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牙藥麝香散

加減牙藥麝香散

JIA JIAN YA YAO SHE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0.9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肝經 16%
脾經 15%
胃經 14%
心經 13%
腎經 10%
大腸經 7%
膽經 1%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包含「綠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收斂生肌: 綠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止痛的作用。對於牙齒疼痛、牙齦出血等症狀,可以起到收斂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二、 清熱解毒: 綠礬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牙齦炎症,緩解牙痛、牙齦腫痛等症狀。

總之,綠礬在「加減牙藥麝香散」中發揮收斂生肌、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牙齒疼痛、牙齦出血等症狀,起到治療牙病的功效。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加入「石膽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石膽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療因熱毒上攻引起的牙齦腫痛、口臭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消散瘀血: 石膽草還能活血化瘀,消散瘀血,對於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牙齒疼痛,也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石膽草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加減牙藥麝香散」的療效,使之更全面地治療牙齒疾病。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包含五倍子,其原因主要在於五倍子的收斂止痛功效。五倍子為五倍子樹的蟲癭,富含鞣質,具有極強的收斂作用,可以有效止痛、止血、消炎,對於牙痛、牙齦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五倍子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抑制細菌生長,防止牙齦感染。因此,在「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加入五倍子,可以起到收斂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幫助緩解牙痛、牙齦腫痛等症狀。

「加減牙藥麝香散」方中使用訶子,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固澀,止痛生津: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痛生津之效。對於牙痛、齒齦腫痛等症狀,訶子能收斂止痛,緩解疼痛感。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癢: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功,能消炎止癢,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牙齦腫痛、口臭等症狀,訶子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因此,在「加減牙藥麝香散」方中使用訶子,既能止痛生津,又能清熱解毒,對於治療牙齒相關疾病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肝腎,固齒養髮: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烏髮黑鬚的功效,能改善因肝腎不足導致的牙齒鬆動、頭髮早白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何首烏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緩解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牙齦腫痛、牙周炎等病症。

因此,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加入何首烏,不僅能滋補肝腎,固齒養髮,更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達到多方面的治療效果。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加入龍骨,主要是基於其鎮靜安神、固齒止痛的功效。

龍骨,性寒、味甘鹹,歸心、腎經,具有鎮靜安神、固精止遺、收斂止血等功效。方中加入龍骨,一方面可以安神定志,緩解牙痛所致的煩躁不安;另一方面可以固齒止痛,緩解牙齦出血、牙齒鬆動等症狀。此外,龍骨還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牙齦出血。

總而言之,龍骨在加減牙藥麝香散中,發揮了鎮靜安神、固齒止痛、收斂止血的功效,為治療牙痛提供了良好的輔助作用。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添加「藿香」,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芳香化濕止嘔: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解暑止嘔的功效。牙痛常伴有口臭、胃氣上逆等症狀,藿香能通過芳香氣味,疏散濕濁,達到止嘔止痛的效果。
  2. 清熱解毒消腫:藿香同時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牙痛伴有紅腫熱痛等症狀,能起到清熱消腫的作用,緩解疼痛。

因此,在「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加入藿香,可有效解決牙痛伴隨的濕濁、嘔吐、炎症等問題,提高方劑的療效。

「加減牙藥麝香散」方劑中包含甘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甘松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開竅醒神的功效。牙痛多因風寒濕邪入侵、經絡阻滯所致,甘松能行氣通絡,驅散寒濕,緩解牙痛。
  2. 芳香開竅: 甘松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對於牙痛伴隨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甘松在「加減牙藥麝香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行氣止痛、開竅醒神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牙痛的目的。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化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濕的功效。牙痛常因濕熱鬱結於齒齦,引起疼痛腫脹。茯苓能利水滲濕,將濕熱之氣從齒齦中帶出,減輕牙痛症狀。
  2. 寧心安神,改善睡眠:牙痛常伴隨心煩失眠,影響睡眠質量。茯苓能寧心安神,改善睡眠,減輕牙痛導致的失眠症狀,提高療效。

總之,茯苓在「加減牙藥麝香散」中起著利水滲濕、健脾化濕、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牙痛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加減牙藥麝香散」方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兩方面作用:

  1. 行氣止痛: 砂仁味辛溫,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而導致的牙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化濕消積: 砂仁具有化濕消積的功效,若牙痛伴隨有濕氣、積食等症狀,砂仁可以幫助化解積滯,改善牙痛。

因此,砂仁在「加減牙藥麝香散」中起到行氣止痛、化濕消積的作用,對於不同病因導致的牙痛,都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包含「零陵香」的主要原因如下:

  • 消腫止痛: 零陵香性溫,味辛,具有散瘀消腫、止痛的作用。牙痛多因風寒、濕熱、蟲蛀等因素引起,零陵香可有效緩解疼痛,消退腫脹。
  • 芳香開竅: 零陵香芳香氣味濃鬱,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可改善牙痛引發的頭暈、目眩等症狀。

總而言之,零陵香在「加減牙藥麝香散」中起到消腫止痛、芳香開竅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牙痛症狀。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包含「百藥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止痛功效: 「百藥煎」以川芎、白芷等藥材組成,具有疏風散寒、行氣止痛之效。加入「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可增強其止痛作用,緩解牙痛、牙齦腫痛等症狀。
  2. 改善血液循環: 「百藥煎」中川芎、白芷等藥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效,可改善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牙周組織的修復,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百藥煎」的加入,能有效增強「加減牙藥麝香散」的止痛效果,並改善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使藥效更佳。

