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的傳統功效
1. 祛痰
甘松,芳香溫燥,歷代醫家多論其行氣、解鬱之功,然其祛痰之效,則鮮少單獨提及。綜觀古籍記載,甘松祛痰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而是其行氣、溫脾功效的間接體現。
《本草匯言》指出甘松「醒脾暢胃」,並提及其用於治療脾虛不食、久瀉虛脫等症。脾胃為後天之本,其功能失調常導致痰濕凝聚。甘松溫而不熱,香而不燥,能溫運脾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間接達到祛痰的目的。 《本草綱目》更強調其「芳香能開脾鬱,少加入脾胃藥中,甚醒脾氣」,說明其能疏通脾胃之氣機,利於痰濁的排出。
《開寶本草》、《日華子本草》記載甘松能治心腹脹滿,這與痰濁阻滯導致的氣機阻滯症狀相符。痰濁阻滯,則氣機不通,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甘松行氣解鬱,疏通氣機,則能緩解此類症狀,間接起到祛痰作用。
《本草求真》將甘松與山柰區分,指出甘松「甘多於辛」,其溫和的特性更適合脾胃虛弱,痰濕較盛的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典籍中並未直接描述甘松單味藥物治療痰證的臨牀經驗。其祛痰作用主要體現在其整體的理氣、溫脾功效上,多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發揮更佳的療效。 因此,單用甘松祛痰效果有限,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論治。 古代醫家更注重其整體調理作用,而非單純的針對性治療。
2.
甘松,一味芳香開鬱的中藥,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功效與應用範圍甚廣。
從古籍記載來看,甘松主要功效在於溫脾、理氣、開鬱。 《本草匯言》指出甘松能「醒脾暢胃」,並認為其「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適合脾虛不食、久瀉虛脫的患者。 《本草綱目》也強調其「芳香能開脾鬱」,少量加入脾胃藥中,就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 《本草求真》則比較了甘松與山柰的差異,指出甘松甘味較重,更能入脾開鬱。 《開寶本草》、《日華子本草》等典籍也記載了甘松能治心腹脹痛,下氣消滿。 《湯液本草》則認為甘松能理元氣,去氣鬱。
除了脾胃方面的功效外,甘松還具有其他作用。《本草拾遺》記載其可治皮膚病及痔瘡。 《本草綱目》提到可用於治療腳氣。 更值得注意的是,《現代實用中藥》及《本草正義》提及甘松可用於治療頭痛、腹痛、精神憂鬱等症狀,甚至能驅蛔蟲及治療霍亂轉筋等危急重症。 《本草正義》中更特別強調了日本醫家對甘鬆通經絡、治轉筋的認識,認為其在治療霍亂轉筋方面功效顯著。
綜上所述,甘松的藥用價值涵蓋了脾胃、經絡、神經系統等多個方面,其溫和芳香的特性,使其成為一味兼具溫補與開鬱功效的常用中藥。 其應用範圍之廣,功效之多,實為中藥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3. 醒脾健胃
甘松,作為一味芳香開竅的中藥,其醒脾健胃的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古代典籍中,我們可以窺見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
《本草匯言》明確指出甘松為「醒脾暢胃之藥」,其溫香走竄之性,能「扶脾順氣、開胃消食」。書中更提到甘松用於治療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等症,並強調其「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恰是脾陽虛弱者所宜。與山柰相比,《本草求真》指出甘松「甘多於辛」,更適合入脾開鬱。 《本草綱目》也贊其「芳香能開脾鬱,少加入脾胃藥中,甚醒脾氣」,說明甘松並非單純的溫熱藥,而是以其芳香之氣來疏通脾胃之氣機。
多部古籍記載甘松能治心腹脹痛、下氣,《開寶本草》、《日華子本草》皆有提及。 《湯液本草》則認為其能「理元氣,去氣鬱」,說明其不僅能調理脾胃,更能調理全身氣機。 雖然《本草拾遺》記載甘松另有其他功效,但從眾多古代醫籍對其醒脾健胃功效的記載來看,此乃甘松的重要藥用價值。 現代研究亦指出其有助於緩解頭痛、腹痛及精神憂鬱等症狀,這與古籍中記載的「開鬱」作用相符。
綜上所述,甘松的醒脾健胃功效,並非單純依靠其溫熱之性,更重要的是其芳香之氣,能疏肝理氣,暢達脾胃,從而達到醒脾健胃之效。 古人對於甘松的臨牀應用,豐富了我們對其藥理作用的理解,也為現代中醫臨牀應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4. 理氣止痛
甘松,作為一味芳香化濕、理氣止痛的常用中藥,其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溫通經絡、行氣止痛方面。
