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茄的傳統功效
1. 健胃消食
蕃茄味甘、酸,性微寒,歸脾、胃、肝經。其甘味能入脾胃,有健脾益氣之功,可助脾胃化生氣血,增強消化功能。酸味則入肝,兼入脾胃,具開胃消食、生津止渴之效。
針對健胃消食,蕃茄可助脾胃之氣運行,促進飲食腐熟,緩解食滯不化。其所含之酸質有助胃氣下降、消導積滯,猶如「胃納不振,酸以開之」。其豐富的纖維被視為「有形之質」,能潤腸通便,改善胃腸道氣機不暢所致的便秘,導滯下行,使糟粕順利排出。總體而言,蕃茄能助脾胃運化功能,行氣消積,清熱生津,故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脘腹脹滿等症狀。
2. 生津止渴
蕃茄,性味甘酸,歸脾、胃、肝經。其甘能滋補,酸能斂陰生津,乃傳統中醫「生津止渴」之良品。中醫觀點認為,番茄富含津液(水分),食之可直接補充體內津液虧耗,迅速緩解因熱盛或燥渴引起的口渴。其酸味能刺激脾胃化生津液,使金液上承,滋潤咽喉,有助於改善口乾舌燥。同時,其性質微涼,有助清內熱,間接減少口苦、口臭等熱證,從而鞏固其生津潤燥之效。
蕃茄的現代功效
1. 防癌抗腫瘤
番茄蘊含豐富茄紅素,此強效抗氧化劑不僅具備卓越的抗發炎特性,更能有效減少細胞損傷,抑制腫瘤生長,尤其被認為對前列腺癌及多種消化道癌症(如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具有顯著的防護與抑制作用。
茄紅素的藥理功效體現在其多重機制。它能直接抑制癌細胞的異常增殖,並修復或預防DNA損傷,從根源上降低癌症風險。此外,番茄中富含的維生素C、E及類胡蘿蔔素等多元抗氧化劑群,能協同作用,共同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壓力損害。
除了抗氧化成分,番茄所含的膳食纖維亦對消化道健康至關重要。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縮短致癌物質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從而減少腸壁接觸有害物質的機率。綜合而言,番茄透過其獨特的茄紅素、多元抗氧化劑及膳食纖維,為人體構建一道對抗癌症,特別是前列腺癌及消化系統腫瘤的天然防線。
2. 改善皮膚健康
蕃茄因其獨特的生物活性成分,對於改善皮膚健康具有顯著的藥理功效。其中,含量豐富的番茄紅素作為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避免其對皮膚細胞造成氧化損傷,從而減少皮膚老化的跡象。此抗氧化機制不僅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破壞,更潛在地降低細胞異常增生,支援皮膚屏障的完整性。
此外,蕃茄富含的維生素C是皮膚健康的重要基石。維生素C不僅自身具備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能抵禦環境污染物與紫外線的侵害,更關鍵的是,它是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的必需因子。膠原蛋白作為皮膚的主要結構蛋白,其充足的合成能顯著提升皮膚的緊緻度與彈性,使皮膚更加飽滿有韌性,有助於維持年輕狀態。
番茄紅素在預防光老化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它能有效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UV)的傷害,這是導致皺紋產生和皮膚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紫外線會破壞皮膚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而番茄紅素能從內部提供防護,透過其抗氧化和抗炎特性,減輕紫外線誘發的損害,從而有效減少皺紋的形成。
同時,番茄紅素對於改善膚色均勻度亦有助益。它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過程,黑色素的過度累積是導致膚色不均或形成斑點的主要原因。透過調控色素沉積,番茄紅素有助於使膚色呈現更均勻、明亮的狀態。綜合而言,蕃茄透過其多種活性成分的協同作用,全面性地強化皮膚的抗氧化防禦機制、促進結構修復並改善膚色外觀。
3. 提升免疫力
蕃茄,作為日常飲食中常見的果蔬,其提升人體免疫力的藥理功效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維他命、類胡蘿蔔素及多種抗氧化劑。這些活性成分協同作用,共同築起身體對抗疾病的防線。
其中,維他命C扮演著核心角色。它不僅直接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提高身體抵抗病原體入侵的能力,更能保護細胞免受氧化壓力損害。同時,維他命C是人體合成膠原蛋白不可或缺的要素。膠原蛋白作為構成皮膚、骨骼、韌帶及肌腱等組織的重要蛋白質,其充足有助於維持身體結構的完整性,並加速傷口癒合,間接支持整體健康狀態,從而為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提供堅實基礎。
此外,蕃茄中蘊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如茄紅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他命A。維他命A對於維持黏膜的健康與完整性至關重要,而健康的黏膜是抵禦外界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物理屏障。透過強化黏膜屏障功能,維他命A有助於進一步增強免疫系統,並能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提供更全面的保護。
再者,蕃茄內的茄紅素、維他命E及類黃酮等多元抗氧化劑,是免疫力提升的另一關鍵。它們能有效中和體內有害的自由基,減少細胞氧化損傷,從而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細胞的健康得以維護,整體免疫反應也隨之增強,使身體更能有效辨識與對抗外來威脅。綜合來看,蕃茄透過多面向的營養素作用,為人體免疫系統提供了全面而強大的支持。
4. 改善消化系統
番茄在改善消化系統健康方面展現出多重藥理功效。其所含的膳食纖維是核心要素,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體積,藉此預防並緩解便秘,並減少胃腸道相關的不適風險。
