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體香丸

透體香丸

TOU TI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四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7.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1%
肺經 18%
腎經 9%
肝經 9%
心經 7%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透體香丸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散寒,闢穢除臭: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腎壯陽、闢穢除臭之功效。其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消除體內寒濕,改善體 odor。

二、芳香醒脾,開胃助消化:丁香氣味芳香,能開胃健脾,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並能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

透體香丸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芳香闢穢,解暑化濕: 藿香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化濕解暑之效。它能驅散體內濕邪,解除暑熱,並改善因濕熱所致的口臭、體臭等問題。

二、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藿香具有一定的疏肝理氣作用,能緩解胸悶氣滯、胃脘疼痛等症狀。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體臭,藿香也能起到一定的調理作用。

透體香丸中包含甘松,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芳香開竅,醒脾開胃:甘松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脾之效,能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對於因脾胃不和導致的口臭、體臭等問題有改善作用。
  2. 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甘松性溫,能溫經散寒,行氣止痛,對於因寒邪阻滯導致的體寒、痛經、腹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甘松配合透體香丸中其他藥材,可綜合發揮其功效,達到去除體臭、改善體質的目標。

透體香丸中包含白芷,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芳香開竅:白芷氣味芳香,能通鼻竅,改善嗅覺,有助於治療鼻塞、流涕等症狀。透體香丸中添加白芷,有助於開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改善身體香氣。
  2. 祛風除濕:白芷性溫,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能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透體香丸中添加白芷,有助於改善體內濕氣,保持身體清爽舒適。

總而言之,白芷在透體香丸中起到芳香開竅、祛風除濕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身體香氣,改善身體狀態。

透體香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解鬱,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機,消除鬱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2. 調和脾胃,健脾消食:香附亦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因脾胃不和而引起的脘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透體香丸中加入香附,旨在通過其理氣解鬱、行氣止痛及健脾消食的作用,達到整體改善身體狀態,促進健康的效果。

透體香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透體香丸多用於治療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當歸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絡阻塞,達到止痛調經的效果。
  2. 補血養血: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能改善女性因氣血不足而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透體香丸中添加當歸,不僅能緩解痛經,同時也能改善女性體質,增強抵抗力。

「透體香丸」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入侵經絡,導致身體疼痛、麻木、肢體不溫等症狀,桂枝能有效驅散寒邪,恢復經絡的通暢,達到止痛的效果。
  2. 促進氣血循環: 桂枝能促進氣血循環,改善血液循環不良,有助於改善身體的寒涼狀態,進而達到祛除寒邪、改善體香的目的。

因此,桂枝在「透體香丸」方劑中扮演著溫經通絡、散寒止痛和促進氣血循環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體香問題。

透體香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消積的功效。檳榔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消食導滯、驅蟲殺蟲,並可行氣通絡

對於一些因食積停滯導致的脘腹脹滿、噯氣、便祕等症狀,檳榔可以幫助消化食物,促進排泄,緩解不適。同時,檳榔也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對於一些瘀血阻滯導致的痛經、肢體麻木等問題也有一定的療效。

透體香丸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益智仁具備健脾開胃之效: 透體香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而益智仁能溫脾益氣,助消化,增進食慾,與方劑主治相符,可增強藥效。
  2. 益智仁能改善神經系統功能: 益智仁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緩解因脾胃虛弱引發的頭昏腦脹、精神不振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使患者恢復元氣。

綜上所述,益智仁的加入,既能增強脾胃功能,又能改善神經系統功能,與透體香丸的組成和功效相輔相成。

透體香丸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通利血脈: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通利血脈、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各種症狀,如頭昏腦脹、肢體麻木、經絡不通等,有助於提升香丸的整體功效。
  2. 增強香氣,提升療效:麝香氣味濃鬱芳香,可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增強香丸的香味,並能起到芳香開竅、醒脾開胃的作用,進一步提升香丸的療效。

透體香丸方劑中加入白荳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醒脾,化濕止嘔:白荳蔻味辛性溫,具有芳香醒脾、化濕止嘔之效。透體香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濕濁內阻所致的口臭、體臭等症狀,白荳蔻可通過芳香醒脾,促進脾胃運化,化解濕濁,從而達到改善口臭、體臭的效果。
  2. 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白荳蔻亦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在一些情況下,口臭、體臭可能與胃脘疼痛、腹瀉等症狀相關,白荳蔻可通過行氣止痛,溫中止瀉,改善相關症狀,達到改善口臭、體臭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透體香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通身熾膩、惡氣及口齒氣」,意指身體散發油膩穢濁之氣或口腔異味。從中醫理論看,此類症狀多與「濕濁內蘊」、「氣機壅滯」相關,尤其因脾胃運化失調,濕熱鬱久化濁,上蒸口齒或外發肌表所致。本方以芳香化濁、醒脾辟穢為核心,兼顧行氣活血,使體氣清爽。

二、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類與配伍邏輯

  1. 芳香化濁

    • 丁香、藿香、零零香、甘松、白豆蔻:此類藥物性味辛溫,主入脾胃經,能醒脾化濕、辟穢開鬱。尤其「零零香」(古代稱零陵香,即薰草)與藿香協同,強化祛除體臭、口臭之效。
    • 麝香:走竄力強,開竅通絡,助諸藥深入肌腠,散鬱遏之濁氣。
  2. 行氣調中

    • 香附、檳榔:疏解肝胃氣滯,檳榔兼能下氣導滯,防止濕濁內停。
    • 益智仁:溫脾攝涎,減少濕濁上泛口腔。
  3. 溫通血脈

    • 當歸、桂心:活血溫經,促進氣血流通,助芳香藥外達肌表。

(二)治療原理推論

  1. 脾胃為本:濕濁穢氣多源於脾胃運化無力,方中白豆蔻、益智仁、藿香等直接健運中焦,斷絕濁氣生成之源。
  2. 氣血並調:當歸、桂心改善血行,氣血通暢則濁不易鬱滯;香附、檳榔調氣機,氣行則濕化。
  3. 芳香透達:以麝香為引,配合多味香藥,使藥性由內透發體表,兼具「內服香身」之效。

(三)劑型特點

「煉蜜為丸,噙化」之設計,使藥效緩釋於口腔,直接作用於口齒;同時經唾液吸收,入脾胃以調其本。

三、總結

此方以「芳香醒脾、行氣活血」為綱,既治標(除臭)亦治本(調脾胃)。其組方反映古代對「體氣」問題的獨特見解,強調內在氣機通暢與外在芳香透達的結合。

傳統服藥法


丁香1兩半,藿香2兩,零零香2兩,甘松2兩,白芷1兩,香附1兩,當歸1兩,桂心1兩,檳榔1兩,益智1兩,麝香5錢,白豆蔻2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噙化。20日後異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透體香丸,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丁香1兩半,藿香2兩,零零香2兩,甘松2兩,白芷1兩,香附1兩,當歸1兩,桂心1兩,檳榔1兩,益智1兩,麝香5錢,白豆蔻2兩。 主治:通身熾膩、惡氣及口齒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