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子的傳統功效
1. 除煩
訶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除煩功效並非單純由某一典籍斷言,而是從多個角度佐證其作用機理。
《日華子諸家本草》明確指出訶子「除煩」,這與其多方面功效息息相關。《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訶子「味苦澀,其氣溫而無毒」,其苦味能瀉,澀味能收,溫性則能通利。看似矛盾的特性,恰恰體現了其調節臟腑陰陽平衡的能力。當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機鬱滯,煩躁不安時,訶子便能發揮作用。苦味瀉去鬱滯之氣,澀味收斂散亂之氣,溫性則促進氣血運行,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除煩的效果。
《藥品化義》提到訶子「能降能收」,可以治療肺氣火邪鬱遏導致的吼喘咳嗽、聲啞等症。這些症狀往往伴隨著煩躁不安,而訶子降火斂肺,使肺竅通暢,自然能緩解煩躁情緒。
《本經逢原》則指出,訶子雖有降斂之性,但其作用有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因虛熱導致的久咳、久痢,使用訶子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此處並未直接提及除煩,但從側面說明瞭訶子需辨證施治,才能發揮其最佳功效。其作用機制應與調和臟腑陰陽,疏通氣血相關,使整體狀態趨於平衡,從而達到除煩的目的。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訶子除煩功效的理解,並非單純的「去火」、「清熱」,而是基於其苦、澀、溫的特性,以及對臟腑氣機調節作用的整體把握。訶子通過調整人體內部的陰陽平衡,疏通氣機,從而達到除煩的效果。需注意的是,訶子的應用需根據病症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2. 降氣
訶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降氣”功效主要體現在疏通、降逆、收斂等方面,並非單純的氣機下行,而是根據其用法和病機的不同而有所側重。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訶子“苦所以洩,澀所以收,溫所以通”,認為其降氣作用是透過苦味洩瀉,澀味收斂,溫性通達三者共同作用達成。書中提及歷代醫家運用訶子治療冷氣、心腹脹滿、久瀉等,皆是利用其苦澀收斂的特性,著重於治標。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闡述,訶子“能降能收”,並將其降氣作用與肺氣相關聯。當肺氣被火邪鬱遏,導致咳嗽、喘息等症狀時,訶子可“降火斂肺”,使肺竅通暢。而對於久瀉久痢,則需配合健脾藥物,利用訶子的收斂作用固澀大腸。此處的“降”,更著重於降伏邪火,使氣機得以順暢。
《本經逢原》則指出訶子降斂之性,雖能固澀止瀉,但並非補益脾胃之藥,因此需謹慎使用。其認為訶子更適用於久嗽喘乏、真氣未衰者,而對於陰虛火旺、久痢虛熱者則應忌用。此處更強調了訶子降氣的相對性,需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而定。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訶子降氣功效的理解,並非單一,而是多層面且立足於辨證論治的。其降氣機制,涉及疏通鬱結之氣,降伏邪火,收斂止瀉等多種作用,需結合不同醫家觀點和臨牀經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 因此,訶子“降氣”的功效,並非簡單的向下運行,而是根據不同病症,通過不同的機制,達到調整氣機平衡的效果。
3. 清肺熱利咽
訶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清肺熱利咽之效,源於其苦澀收斂的藥性。多部典籍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功效與作用機制。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訶子味苦澀,性溫,能斂肺氣,並提及歷代醫家運用訶子止瀉、收斂的經驗,說明其苦澀收斂的特性是治療腹瀉等症狀的主要機制。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解釋了訶子清肺熱利咽的機理:「肺氣為火邪鬱遏,以致吼喘咳嗽,或至聲啞,用此降火斂肺,則肺竅無壅塞,聲音清亮矣。」 此處強調了訶子能降肺火,斂肺氣,從而緩解肺熱引起的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其「降能收」的特性,使其能同時解決肺熱和氣虛的問題。
《本經逢原》則提醒,訶子的降斂之性雖然能止咳固脫,但其作用不及溫補藥物。因此,適用於久嗽喘乏、真氣未衰竭者,而不適用於風寒暴嗽、濕熱下痢等情況。此處點明瞭訶子使用上的侷限性,並強調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本草圖經》更直接指出訶子能「治痰嗽咽喉不利」,說明其在臨牀上的實際應用。 其他典籍,如《日華子本草》、《長沙藥解》等,也都記載了訶子治療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的功效,佐證了其清肺熱利咽的藥效。 總而言之,訶子清肺熱利咽的功效,與其苦澀收斂、降火斂肺的藥性密切相關,但需根據病情辨證施治,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4. 止瀉
古籍記載中,訶子被廣泛運用於治療瀉痢等症,其止瀉作用在歷代醫家論述中多有提及,其機理主要在於其苦澀收斂的藥性。
《神農本草經疏》中提到,訶子“苦所以洩,澀所以收,溫所以通”,認為其止瀉功效源於苦澀收斂的特性,能治療因寒邪導致的泄瀉。 諸多醫家如甄權、蕭炳、蘇頌等皆應用訶子治療不同類型的瀉痢,體現了其廣泛的臨牀應用價值。 這與《藥品化義》中“訶子能降能收,兼得其善”的論述相呼應,說明訶子既能瀉去邪氣,又能收斂止瀉,達到平衡。
然而,《本經逢原》則提出更謹慎的觀點,認為訶子雖有澀能固脫之效,但其降斂之性不及甘溫益脾之藥,故不適合所有瀉痢。 其指出,訶子適用於久嗽喘乏、真氣未衰的患者,但對於虛熱下迫的久痢則不宜使用。此處強調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訶子的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
