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溫裡溫中的8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了解更多...1. 乾薑
![]()
乾薑性味辛、性熱。主治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常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四肢冰冷、寒飲喘咳、寒濕痹痛等症。
乾薑能祛脾胃寒邪,助脾胃陽氣,溫中散寒,用於治療脾胃寒證的院腹冷痛,嘔吐泄瀉,以及各種消化系統的疾病。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 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薑能促使癌細胞自我毀滅,因此經常食用薑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癌症。
用於虛寒腹痛、腹瀉等,本品能溫中止痛、止瀉。治上述之證可單用成配附子等同用,如《千金要方》單用本品治中寒水瀉。若治產後血虛寒凝,小腹疼痛,則配當歸、川芎等同用,如生化湯。
治中寒水瀉:乾薑(炮)研末,飲服二錢。(《千金方》)
了解更多...2. 花椒
![]()
花椒性辛溫,主治溫中止痛、除濕止瀉、殺蟲止癢。用於主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蛔蟲腹痛、嘔吐泄瀉、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齲齒牙痛、陰癢帶下、濕疹皮膚瘙癢等症。
花椒能溫中止痛,暖脾止瀉,對脾胃虛寒,胱腹冷痛、嘔吐、腹瀉...等與現代醫學消化系統多種疾病有關。
花椒能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熱痹痛,下氣,除六俯寒冷,傷寒溫瘧,大風汗不出,宿食腸,下痢泄精,治水腫黃膽,殺蟲魚毒。
用於中寒腹痛,寒濕吐瀉。本品辛散溫燥,長於溫中燥濕、散寒止痛、止嘔止瀉。治外寒內侵,胃寒腹痛、嘔吐,可與生薑、白豆蔻等同用。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不思飲食,常與乾薑、人參等同用,如大建中湯。治寒濕困中,腹痛吐瀉,多與蒼朮、砂仁,草豆蔻等同用。
《綱目》:散寒除濕,解鬱結,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補右腎命門,殺蛔蟲,止泄瀉。
了解更多...3. 吳茱萸
![]()
吳茱萸性辛、苦、熱、小毒。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用於胃寒嘔吐證。本品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治中焦虛寒之脘腹冷痛,嘔吐泛酸,常與人參、生薑等同用,如吳茱萸湯。治外寒內侵、胃失和降之嘔吐、可與半夏、生薑等同用。
吳茱萸具有增高體溫作用,正常家兔靜脈注射吳茱萸乙醇提取物,有體溫上升、增加四氫荼胺的體溫上升作用。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也有使體溫升高的作用。
了解更多...4. 胡椒
![]()
胡椒性辛、熱。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消痰。 用於脾胃受寒、胃寒嘔吐、食慾減退、脘腹冷痛、腹痛泄瀉、食慾不振、癲癇痰多。開胃進食、溫中散寒、止痛。
了解更多...5. 肉荳蔻
![]()
肉荳蔻性辛,溫。主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用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冷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宿食不消。
溫中行氣,澀腸止瀉。 用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綱目》:暖脾胃,固大腸。《本草經讀》:治精冷。
《開寶本草》:溫中,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嘔沫,冷氣,消食止泄,小兒乳霍。
四神丸(《證治準繩》),主治脾腎虛寒,五更瀉泄,不思飲食,或久瀉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
了解更多...6. 附子
![]()
附子性辛甘熱。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主治心腹冷痛、脾虛腹瀉、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萎、疽瘡漏及一切沈寒痼冷之疾。
小鼠灌胃生附子冷浸液能延長環己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時間,減少其自主活動。附子冷浸液和水煎液均能抑制寒冷引起的雞和大鼠的體溫下降,甚至使降低的體溫恢復,延長生存時間,降低死亡數。
附子能增強虛寒證患者衰弱的新陳代謝功能。烏頭鹼能促進腦灰白質的呼吸,促進腦皮質的葡萄糖氧化,促進由葡萄糖生成為乳酸以及增加耗氧量等。
了解更多...7. 茴香
![]()
茴香性辛、溫。主治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於寒疝腹痛、睾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
茴香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於寒疝腹痛,睾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睾丸鞘膜積液。鹽小茴香暖腎散寒止痛。用於寒疝腹痛,睾丸偏墜,經寒腹痛。溫腎散寒,和胃理氣。治寒疝,少腹冷痛,腎虛腰痛,胃痛,嘔吐,乾、濕腳氣。
用於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脹痛,少腹冷痛,痛經。本品能溫腎暖肝、散寒止痛。
治脾胃虛寒的脘腹脹痛、嘔吐食少,可與白朮、陳皮、生薑等同用。
《吉林中草藥》:「散寒止痛。治疝氣,腎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遺尿。」
了解更多...8. 高良薑
![]()
高良薑性味辛、性熱。主治散寒止痛、溫中止嘔、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用於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
散寒止痛,溫中止嘔。用於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溫通,善散寒止痛,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藥,每與炮薑相須為用,如二薑丸。若治胃寒肝鬱,脘腹脹痛,則多與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鬱,散寒止痛,如良附丸。
用於胃寒嘔吐證。本品有溫散寒邪、和胃止嘔之功,可與半夏、生薑等同用。若治虛寒嘔吐,則可與黨參、茯苓、白朮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