番茄紅素作為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能保護腸道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維護腸道黏膜的完整性與功能,進而促進整體腸道環境的健康。
此外,番茄中的一系列有機酸,如檸檬酸和蘋果酸,能溫和地刺激胃液分泌,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這對於分解食物和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率至關重要,有助於更高效的消化過程。
果膠是番茄中另一種重要的可溶性纖維,其優異的吸水能力使其能在腸道中形成凝膠狀物質,有效軟化糞便,促使糞便順利排出,對於改善排便規律性具有助益。
值得注意的是,番茄亦被認為含有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成分。這些有益微生物對於維持腸道菌群的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健康的腸道菌群不僅能優化營養吸收,更有助於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從根本上提升消化系統的整體健康與功能。
5. 保護眼睛健康
番茄對維護眼睛健康具有顯著的藥理功效,主要歸因於其富含多種關鍵營養素。首先,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這兩種維生素對於維持正常視力和眼部組織健康至關重要。維生素A特別有助於眼睛適應光線變化,有效減輕長時間用眼造成的疲勞感,並能預防夜盲症,因其前體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為視網膜中視紫質的組成部分,從而增強視力。
其次,番茄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分是番茄紅素,這是一種強效的類胡蘿蔔素抗氧化劑。番茄紅素能夠在細胞層面抵禦自由基對眼睛細胞的損害,對於預防因氧化壓力引起的白內障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具有保護作用。更進一步,番茄紅素能夠選擇性地積聚於眼底的黃斑部區域,在此形成一層天然的保護屏障,有效吸收和抵禦有害的紫外線輻射,從而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發生或惡化。此外,番茄紅素亦展現出顯著的抗炎特性,有助於減少眼部發炎反應,維護眼部微環境的穩定與健康。綜合這些藥理作用,番茄在日常飲食中扮演著支援眼睛健康的重要角色。
6. 保護心臟健康
蕃茄在保護心臟健康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潛力,其核心效能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當中,番茄紅素(lycopene)是最受矚目的類胡蘿蔔素。作為一種強效的抗氧化劑,番茄紅素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從而降低心臟病風險。研究指出,番茄紅素有助於調節血脂,尤其能幫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即「壞膽固醇」的水平,此機制對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維持血管彈性至關重要。
此外,蕃茄亦是維生素C和鉀的良好來源。維生素C不僅是另一種重要的抗氧化劑,它還在維持血管內皮細胞健康方面扮演關鍵角色,有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的進展,該病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同時,鉀元素對於穩定血壓具有顯著作用。透過平衡體內的鈉水平,鉀有助於維持正常的體液電解質平衡,進而幫助降低高血壓風險,對心臟負荷管理至關重要。
纖維素的豐富含量也為心臟健康提供額外益處。膳食纖維能與膽汁酸結合,促進其排出,間接降低體內膽固醇水平,減少動脈斑塊的形成。這對於維持健康的血液循環和心臟功能具有直接幫助。最後,葉酸(folate)的攝入也有助於降低同型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水平,過高的同型半胱胺酸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風險因子,因此葉酸在間接保護心臟方面亦功不可沒。
7. 抗氧化
番茄作為一種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其藥理功效顯著。它含有多種重要的抗氧化化合物,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A,以及特別豐富的番茄紅素(lycopene)。這些成分在體內協同作用,核心機制在於有效抑制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是新陳代謝過程中的副產物,過量時會對細胞造成氧化應激損害,進而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番茄紅素尤其值得關注,它是目前已知最強大的抗氧化劑之一,其在番茄中的含量居所有蔬果之冠。番茄紅素能夠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藉此保護細胞免受攻擊。由於自由基被認為與癌症、心臟病及其他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番茄紅素的抗自由基作用對於維護細胞健康、預防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多項研究已證實番茄及其製品的抗氧化益處。例如,有研究結果顯示,每日攝取100克的番茄醬,可能使攝護腺癌的風險降低約35%。此外,另一項研究亦指出,每天食用200克的番茄,或能將心臟病的風險減少20%。這些數據突顯了番茄在透過抗氧化機制,潛在預防細胞損傷及降低慢性疾病風險方面的藥理價值。番茄的抗氧化特性使其成為一種對健康極具益處的食物。
蕃茄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適量;或生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蕃茄注意事項
- 空腹不宜食用:易引起胃腸脹滿。
- 疼痛月經期間不宜生食:番茄性寒。
- 脾胃虛寒的不易多食:番茄性寒。
