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子丹

蓮子丹

LIAN Z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三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腎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3%
胃經 13%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肺經 5%
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蓮子丹」中包含蓮子,主要基於蓮子的藥性與功效。

  1. 清心安神: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養心益腎的功效。對於心煩不寐、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蓮子能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2. 健脾止瀉: 蓮子亦能健脾補氣,固澀止瀉。對於脾虛泄瀉、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蓮子能起到健脾固澀的作用。

因此,蓮子作為「蓮子丹」的主要成分,可以起到清心安神、健脾止瀉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蓮子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龍骨,主要是因為龍骨具有安神鎮靜、抗焦慮的作用,對於情緒不安、心神恍惚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效果。在中醫理論中,心與脾的健康對於心理狀態及身體功能至關重要。龍骨的重鎮作用可以幫助穩定心神,促進脾胃的功能,從而增強整體的氣血運行。

另外,龍骨富含鈣質,對於強健骨骼和改善睡眠質量也有助益。蓮子丹中的蓮子本身有養心安神、益脾的作用,與龍骨相輔相成,能加強其療效。這種搭配不僅能舒緩情緒,還能改善睡眠,增強體質,讓患者在面對壓力時能有更好的調適能力。因此,龍骨在蓮子丹中的組成是基於中醫對於心神與身體的整體調理理念。

蓮子丹方劑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蓮子性平,甘草亦性平,兩者配伍可調和藥性,使藥效更穏和,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減輕副作用。
  2. 增強藥力: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等功效,與蓮子配伍,可增強蓮子的健脾益腎、養心安神之效,使藥力更強,療效更顯著。

總之,甘草在蓮子丹中起著調和藥性和增強藥力的作用,使藥方更具協調性和有效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蓮子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真氣虛憊」所致諸症,涵蓋心腎兩虛、精關不固及心神失養等範疇,具體表現如下:

  1. 精氣虧損
    • 遺洩白濁、陽事不舉、小便餘瀝——腎氣不固,精關失攝。
    • 面色黧黑、目暗耳鳴——腎精不足,無法上榮頭面官竅。
  2. 心神失養
    • 夜多異夢、晝少精神、夢鬼交通——心腎不交,虛火擾神。
  3. 陰虛內熱
    • 口苦舌乾、心常慘戚——陰虛生熱,津液虧耗,心神不安。

此證病機核心為 心腎兩虛、精氣虧耗,治療需 補腎固精、養心安神,兼清虛熱。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意義

  • 新蓮肉(去心皮)(君藥):
    • 甘澀性平,主入心、脾、腎經。
    • 補脾益腎:改善遺精、白濁,固攝下焦。
    • 養心安神:治虛煩不眠、夜夢紛紜,協調心腎交接。
  • 白龍骨(醋煮)(臣藥):
    • 澀斂之性,醋煮增強收攝作用。
    • 固精止遺:針對遺洩白濁、夢交等精氣外洩之症。
    • 鎮驚安神:安定浮越之心神,改善異夢、精神恍惚。
  • 甘草(佐使藥):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龍骨之燥性。
  • 車前草汁製糊(特殊輔料):
    • 性寒,利水通淋,微妙地 清熱利濕,防補澀藥壅滯,兼治小便餘瀝。

2. 制方特點

  • 補澀並行
    蓮肉補益心腎為主,龍骨固澀為輔,標本兼顧。
  • 通補結合
    車前草汁在固精同時疏通下焦濕熱,避免留邪。
  • 藥簡力專
    三藥協同,集中作用於 心腎不交、精氣不固 之核心病機。

3. 治療原理推導

此方通過:

  • 補腎養心:蓮肉補先天之本,改善精神萎靡、耳鳴目暗。
  • 收斂固精:龍骨直接固攝精室,減少遺泄。
  • 清利濕熱:車前草汁輕清滲濕,防補藥助濕。
    全方體現「補而不滯,澀中寓通」的配伍智慧,適於虛中夾濕、心腎不交之證。

傳統服藥法


新蓮肉4兩(去心皮),白龍骨1兩(醋煮),甘草1分。
上為末。車前草汁,入面少許,煮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0-50丸,鹽湯,酒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固精安神的功效,適用於真氣虛憊、口苦舌乾、心常慘戚、夜多異夢、晝少精神,或夢鬼交通,遺泄白濁,小便餘瀝,陽事不舉,目暗耳鳴,面色黧黑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 本方有固精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耳鳴前列腺炎嗜眠症(嗜睡症)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男性勃起障礙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排尿後有殘尿感嘴裡發苦多痰尿中混挾精液面色較黑舌苔乾燥(舌乾)少精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蓮子丹, 出處:《三因》卷十三。 組成:新蓮肉4兩(去心皮),白龍骨1兩(醋煮),甘草1分。 主治:真氣虛憊,口苦舌乾,心常慘戚,夜多異夢,晝少精神,或夢鬼交通,遺泄白濁,小便餘瀝,陽事不舉,目暗耳鳴,面色黧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