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神丹中包含丁香,主要源於其 辛溫 的藥性,可發揮以下作用:
- 解毒消腫: 丁香氣味芳香,能 透達肌膚 ,疏散風熱,並消散局部腫痛,有助於治療外感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 止痛止癢: 丁香性溫,能 溫經散寒,並 止痛止癢,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瘙癢等症狀。
綜上所述,丁香的辛溫解毒、止痛止癢作用,使其成為六神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有助於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六神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止痛消脹: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能緩解因肝氣鬱結、脾胃氣滯引起的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燥濕化痰,清熱解毒:木香兼具燥濕化痰之效,有助於排除體內濕邪,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內蘊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木香的加入有助於六神丹整體功效的提升,使其能夠更有效地治療多種疾病。
六神丹中包含肉荳蔻,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功效:
- 解毒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對於六神丹主治的咽喉腫痛、牙痛、口舌生瘡等症,具有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 化濕止嘔: 肉荳蔻能燥濕化痰,對於濕熱引起的嘔吐,具有止嘔的效果。六神丹常用於治療暑濕感冒引起的發熱、口渴、嘔吐等症,肉荳蔻能起到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肉荳蔻在六神丹中起到解毒止痛、化濕止嘔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六神丹中包含訶子,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清熱解毒: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收斂止瀉: 訶子能收斂腸道,止瀉止痢,對於因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綜合而言,訶子在六神丹中,能起到清熱解毒、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腹瀉等症狀,發揮著重要作用。
六神丹中含有使君子,主要因其具有驅蟲止瀉的功效。
使君子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其果實含使君子酸等成分,能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並能促進消化、止瀉。
六神丹本身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而使君子加入其中,除了驅蟲作用外,也起到輔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
六神丹中包含蘆薈,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蘆薈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便止痛之效。
在六神丹中,蘆薈與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熱毒熾盛之症。蘆薈的加入,可增強六神丹的清熱解毒功效,並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1. 六神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六神丹為小兒疳證而設,主治證候包括:
- 「疳氣羸瘦」:疳證為小兒脾胃受損、氣血津液耗傷所致,常見形體消瘦、發育遲緩。此處強調「疳氣」,指長期餵養不當或病後失調,導致脾胃虛弱、中氣不足。
- 「臟腑怯弱」:小兒臟腑嬌嫩,疳證日久則肺脾腎等多系統功能低下,抗病力差。
- 「泄瀉虛滑」:脾胃虛寒,水穀不化而下泄,甚則滑脫不禁。