「加減牙藥麝香散」方中加入細辛,乃因其性溫散,能通鼻竅,開閉塞,並有止痛之效。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腎經,其辛散之性可直達鼻竅,疏通經絡,溫散寒邪,故能治療鼻塞不通、嗅覺失靈等症。此外,細辛亦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緩解牙痛、齒齦腫痛等不適。

因此,在「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加入細辛,可發揮其溫散止痛之功,有助於治療牙痛、齒齦腫痛等症,並輔助麝香等藥物通竅散寒,改善患者鼻塞等症狀。

「加減牙藥麝香散」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消腫止痛: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牙痛常伴有口乾舌燥、牙齦紅腫等症狀,生地黃可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緩解牙痛不適。
  2. 緩解肝火上炎: 牙痛常與肝火上炎有關,生地黃能滋陰降火,清肝熱,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牙痛有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治療牙痛。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添加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牙齦發炎、腫痛,以及口腔潰瘍等症狀。
  2. 消腫止痛: 青黛能促進血液循環,並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牙齦紅腫、疼痛等症狀,緩解牙痛不適。

因此,青黛在「加減牙藥麝香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地控制牙痛炎症,並促進牙齦組織的修復。

「加減牙藥麝香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牙齦發炎、腫痛,減輕疼痛感。
  2. 開竅通竅,止痛止癢: 冰片具有開竅通竅、止痛止癢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牙齦腫痛、牙齒疼痛等症狀,同時也能止癢,改善牙齦不適。

冰片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可達到更好的療效,有效治療牙痛、牙齦腫痛等口腔疾病。

「加減牙藥麝香散」方劑中添加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通絡: 麝香氣味芳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牙痛,尤其是因寒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牙痛,麝香能通經散寒,緩解疼痛。

2. 止痛消腫: 麝香具有較強的止痛作用,能直接作用於牙髓神經,抑制痛覺傳導,同時也能消腫止痛,對於牙齒周圍組織的炎症反應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麝香的加入,可有效提升加減牙藥散的療效,促進牙痛的緩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加減牙藥麝香散主治「腎氣虛弱,牙齒病而不堅固者」。中醫認為「齒為骨之餘」,腎主骨生髓,腎氣充足則牙齒堅固;若腎氣虛弱,骨髓失養,牙齒則易鬆動、齲壞或色澤枯槁。此方通過補腎固齒、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等作用,改善牙齒鬆動、牙齦萎縮、牙痛等問題,並能潔牙固齦、芳香口氣。


【組成邏輯推理與可能功效】

此方以補腎固本結合清熱收斂芳香化濕為核心,藥物組成可分為四大類:

  1. 補腎益精,強健齒骨

    • 何首烏、生乾地黃:滋補腎陰,益精填髓,改善腎虛導致的牙齒疏鬆。
    • 龍骨:澀精固脫,助腎氣收攝,防止牙根動搖。
  2. 收斂止血,蝕腐生肌

    • 五倍子、訶子皮:收斂止血,抑制牙齦出血,減少牙周腐潰。
    • 綠礬(枯礬)、石膽:燥濕解毒,蝕腐去齲(古代用於清除蛀牙腐質)。
    • 百藥煎(五倍子製劑):加強收斂消炎之效。
  3. 清熱解毒,涼血護齦

    • 青黛:清肝胃火毒,緩解牙齦腫痛。
    • 龍腦(冰片):清熱止痛,局部麻醉,適用於牙痛。
  4. 芳香辟穢,化濕醒脾

    • 藿香葉、甘松、零陵香、縮砂仁:芳香化濕,消除口臭,改善口腔濕濁環境。
    • 細辛:散寒止痛,開竅通絡,輔助緩解牙痛。
    • 白茯苓:健脾滲濕,防濕瘀滯於齦。

治療原理
此方外用法通過直接作用於牙齒與牙齦,結合補腎藥內固根本,收斂藥止血定齦,清熱藥解毒消腫,芳香藥除臭化濕,形成「標本兼治」的協同效應。其中麝香、龍腦等穿透力強,助藥效深入齒齦;枯礬、石膽等具輕微腐蝕性,可能用於古代清除牙垢或齲壞組織。整體以「固齒不搖、潔牙除臭」為目標,符合古代對牙病多歸於腎虛與濕熱的認知。

傳統服藥法


綠礬(枯)1兩,石膽(炒)2錢,五倍子1兩2錢,訶子皮4錢,何首烏4錢,龍骨4錢,藿香葉4錢,甘松4錢,白茯苓(去皮)1兩縮,砂仁8錢,零陵香6錢,百藥煎1兩2錢,細辛2錢,生乾地黃半兩,青黛(研)半兩,龍腦(研)半兩,麝香(研)半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和勻。
每日早晨用牙刷蘸藥少許,刷牙齒上,合口少時後,用溫水漱口吐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牙藥麝香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綠礬(枯)1兩,石膽(炒)2錢,五倍子1兩2錢,訶子皮4錢,何首烏4錢,龍骨4錢,藿香葉4錢,甘松4錢,白茯苓(去皮)1兩,縮砂仁8錢,零陵香6錢,百藥煎1兩2錢,細辛2錢,生乾地黃半兩,青黛(研)半兩,龍腦(研)半兩,麝香(研)半兩。 主治:腎氣虛弱,牙齒病而不堅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