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利濕退黃]功效的中藥清單(2023年更新)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09-18關於利濕退黃
凡能滲利水濕,通利小便的藥物,稱為利水滲濕藥。傳統中醫學認為,水濕之為病,或泛濫於全身而水腫,或侵犯脾胃而為濕阻;或同其他外邪(如濕熱)相兼侵犯人體某一部位或某一臟腑,如濕熱熏蒸而發黃者。
水液自胃的受納,脾的傳輸,肺的通調而下歸於腎。通過腎陽氣化而分清濁,清者上升復歸於肺而為津,濁者下出膀胱而為尿。如腎陽不足,無力氣化水液而表現尿少、尿閉;腎陽虛不能攝水液則表現為尿頻或遺尿。
水濕病因常見的有:變態反應性疾患、感染、腎血管病變、代謝異常等。利水滲濕藥味多甘、淡,可消除有形之水在體內沛留形成的水腫,還適用於淋濁(泌尿系統感染或結石)、痰飲(如慢性支氣管炎時的痰液積留以及胸水、腹水等體腔內的異常液體)、濕熱、黃疽、瘡瘍等水濕病證。
利水滲濕藥根據作用性質不同,分為「利水消腫」藥、「利尿通淋」藥和「利濕退黃」藥三類。利水滲濕藥應用不當,容易耗傷陰液,故陰虛津傷者應慎用。應用利水滲濕藥,須視不同病證,選用有關藥物,並作適當配伍。這裡列出一些利濕退黃中藥。
關於利濕退黃的3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1. 茵陳蒿
茵陳蒿性味微苦、微辛、微寒。主治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
茵陳蒿性寒苦,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等症。 臨牀上,茵陳蒿常與梔子、黃柏、大黃等同用,以增強利濕退黃之效;亦可與苦參、地膚子等配伍煎湯外洗,以解毒止癢,用於濕熱蘊於皮膚而致濕瘡瘙癢。 茵陳蒿亦可單獨使用,大劑量煎湯內服,以治療濕熱燻蒸而發生的黃疸。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
2. 金錢草
性甘、微苦、涼。主治清熱、利尿、鎮咳、消腫、解毒。治黃疸、水腫、膀胱結石、瘧疾、肺癰、咳嗽、吐血、淋濁、帶下、風濕痺痛、小兒疳積、驚癇、癰腫、瘡癬、濕疹。
金錢草,性微寒,味甘、苦,入膀胱、肝經,具有利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之效。 此藥主治濕熱黃疸、石淋、熱淋、惡瘡腫毒及毒蛇咬傷。臨牀常與虎杖、茵陳、梔子配伍,用於治療黃疸;與茵陳、大黃、鬱金配伍,用於治療石淋;與蒲公英、野菊花等配伍,用於治療惡瘡腫毒、毒蛇咬傷。
關於利濕退黃的42種中藥清單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關於利濕退黃的1種食物清單
請點選以下食物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