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仁的傳統功效
1. 補腎
益智仁其補腎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制及適用範圍則需細究。本文將結合《本草求真》、《醫鏡》、《本草綱目》、《羅氏會約醫鏡》、《神農本草經疏》及《本草正義》等典籍,以現代白話文分析其補腎機理。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益智仁具有斂攝作用,能治療遺精、虛漏和小便餘瀝等腎氣不固的症狀。腎主納氣,腎虛則納氣無力;腎又主五液,脾腎氣虛則涎液上溢。益智仁通過斂攝脾腎之氣,使逆氣歸元,涎穢下行,從而達到補腎的目的。
《本草求真》指出益智仁「功專燥脾溫胃,及斂脾腎氣逆」,認為其能溫暖脾胃,收斂脾腎之氣。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腎同源,脾胃健運則腎氣充足。因此,益智仁的補腎作用,也與其溫補脾胃,提升整體臟腑功能相關。 但其也強調,益智仁燥熱,適用於脾胃虛寒,而非熱證。
《本草綱目》將益智仁歸為「行陽退陰」之藥,認為三焦、命門氣弱者宜之。 命門為腎之陽氣所在,此處的「補腎」,更傾向於溫補腎陽。 書中也提到古人常在補益脾胃的方劑中加入益智仁,以「益火生土」,說明其補腎作用與補益脾胃密切相關。
《醫鏡》、《羅氏會約醫鏡》則指出益智仁「其性行多補少,須兼補劑用之,若獨用則散氣」。這說明益智仁的補腎作用並非強大直接,需與其他補腎藥物配合使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單獨使用則可能耗散元氣。
綜上所述,益智仁的補腎功效主要體現在溫補腎陽、斂攝腎氣、並通過溫補脾胃以間接提升腎氣等方面。 但其使用需謹慎,應根據個人體質和病症,合理運用,並避免與其他藥物產生不良反應。
2. 補陽
益智仁,其「補陽」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需謹慎理解其作用機制及適用症狀。
《本草求真》指出益智仁「氣味辛熱,功專燥脾溫胃」,認為其能斂脾腎之氣,故有「補心補命」之效。它能治療因脾胃虛寒導致的食慾不振、唾液增多、小便不禁等症。其溫補作用也能改善心腎不足引起的遺精、崩漏等問題。但該書亦明確指出,若因熱邪導致氣虛而出現相關症狀,則不宜使用。
《本草綱目》則認為益智仁「行陽退陰」,適用於三焦、命門氣虛者。書中引用楊士源的觀點,認為益智仁在補益脾胃的同時,也能間接溫補心火,促進脾胃運化。這一點與《本草正義》中關於益智仁溫補脾胃,促進食慾的論述相呼應。 《本草正義》也提及益智仁可用於治療因腎陽不足導致的遺精、滑泄等症狀,但強調其不適用於因熱邪導致的相關病症。
《醫鏡》、《羅氏會約醫鏡》則提醒,益智仁「其性行多補少」,需配合其他補益藥物使用,單獨使用反而可能耗散元氣。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益智仁補陽功效的描述側重於其溫補脾胃、溫腎助陽的作用,能改善因脾腎陽虛所致的諸多症狀。然而,需注意其溫燥之性,並根據病因病機,結合其他藥物使用,方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益智仁的補陽並非直接作用於陽氣本身,而是通過溫補脾腎,間接提升陽氣,達到調理臟腑、改善症狀的目的。
3. 補氣
益智仁,其補氣功效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制及適用範圍需仔細辨析。
《本草求真》認為益智仁「氣味宰熱,功專燥脾溫胃,及斂脾腎氣逆」,說明其補氣功效主要體現在溫補脾腎,收斂脾腎之氣。書中指出,益智仁適用於脾胃虛寒導致的食慾不振、唾液過多、小便不禁等症狀,以及脾腎氣虛引起的遺精、崩漏等症。但同時也強調,若因熱邪導致氣虛,則不宜使用。
《本草綱目》則從「行陽退陰」的角度闡述益智仁的補氣作用,認為它可以溫補三焦和命門之火,從而提升整體陽氣。書中提及古人常在食療方劑中加入益智仁,以「土中益火」,助脾胃運化。此處的補氣,與《本草求真》的溫補脾腎略有不同,更側重於溫補脾陽,促進消化吸收。
《醫鏡》、《羅氏會約醫鏡》則指出益智仁「其性行多補少,須兼補劑用之,若獨用則散氣」。這點值得注意,說明益智仁的補氣作用較為溫和,單獨使用效果可能有限,需要配合其他補氣藥物才能發揮最佳功效。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腎氣入手,認為益智仁「斂攝脾腎之氣」,藉由收斂腎氣來止遺精、小便餘瀝等症狀。此處的補氣,是通過固攝腎氣,以達到補益元氣的效果。
綜上所述,古代典籍對益智仁補氣功效的理解存在多角度的闡述,有的著重於溫補脾腎,有的強調溫補命門火,有的則側重於斂攝腎氣。其補氣作用並非強悍直接,而是溫和緩慢的,且需要根據不同病症和體質,合理搭配其他藥物才能更好地發揮功效。 單獨使用時,其補氣功效可能較弱,甚至可能出現散氣的情況。 因此,使用益智仁時需謹慎,並最好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4. 調經
益智仁,作為單方,其調經功效在古代醫籍中並未被單獨明確強調,而是通過其溫補脾腎、固澀止遺的功效,間接影響女性經期相關症狀。 從上述古籍記載中,我們可以分析其調經機理:
《本草求真》認為益智仁「斂脾腎氣逆」,能收攝脾腎之氣。脾腎虛弱是許多婦科疾病,包括月經不調的常見病因。脾主運化,腎主藏精,二者功能失調,則可能導致經血運行失常,出現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狀。益智仁溫補脾腎,使二者功能恢復,從而間接調理月經。 文中也提到益智仁可用於治療因心腎不足導致的「夢遺崩帶」,「崩帶」即指女性的崩漏帶下,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益智仁在治療女性生殖系統相關問題上的作用。
《本草綱目》指出益智仁「行陽退陰」,並引用楊士源的觀點,說明益智仁在古代處方中常被用於「進食藥」,以溫補脾胃之陽氣。脾胃為後天之本,其陽氣旺盛,才能更好地運化水谷精微,滋養全身,包括生殖系統。 因此,益智仁溫補脾胃, indirectly 也能改善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月經不調。
