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肉散

蓮肉散

LIAN RO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心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胃經 8%
腎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蓮肉散中包含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心安神: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養心益腎、止瀉固精之效。蓮肉散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怔忡、脾虛泄瀉等症,而蓮子能起到安神定志、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健脾益腎: 蓮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健脾益腎、滋養心腎的功效。蓮肉散中加入蓮子,不僅能清心安神,更能滋養脾腎,增強體質,提升整體療效。

蓮肉散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益智仁健脾益腎,助蓮肉補脾止瀉: 蓮肉性平,擅長健脾止瀉,但其補脾之力相對溫和。益智仁性溫,入脾腎二經,能溫腎陽、補脾氣,與蓮肉相輔相成,增強健脾止瀉的效果。
  2. 益智仁寧心安神,協同蓮肉安神定志: 蓮肉具安神定志之效,但偏於清心。益智仁則能溫腎健脾,進而寧心安神,與蓮肉相配,相得益彰,使安神效果更加顯著。

蓮肉散方劑中包含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驚: 龍骨性味甘鹹平,入心、腎經,具有鎮靜安神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蓮肉散方劑中常加入龍骨,用以緩解患者因心脾兩虛、心神不安而引起的失眠、多夢、心悸等症狀。
  2. 固澀止瀉: 龍骨亦具收斂固澀之效,可治療脾腎虛弱引起的慢性腹瀉。蓮肉散方劑中,若患者同時伴有脾腎虛弱、大便溏薄等症狀,加入龍骨可起到固澀止瀉的作用,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蓮肉散主治「小便白濁,夢遺洩精」,此二症屬中醫「精關不固」或「心腎不交」之範疇。

  1. 小便白濁:指尿液混濁如漿,或夾雜白色分泌物,多因脾腎虛弱、濕熱下注或精微不攝所致,病位與腎、膀胱、脾相關。
  2. 夢遺洩精:夜夢交合而精液外泄,或無夢自遺,多因腎虛不藏、相火妄動或心腎不交,導致精室受擾。

此方針對「虛證」為核心,尤其偏重脾腎兩虛、精關不固之病機,以收澀固精、溫補脾腎為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1. 蓮肉(蓮子肉)

    • 性味甘澀平,歸脾、腎、心經。
    • 功效:益腎固精(止遺)、補脾止瀉(攝精微)、養心安神(交通心腎)。
    • 作用:針對遺精白濁之標,直接收澀;兼補脾腎之虛以治本。
  2. 益智仁

    • 性味辛溫,歸脾、腎經。
    • 功效:溫腎固精縮尿(治遺溺)、暖脾止瀉攝涎(助運化)。
    • 作用:加強溫攝下焦之效,尤適用於腎陽不足、氣化失司所致之白濁遺精。
  3. 五色龍骨

    • 性味甘澀平,歸心、肝、腎經。
    • 功效:重鎮安神(定志)、收澀固脫(止遺濁)。
    • 作用:鎮攝浮越之相火,固澀滑脫之精液,與蓮肉協同增強固精之力。

(二)配伍邏輯

  1. 標本兼治

    • 治標:龍骨、蓮肉以「澀」止遺濁,直接固攝精關。
    • 治本:益智仁溫腎陽,蓮肉補脾腎,從源頭改善脾腎虛弱。
  2. 動靜結合

    • :蓮肉、龍骨之收澀,安定下焦。
    • :益智仁辛溫行散,溫通氣化,防純澀致滯。
  3. 臟腑兼顧

    • 心腎:蓮肉安心神,龍骨鎮心,益智仁溫腎,共調心腎不交。
    • 脾腎:蓮肉、益智仁同補脾腎,助運化而攝精微。

(三)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固澀+溫補」雙向調節:

  1. 固精止遺:澀精藥(蓮肉、龍骨)直接約束精關,減少精液外泄。
  2. 溫腎助氣化:益智仁恢復腎之封藏功能,從根本改善陽虛不固。
  3. 健脾攝精:脾健則濕濁不生,精微得攝,白濁自減。

三、總結

蓮肉散以甘澀溫為主軸,配伍簡潔而切中「虛、滑、寒」之病機,體現中醫「固澀以治標,溫補以治本」的辨證思路,適用於脾腎兩虛、下元不固之遺精白濁,尤重「收攝」與「溫養」之協同作用。

傳統服藥法


蓮肉、益智仁、龍骨(五色者)各等分。上為細末。
每服2錢,空心用清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頭暈、心悸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最好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遺精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蓮肉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組成:蓮肉、益智仁、龍骨(五色者)各等分。 主治:小便白濁,夢遺泄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