- 未成熟的番茄含有龍葵素:多食會引起中毒。
- 急性腸炎、菌痢及潰瘍活動期病人不宜食用。
- 不宜高溫長時間加熱:會失去原有的味道和營養素。
蕃茄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蕃茄含有的化學成分
蘋果酸(Malic acid), 檸檬酸(Citric acid), 腺嘌呤(adenine), 胡蘆巴鹼(Trigonelline), 膽鹼(Choline), 西紅柿鹼(tomatidine), 灰分(Ash), 鈣(Calcium), 磷(Phosphorus), 鐵(Iron), 胡蘿蔔素(Carotene),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B2(Vitamin B2), 尼克酸(Niacin), 維生素C(Vitamin C), 葡萄糖(Glucose), 果糖(Fructose), 亞油酸(Linole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α-亞麻酸(α-linolenic acid), 止杈酸(abscisic acid), 異檸檬酸(isocitr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奎寧酸(Quinic acid),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阿魏酰奎寧酸(feruloylquinic acid), 對-香豆酰奎寧酸(p-coumaroylquinic acid), 已二烯酸(hexadienoic acid), 草酸(oxalic acid), 延胡索酸(Fumaric acid), 乙酸(acetic acid), 酒石酸(Tartaric acid), 甘醇酸(glycolic acid), 2-萘氧基乙酸(2-naphthoxyacetic acid), 2-(6-羥基萘氧基)乙酸(2-(6-hydroxynaphthoxy)acetic acid), S-腺苷-L-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 1-氨基環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4-氯苯氧基乙酸(4-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鐮刀菌酮酸(tenuazonic acid), 止杈酸-1'-O-β-D-吡喃葡萄糖苷(abscisic acid-1'-O-β-D-glucopyranoside), 交鏈孢醇甲醚(alternariol methyl ether), 咖啡酰葡萄糖(caffeoyl-glucose), 對香豆酰葡萄糖(p-coumaroylglucose), 4-咖啡酰-D-奎寧酸(4-caffeoyl-D-quinic acid), 3-咖啡酰-D-奎寧酸(3-caffeoyl-D-quinic acid), 咖啡酸-4β-葡萄糖苷(caffeic acid-4β-glucoside), 阿魏酸-β-D-葡萄糖苷(ferulic acid β-D-glucoside), 對-香豆酸-β-D-葡萄糖苷(p-coumaric acid β-D-glucoside), 原兒茶酸甲酯(methyl protocatechuate), 番茄鹼(tomatine), 茄鹼(solanine), 澳洲茄胺(solasodine), 菸鹼(nicotine), 氯化膽鹼(Choline chloride), 番茄烴(lycopene), (Z)-3-己烯醛((Z)-3-hexenal), (E)-2-庚烯醛((E)-2-heptenal), β-大馬士革酮(β-damascenone), 1-戊烯-3-酮(1-penten-3-one), 3-甲基丁醛(3-methylbutanal), 2-異丁基噻唑(2-isobutylthiazole), 1-硝基苯乙烷(1-nitrophenylethane), 苯乙醛(Phenyl acetaldehyde), 芳樟醇(linalool), α-松油醇(α-terpineol), 4-乙烯基苯酚(4-vinylphenol), 3-甲基丁酸(3-Methyl butyric acid), 2-苯乙醇(2-phenylethanol), 4-乙烯基愈創木酚(4-vinylguaiacol), 苯甲醛(Benzenepropanal (or Benzaldehyde)), 去氫-β-紫羅蘭醇(dehydro-β-ionol), 二氫獼猴桃內酯(dihydroactinidiolide), 二甲基三硫化物(dimethyl trisulfide), 1-辛烯-3-酮(1-octen-3-one), α-環檸檬醛(α-cyclocitral), 1-(甲硫基)戊-3-酮(1-(methylthio)pentan-3-one), 1-(甲硫基)辛-3-醛(1-(methylthio)octan-3-one), 3-(甲硫基)己醛(3-(methylthio)hexanal), 1-硝基-2-甲基丙烷(1-nitro-2-methylpropane), 牻牛兒基丙酮(geranylacetone), 丙酮(acetone), 6-甲基-5-庚烯-2-酮(6-methyl-5-hepten-2-one), 1-戊烯-2-酮(1-penten-2-one), 甲醇(Methanol), 1-硝基-3-甲基丁烷(1-nitro-3-methylbutane), β-環檸檬醛(β-cyclocitral), 環氧-β-紫羅蘭酮(epoxy-β-ionone), 2-異丁基氰化物(2-isobutyl cyanide), 2-甲基丁醇(2-methylbutanol), 3-甲基丁醇(3-methylbutanol), 6-甲基-5-庚烯-2-醇(6-methyl-5-hepten-2-ol), 丁香酚(Eugenol), 3-甲硫基丙醛(methional), 柚皮苷(naringin), 咖啡酸(caffeic acid), 膽固醇(Cholester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番茄苷A(tomatoside A), 環木菠蘿烷醇(cycloartanol), 環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 羊毛甾-8-烯-3β-醇(lanost-8-en-3β-ol), 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 羽扇豆醇(Lupeol), 硬脂酸(Stearic acid), 花生酸(Arachid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