- 「乳食減少」:胃納不佳,運化無力。
- 「引飲無度」:可能因脾虛濕停或陰傷,形成「渴欲飲水,水入則瀉」之矛盾現象。
- 「心腹脹滿」:氣機壅滯,濕食內停,虛中夾實之候。
綜合而言,此方針對**「虛寒疳積」**,以脾陽不振、運化失司為核心病機,兼具氣滯、濕停、滑脫等表現。
2. 六神丹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性味與配伍
溫中行氣組(丁香、木香、肉豆蔻)
- 丁香(辛溫):溫中降逆,散寒止痛,專入脾胃。
- 木香(辛溫):行氣調中,消脹止痛,兼走三焦。
- 肉豆蔻(辛溫):既溫中行氣,又澀腸止瀉。
配伍特點:三藥均為辛溫之品,煨製後減其燥性,增其溫澀之力,針對虛寒性腹脹、泄瀉。
收澀驅蟲組(訶子、使君子)
- 訶子(苦酸澀溫):煨後增強澀腸止瀉,兼下氣消脹。
- 使君子(甘溫):驅蛔殺蟲,健脾消積,針對疳積蟲擾。
配伍特點:訶子與肉豆蔻相須,固腸不戀邪;使君子佐溫中藥,兼治蟲積。
特殊用料(蘆薈、棗肉)
- 蘆薈(苦寒):清肝瀉熱,通便殺蟲。此處用量最大(一兩),可能用於兼夾肝熱或便秘,然與全方溫澀主調似有矛盾,推測其「細研入藥」及棗肉製丸可緩和寒性,取其通腑消積之功。
- 棗肉為丸:甘溫補脾,調和藥性,兼護胃氣。
(2) 治療原理推演
全方以「溫中行氣、澀腸消積」為主軸,標本兼治:
- 治本:
- 振奮脾陽(丁香、肉豆蔻)解決虛寒本質。
- 行氣醒脾(木香)恢復中焦氣機升降。
- 治標:
- 固腸止瀉(訶子、肉豆蔻)治泄瀉虛滑。
- 消積驅蟲(使君子、蘆薈)針對疳積蟲滯。
- 調和矛盾:
- 蘆薈性寒,但用量與溫藥配伍,可能用於防止溫燥過度或兼夾熱象(如疳熱)。棗肉製丸緩和峻性,適應小兒體質。
(3) 推論潛在功效
除原書所述,此方可能隱含:
- 調理腸道寄生蟲(使君子配蘆薈,殺蟲通便)。
- 改善消化不良(溫中行氣助運化)。
- 輕度調肝(蘆薈清肝,防土虛木乘)。
(4) 方劑特色
- 溫澀與消導並行:既止瀉又消積,適合虛中夾滯。
- 剛柔相濟:辛溫為主,佐以苦寒蘆薈、甘緩棗肉,避免偏頗。
- 劑型設計:麻子大丸劑,適合小兒服藥,米飲送服護胃。
(5) 與其他疳積方比較
- 相較於肥兒丸(黃連、木香等清熱消積為主),六神丹偏重溫補固澀。
- 類似健脾丸思路,但增加收澀、驅蟲成分,適用範圍更專。
小結
六神丹為溫澀性疳積方,針對脾陽不足、腸滑不固之證,通過溫中、行氣、收澀、消積的複合作用,重建中焦功能。其配伍體現「通澀並用」「寒熱調和」的靈活性,符合小兒「易虛易實」的病理特點。
傳統服藥法
丁香半兩,木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上3味用面裹,同入慢灰火煨,令面熟為度,取出放冷),訶子(煨,去核)半兩,使君子仁半兩,蘆薈(細研入藥)1兩。上為細末,以棗肉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5-7丸,乳食前溫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六神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脾胃。六神丹不宜與寒涼性藥物同用,以免降低藥效。六神丹不宜與溫熱性藥物同用,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六神丹,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三。 組成:沉香、木香、檳榔、烏藥、枳殼、大黃(蒸9次)各等分。 主治:氣滯腹急,大便閉澀。
六神丹,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九。 組成:巴豆(去皮油膜)1兩,蓬朮1兩,青皮1兩,陳皮1兩,白薑(炮)1兩,黃連1兩。 主治:男子婦人,遠年近日,飲酒過度,結成痞塊,噫醋吞酸,肚腹膨脹疼痛,諸般積病。
六神丹,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丁香半兩,木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上3味用面裹,同入慢灰火煨,令面熟爲度,取出放冷),訶子(煨,去核)半兩,使君子仁半兩,蘆薈(細研入藥)1兩。 主治:小兒疳氣羸瘦,臟腑怯弱,泄瀉虛滑,乳食減少,引飲無度,心腹脹滿。
六神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五引《衛生家寶》。 組成:白僵蠶(直者)1錢(浴淨,薑汁浸,微炒),辰砂1錢(研),蜈蚣(大者)1條(去頭足,刮去腹中物,酒浸,炙香),蠍梢1錢(去尖),半夏(陳者)1錢(刮去臍,沸湯洗7次),真麝香1字,甘草1錢(炙勻),人參1錢(去蘆,洗,切,焙),藿香葉1錢(去塵土)。 主治:安神養魄,去風邪,定嗽喘,利膈。主治:小兒急慢驚風,涎潮氣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