《開寶本草》、《日華子本草》等古籍均記載甘松能治心腹脹痛,這與其理氣止痛的功效密切相關。《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指出,甘松為「醒脾暢胃之藥」,其溫香走竄之性,能扶脾順氣、開胃消食,尤其適用於脾虛不食、久瀉等症。此書並指出其「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說明甘松藥性平和,使用安全有效。 《本草求真》則將甘松與山柰作比較,強調甘松甘味更重,更能入脾開鬱,說明其理氣功效的著力點在脾胃。
《本草綱目》也認為甘松「芳香能開脾鬱」,少量加入脾胃藥中,便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佐證其理氣功效。 《湯液本草》中王好古則直接點明甘松能「理元氣,去氣鬱」,這概括了甘松理氣功效的本質。 《本草正義》更指出,甘松能通經絡,專治轉筋,是治療霍亂轉筋的必需藥物,強調其溫運活絡的功效,此功效在治療因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方面尤為重要。 現代研究也支持甘松具有鎮痛、抗炎等作用,其理氣止痛功效得到一定程度的現代醫學驗證。總而言之,甘松的理氣止痛功效,源於其溫和的藥性及芳香走竄的特性,在治療各種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5. 降氣
甘松,其“降氣”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現代藥理學的部分佐證。其降氣機制並非單純意義上的“向下疏泄”,而是通過溫和調理脾胃,疏通氣機,達到整體氣機調暢的目的。
《開寶本草》、《日華子本草》等古籍記載甘松能治“心腹脹”、“卒心腹痛滿”,說明其能緩解氣機阻滯所致的胸腹脹痛。這與《本草匯言》中所述“醒脾暢胃之藥也”、“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相呼應。甘松的芳香之氣,能溫和地行散脾胃之氣,使其通暢,從而達到降氣的目的。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甘松“芳香能開脾鬱”,少許加入其他脾胃藥中,能起到醒脾益氣的作用,這說明甘松的降氣作用是通過溫補脾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來實現的,而非單純的瀉下。
《本草求真》將甘松與山柰區分,指出甘松“甘多於辛”,更偏向於溫和的調理脾胃,而非辛竄之性。這也印證了甘松降氣的溫和特性。 《湯液本草》王好古則認為甘松能“理元氣,去氣鬱”,說明其作用是調理全身之氣,並能疏通鬱滯之氣,使氣機得以順利運行。 雖《本草正義》著重闡述甘松的通經絡作用,但其溫運、活絡通經的特性,也間接體現了其疏通氣機、調和氣血,最終達到降氣功效的機制。綜上所述,甘松的降氣作用並非單一方向的瀉下,而是通過溫補脾陽、疏通氣機、調理整體氣血運行,達到平和降氣的效果。
6. 理氣行氣
甘松,作為一味芳香之藥,其理氣行氣功效自古以來便為醫家所重視。多部古代醫籍都記載了其相關作用,而其機理則與其溫和的藥性及芳香之氣息密不可分。
《本草匯言》指出甘松「醒脾暢胃」,並能「扶脾順氣、開胃消食」,尤其適用於脾虛不食、久瀉虛脫等症。其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的特性,使其成為溫補脾陽的理想藥物,與山柰合用更佳。《開寶本草》及《日華子本草》則強調其能治「心腹脹」、「卒心腹痛滿」、「下氣」,顯示其理氣止痛之效。
《本草求真》比較了甘松與山柰,認為甘松「甘多於辛」,故能「入脾開鬱」,說明其行氣解鬱的作用更偏向於溫和地疏通脾胃之氣,而非辛烈之驅散。《本草綱目》也提到甘松「芳香能開脾鬱」,少量加入脾胃藥中,就能有效醒脾。
《湯液本草》的王好古則直言甘松能「理元氣,去氣鬱」,精簡地概括了其藥效的核心。而《本草正義》更進一步指出,甘松「善通經絡」,甚至在治療霍亂轉筋等危急重症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顯示其行氣功效之強大,並能深入經絡,促進氣血運行。 綜上所述,甘松的理氣行氣功效,不僅體現在疏通脾胃之氣、緩解胃腸脹痛,更能溫運脾陽,甚至通達經絡,治療更深層次的氣滯血瘀問題,其溫和而有效的特性,使其成為理氣藥物中的重要一員。
甘松的古代典籍
甘松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甘松的抗腫瘤作用主要歸因於其所含有的甘松次鹼、菘藍烴等成分。這些成分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並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抗腫瘤能力。此外,甘松還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減輕腫瘤的炎症反應,防止腫瘤的發展和擴散。
2. 降血脂
甘松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研究表明,甘松中的有效成分能夠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促進膽汁酸的排洩,從而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甘松常與其他降脂藥物聯合使用,以增強降脂效果。此外,甘松還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改善脂質代謝的作用,有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3. 降血糖
