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津止渴的20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了解更多...1. 天花粉
![]()
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寒。主治清熱生津、養陰、用於熱病津傷口渴、可消腫排膿、常用於癰疽、瘡瘍證、消渴多飲。
清熱生津《本草匯言》曰:「天花粉退五臟鬱熱,如心火盛而舌乾口燥,肺火盛而咽腫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齒腫,痰火盛而咳嗽不寧。若肝火之脅脹走註,腎火之骨蒸煩熱...…並能治之」。
天花粉「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乃治渴要藥也。」
了解更多...2. 烏梅
![]()
烏梅性味酸、平。主治收斂生津、安蛔驅蟲。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胬肉。
了解更多...3. 西洋參
![]()
西洋參性味甘、微苦、寒。主治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用於氣虛陰專火旺,咳嗽痰血,虛熱煩煩倦,內熱消渴,口燥咽乾。
了解更多...4. 玉竹
![]()
玉竹性甘、平。主治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主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幹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
了解更多...5. 地瓜
![]()
地瓜性甘、平。主治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主脾虛水腫、便泄、瘡瘍腫毒、大便秘結。生津止渴。
了解更多...6. 佩蘭
![]()
佩蘭性味辛、平。主要功效解暑化濕;闢穢和中。主感受暑濕;寒熱頭痛;濕潤內蘊;脘痞不飢;惡心嘔吐;口中甜膩;消洵
了解更多...7. 松香
![]()
松香性苦、甘、溫。主要功效祛風燥濕、排膿拔毒、生肌止痛。主癰疽惡瘡、瘰癧、瘻症、疥癬、白禿、癘風、痹症、金瘡、扭傷、婦女白帶、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了解更多...8. 杏仁
![]()
杏仁性苦、溫、有毒。主治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喉痹、食滯脘痛、血崩、耳聾、疳腫脹。
了解更多...9. 黨參
![]()
黨參性味甘、平。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四肢乏力、肺虛喘咳、氣短自汗、氣微兩虧諸證。
了解更多...10. 葛根
![]()
葛根性甘、辛、平。主治主升陽明之氣、鼓舞胃氣上行、多用於外感表證邪氣、項背強痛證、又可清熱生津而止渴。降血壓﹐治高血壓腦病(眩暈、項緊、頭痛)等症狀。
葛根味甘辛性涼,輕揚升散,為治表證發熱,頭痛,項強不舒的主藥,也可用於消渴,止渴。
《名醫別錄》載其能「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滕」。《神農本草經》提到:葛根「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了解更多...11. 蘆根
![]()
蘆根性甘寒。主治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透疹。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麻疹還可解河豚魚毒。
了解更多...12. 人參
![]()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了解更多...13. 石斛
![]()
石斛性甘、微寒。主治生津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明目強腰。主熱病傷津、口幹煩渴、胃陰不足、胃痛幹嘔、肺燥幹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
了解更多...14. 酸棗仁
![]()
酸棗仁性甘、平。主治補肝、寧心、斂汗、生津。用於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
了解更多...15. 甘草
![]()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了解更多...16. 白茅根
![]()
白茅根性甘、寒。主治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急性腎炎水腫、胃熱噦逆、淋病。
了解更多...17. 淡竹葉
![]()
淡竹葉性甘淡、寒、主治清熱、除煩、利尿。用於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小兒驚啼、小便赤澀、淋濁等症。
了解更多...18. 燈心草
![]()
燈心草性甘、淡、微寒。主治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痺、創傷。
了解更多...19. 冬瓜皮
![]()
冬瓜皮性味甘、微寒。主治利尿消腫。用於水腫脹滿、小便不利、暑熱口渴、小便短赤。
了解更多...20. 桑葉
![]()
桑葉主治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主治風溫發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痺隱疹、下肢象皮腫、血熱吐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