑」「止嘔」三個方面。臨床常與蒼術、厚朴、半夏等配伍,芳化濕濁,治療濕阻中焦證,如不換金正氣散;與紫蘇、半夏、厚朴等配伍,化濕發表,治暑天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而致惡寒發熱、頭痛脘痞、嘔惡洩瀉,如藿香正氣散;與半夏配伍,和中止嘔,治療濕濁中阻所致的嘔吐。
砂仁性味辛、溫。主治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砂仁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洩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本草綱目》記載「健脾,化滯,消食」。臨床功效主要體現在「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三個方面。
臨床多與白豆蔻、厚朴配伍使用,化濕醒脾,治療寒濕氣滯脘腹脹痛,如厚朴豆蔻散;與木香、枳實配伍使用,行氣止痛,治療脾胃氣滯證,如香砂枳術丸;與黨參、白術、茯苓配伍使用,健脾益氣,治療脾胃虛弱之證,如香砂六君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