《神農本草經疏》則強調益智仁的「斂攝」作用,能治療遺精虛漏和小便餘瀝,這些都與腎氣不足有關。腎主生殖,腎氣不足同樣會影響月經的正常運行。益智仁斂攝腎氣,固澀精關,從根本上改善腎虛導致的月經不調。
總而言之,益智仁調經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溫補脾腎、固澀止遺的功效在治療某些因脾腎虛弱或腎氣不固引起的月經不調方面的間接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正義》也提示,益智仁性溫,對於熱證引起的月經不調,則不宜使用。 因此,益智仁的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辨證施治。
5. 溫裡溫中
益智仁,作為一味溫裡溫中的中藥單方,其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主要體現於溫補脾胃、固攝腎氣方面。
《本草求真》指出益智仁「氣味宰熱,功專燥脾溫胃」,能收攝脾胃之氣,治療因胃冷引起的唾液過多、脾虛導致的不思飲食以及小便不禁等症。此外,它還能補益心腎,治療夢遺、崩漏等與腎氣不足相關的疾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也強調,益智仁不適用於因熱邪導致氣虛的症狀。
《本草綱目》則認為益智仁是「行陽退陰之藥」,適用於三焦、命門氣虛者。書中提及古人常在進食藥方中加入益智仁,意在「土中益火」,補益脾胃之陽氣,促進消化吸收。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腎氣入手,說明益智仁的斂攝作用能治療遺精、尿頻等腎氣不固的症狀。它認為,脾腎氣虛會導致氣逆上浮,涎液過多,而益智仁能斂攝脾腎之氣,使之歸元,從而改善相關症狀。
然而,《醫鏡》及《羅氏會約醫鏡》提醒,益智仁「其性行多補少,須兼補劑用之,若獨用則散氣」,暗示其溫補作用需要與其他補益藥物配合使用,單獨使用可能效果不佳,甚至可能耗散正氣。
綜上所述,益智仁的溫裡溫中功效主要體現在溫補脾胃、固攝腎氣,改善因脾胃虛寒、腎氣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但其應用需謹慎,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不同醫家對其溫補的程度與適用範圍也有不同理解,需綜合考量。
益智仁的古代典籍
益智仁的現代功效
1. 改善大腦功能
益智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羣、氨基酸等,這些活性成分與增強記憶力的作用息息相關。不飽和脂肪酸是腦細胞發育及功能的重要營養素;維生素B羣對神經系統的發育及功能至關重要;氨基酸是構成腦部神經傳遞物質的重要成分。因此,益智仁有助於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2. 提升免疫力
益智仁富含抗氧化劑、微量元素、營養素及抗病毒成分,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抗氧化劑可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損傷;微量元素有助於免疫系統功能發揮;營養素補充身體所需營養;抗病毒成分減低感染風險,使人體免疫力增強。
3. 降血脂
益智仁中之營養成分具調節血脂之效,乃因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及多種抗氧化物質等,有助於調節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等血脂指標,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尤以亞油酸及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脂及血壓,減少動脈粥樣硬化之可能,而維生素E能防止膽固醇氧化,減少膽固醇積聚及動脈硬化的風險。益智仁亦富含多種抗氧化物質,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減緩細胞老化與疾病發生。
益智仁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益智仁的炮製
- 益智仁:取益智仁置鍋內,炒至外殼焦黑,取出冷透,除去果殼,取仁搗碎用。
- 鹽益智仁:取益智仁用鹽水拌勻,微炒,取出放涼。 (每益智仁100斤,用食鹽2斤8兩力口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火旺或因熱而患遺滑崩帶者忌服。
- 《本草經疏》記載:嘔吐、氣逆、小便餘瀝、泄瀉等因熱或濕火所致者禁之。
- 《本草備要》指出:因熱而崩、濁者禁用。
- 《本經逢原》記載:血燥有火者不可誤用。
- 孕婦慎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 腸胃疾病患者慎用:易致腹瀉、脹氣等不適。
- 高血壓患者慎用:可能增加血壓。
益智仁相關的方劑
益智仁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益智仁含有的化學成分
揮發油(Volatile oil), 桉油精(Cineole), 薑烯(Zingiberene), 薑醇(zingiberol), 1-(4-羥基-3-甲氧基苯基)-7-苯基-3-庚酮(1-(4-hyd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3-heptanone), 藥蜀葵酮B(Yakuchinone-B), 反式-1-(4-羥基-3-甲氧基苯基)-7-苯基庚-1-烯-3-酮(trans-1-(4-hyd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hept-1-en-3-one), B族維生素(Vitamin B complex), 維生素C(Vitamin C), 錳(Manganese), 鋅(Zinc), 鉀(Potassium), 鈉(Sodium), 鈣(Calcium), 鎂(Magnesium), 磷(Phosphorus), 鐵(Iron), 銅(Copper)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