甘松具有降血糖作用,主要成分是甘松次酸,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緩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後血糖。此外,甘松還能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胰島素分泌,進一步降低血糖。甘松的降血糖作用已被多項研究證實,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甘松治療,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症狀。
4. 抗氧化
甘松中的抗氧化成分包括黃酮類化合物和萜類化合物,這些成分可以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研究表明,甘松提取物可以顯著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應激水平,從而延緩衰老,預防老年性疾病。此外,甘松還具有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可以增強免疫力,提高機體的整體健康水平。
5. 鎮痛
甘松的鎮痛作用主要歸因於其所含有的甘松素、甘松次素等活性成分。這些成分能夠抑制環氧合酶的活性,從而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前列腺素是機體疼痛的主要介質之一。另外,甘松還具有抗炎作用,能夠減輕疼痛部位的炎症反應,從而緩解疼痛。甘松鎮痛作用較弱,通常與其他鎮痛藥物聯合使用,以增強鎮痛效果。
6. 抗菌
甘松具有抗菌特性,能有效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實驗研究表明,甘松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且其抗菌活性與提取物的濃度呈正相關。此外,甘松還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感染。
甘松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湯外洗。
甘松的炮製
除淨雜質,搶水速洗,撈出,切段,晾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氣虛血熱者忌服。
甘松相關的方劑
甘松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甘松含有的化學成分
纈草萜酮(Valeranone), 甘松新酮(Nardosinone), 1(10)-馬兜鈴烯(1(10)-Aristolene), 9-馬兜鈴烯-2-酮(9-Aristolen-2-one), 9-馬兜鈴烯醇(9-Aristolen-1α-ol), 青木香酮(Debilone), 甘松香醇 A(Narchinol A), 甘松環氧化物(Nardonoxide), 異甘松新酮(Isonardosinone), 甘松新酮二醇(Nardoinonediol), 甘松呋喃(Nardofuran), 去氧甘松香醇 A(Deoxonarchinol A), 甘松根酮(Gansongone), 甘松根醇(Ganson-gol), 9β-馬兜鈴烷醇(Aristolaln-9β-ol), 甘松二酯(Nardostachin), 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熊果酸(ursolic acid), 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Ethyl-β-D-glucopyranoside), 寬葉甘松酸(Jatamansic acid), 白菖烯(Calarene), 寬葉甘松醇(Jatamansone), 甘松奧醇(Nardol), β-桉葉醇(β-eudesmol), 欖香醇(elemol), 白菖烯醇(Calarenol), 甘松酮(Nardostachone), 西車烯(Seychellene), 西車烷(Seychellane), 去甲西車酮(Norseychelanone), 9-馬兜鈴烯-2-酮(9-Aristolen-2-one), 馬兜鈴烯(Aristolene), 白芷素(Angelicin), 寬葉甘松醇(Jatamansone), 山芹醇(Oroselone), 寬葉甘松素(Jatamansin), α-和β-蒎烯(α- and β-Pinene), 3-蒈烯(3-carene), 獼猴桃鹼(Actinidine), 異戊酸(isovaleric acid), 正二十六烷(n-hexacosane), 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ol), 花生酸正二十六醇酯(n-Hexacosanyl arachidate), 異戊酸正二十六醇酯(n-Hexacosanyl isovalerate), 廣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 β-廣藿香烯(β-Patchoulene), β-橄欖烯(β-maalien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