《長沙藥解》更深入地闡述了訶子的止瀉機理,認為其苦能洩、酸能納,能破除腸道壅滯,同時又收斂止瀉,對於氣虛、氣滯引起的瀉痢都有效。
綜上所述,古籍對訶子止瀉功效的記載豐富而多樣,其機理主要在於苦澀收斂,能治療不同原因引起的瀉痢,但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辨證施治,不可一概而論。 不同醫家對其適應症的理解略有差異,也反映了中醫理論的豐富性和臨牀實踐的複雜性。
5. 止咳化痰
訶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其苦澀收斂的特性上。 多部典籍對此都有論述,讓我們從中一窺究竟。
《本草經疏》指出訶子「味苦澀,其氣溫而無毒」,認為其苦味能洩,澀味能收,溫性則能通。 雖然書中側重其收斂作用於腸胃疾病,但其溫性通暢的特性,也暗示了它能疏通肺氣,間接緩解咳嗽。
《藥品化義》則更直接地指出訶子「能降能收」,認為肺氣因火邪鬱遏而致咳嗽、哮喘,甚至聲啞,訶子能降火斂肺,使肺竅暢通,聲音恢復清亮。此處強調了訶子在清肺熱、止咳嗽方面的作用。
《本經逢原》提到訶子生用清金止嗽,煨熟則固脾止瀉。此處點明瞭訶子根據炮製方法,其功效有所不同。生用偏於清肺熱,止咳;而煨熟則偏於固澀止瀉。 但同時也提醒,其降斂之性並非溫補,使用需謹慎,不宜用於風寒咳嗽或濕熱下痢。
《本草圖經》則簡潔明瞭地記載:「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枚。」此處直接點明瞭訶子含服可以治療咳嗽和咽喉不適,更能體現其直接作用於呼吸道的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訶子止咳化痰的論述,主要圍繞其苦澀收斂、溫和通暢的藥性展開。 它並非單純針對寒咳或熱咳,而是通過調節肺氣、清熱化痰,以及收斂肺氣以緩解咳嗽的症狀。 不同炮製方法下的訶子,在治療咳嗽方面的側重點亦有所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但其運用需結合患者體質和病症,不可一概而論。
6. 固澀收斂
訶子,其固澀收斂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藥性運用,也因不同醫家的理解而呈現豐富的面貌。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訶子“苦澀收斂,治標之功”,其苦味能瀉,澀味能收,溫性能通,最終達到斂氣止瀉的作用。古人運用訶子治療冷氣、心腹脹滿、水道不利、腸風瀉血、帶下等症,皆是基於其收斂止瀉的特性。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闡述了訶子的“降能收”特性。它認為訶子既能降火斂肺,治療肺氣鬱遏導致的咳嗽、聲啞等症;又能固澀大腸,治療久瀉久痢導致的元氣耗損。但同時也提醒,因其苦味能洩氣,真氣虛弱者需慎用。
《本經逢原》則從藥性角度深入分析,指出訶子生用清金止嗽,熟用固脾止瀉。然而,它也強調訶子的降斂之性,雖能固澀止脫,但終究不及甘溫藥物益脾之效,因此更適用於久嗽喘乏、真氣未衰者。對於風寒暴嗽、濕熱下痢等症則不宜使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訶子固澀收斂功效的理解,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精髓。 其運用不僅侷限於止瀉,更涵蓋了斂肺止咳、固攝元氣等多方面,但用藥劑量和炮製方法,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而定,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從《藥性論》、《新修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等典籍中,更可見其應用範圍之廣,包括治療水腫、消化不良、崩漏帶下等症狀。 不同醫家對其藥性的詮釋,也豐富了我們對訶子藥理作用的認識。
訶子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訶子善增強免疫,乃因多醣之功。多醣乃訶子之要效成分,能啟巨噬細胞與T細胞之活力,助抗體之生,增強免疫,護體免於病原微生物之侵。訶子亦含黃酮類與三萜類,具抗氧化、消炎之效,更助免疫之調和。
2. 降血脂
訶子具有降血脂、健脾止瀉、固澀止帶、益氣生津等功效。
訶子中含有的黃酮類、三萜類、多醣類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減少膽固醇合成、提高膽汁酸分泌、調節脂代謝和改善胰島素抵抗等作用,從而降低血脂水平,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等疾病。
3. 抗發炎
訶子含黃酮類、三萜類、多醣類等具有抗炎活性成分。黃酮類成分抗氧化,可減少發炎所致組織損傷;三萜類成分抑制發炎介質釋放;多醣類成分刺激調節免疫系統,增強人體免疫力,故訶子可抗炎。
訶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斂肺清火宜生用,澀腸止瀉宜煨用。
訶子的炮製
- 訶子肉:用錘打開訶子果皮,除去果核即得。
- 炒訶子:清水洗淨,曬乾,入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外邪未解,內有濕熱火邪者忌服。
- 氣虛人忌多服。
- 氣虛及暴嗽、初瀉者不可輕用。
- 咳嗽因肺實熱、洩瀉因濕熱、氣喘因火熱、帶下因虛熱、腸僻初發濕熱正盛、小便不禁因腎虛火旺者忌服。
- 虛人不宜獨用。
- 外有表邪、內有濕熱積滯者忌用。
- 腹瀉和腹痛者慎用。
- 腸道梗阻者禁用。
- 孕婦慎用。
- 體質虛弱者慎用。
訶子相關的方劑
訶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訶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訶子酸(chebulinicacid), 鞣料雲實精(corilagin), 原訶子酸(terchebin), 沒食子酸(Gallicacid), 並沒食子酸(ellagicacid), 莽草酸(shikimicacid), 奎寧酸(quinicacid), 棕櫚酸(palmiticaci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阿拉伯糖(arabinosearabinose), 果糖(fructose), 蔗糖(sucrose), 鼠李糖(rhamnoserhamnose), 氨基酸(aminoacid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