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君子丹
SHI JUN Z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張渙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使君子丹以「使君子」為名,自然以「使君子」為主要藥材,這是因為「使君子」本身具有驅蟲功效,是治療小兒疳積、蛔蟲病的常用藥材。其藥性甘、苦,溫,入脾、胃、大腸經,可殺蟲消積,並能健脾和胃。
使君子丹中加入其他藥材,如山楂、檳榔等,旨在加強驅蟲消積效果,並輔助使君子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使君子」作為主要藥材,不僅體現了方劑的命名由來,更突顯了其藥效的核心。
使君子丹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驅蟲功效: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腎助陽、殺蟲之效。其芳香之氣,可驅除腸道寄生蟲,與使君子、檳榔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驅蟲作用。
- 調和藥性: 使君子丹中多為寒涼藥物,如使君子、檳榔等,易損傷脾胃陽氣。加入丁香,可溫中散寒,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弊,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使君子丹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使君子丹主治小兒疳積、蛔蟲病等,常伴有腹痛、食積等症狀,木香有助於疏通氣機,緩解腹痛,改善消化不良。
- 配合使君子:使君子擅長驅蟲,但其藥性偏於燥性,易傷脾胃。木香能起到調和脾胃、緩解藥性燥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損傷。
使君子丹方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 厚朴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健脾、行氣化痰之功效。使君子丹中含有使君子等驅蟲藥,易傷脾胃,而厚朴可健脾燥濕,緩解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效更佳。
- 助降驅蟲: 厚朴具有行氣化痰的作用,有助於使君子等驅蟲藥更好地到達腸道,發揮驅蟲功效。同時,厚朴能幫助化解驅蟲藥的毒性,減少對人體的副作用。
使君子丹中加入胡黃連,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用於治療由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例如濕疹、蕁麻疹等。
胡黃連性苦寒,入肝經,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與使君子丹中其他藥物如使君子、檳榔等配伍,可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清除濕熱,達到治療效果。
使君子丹中加入肉荳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增強驅蟲效果: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胃止嘔、行氣止痛、殺蟲止癢之效。與使君子、檳榔等藥材共同作用,能增強驅除腸道寄生蟲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二、 緩解藥物副作用: 使君子丹中其他藥材如使君子、檳榔等,可能引起腹痛、腹瀉等副作用。肉荳蔻具有溫胃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這些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使君子丹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使君子丹主治小兒蛔蟲病,而蛔蟲寄生於腸道,會引起發熱、腹痛、嘔吐等症狀,蘆薈可以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
- 潤腸通便: 蘆薈可以潤腸通便,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和寄生蟲。這對於治療小兒蛔蟲病,具有輔助作用,可以幫助將蟲體排出體外,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使君子丹中添加麝香,主要源於其特殊功效: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尤其在治療小兒神志不清、驚厥等症狀時,可起到輔助作用。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積聚在體內的瘀血,進一步提升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使君子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脾疳,能食不生肌肉;或下痢」,即小兒疳積中因脾虛失運,導致雖能進食但無法化生精微以養肌膚,甚至因消化功能紊亂而腹瀉。脾疳的關鍵病機為「脾虛夾積」,既有虛弱(運化無力),又有實邪(食積、濕熱或蟲積)。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邏輯推論
驅蟲消積為君
- 使君子(炒):殺蟲消疳,專治小兒蟲積腹痛,炒製後藥性溫和兼健脾。
- 胡黃連:清虛熱、除疳熱,輔助解除寄生蟲或積滯導致的長期低熱。
行氣醒脾為臣
- 木香、厚朴(薑製):理氣寬中,化解因積滯或濕阻導致的氣滯腹脹。
- 丁香、肉豆蔻:溫中行氣兼止瀉,針對脾虛氣滯的腹瀉或完穀不化。
澀腸固脫佐治標
- 沒石子(南番者):收斂止瀉,對治久瀉或痢疾滑脱。
- 蘆薈:少量用於通便泄熱,與收澀藥配伍,防過斂而生鬱熱,體現「通澀並用」之巧。
芳香開竅引藥
- 麝香:微量用於開鬱醒脾,增強藥物穿透力,助諸藥深入病所。
三、治療原理
全方以「攻補兼施」為核心:
- 攻邪:透過驅蟲(使君子)、清熱(胡黃連)、行氣(木香、厚朴)消除積滯、濕熱、蟲患等實邪。
- 扶正:藉溫中(丁香、肉豆蔻)、收澀(沒石子)健脾固腸,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 調和:米飯為丸顧護胃氣,橘皮湯送下增強行氣化痰之效,標本同治。
此方結構嚴謹,針對「脾虛夾積」之證,既不純攻伐傷正,亦不呆補留邪,體現中醫「消補並行」的疳證治法特色。
傳統服藥法
使君子(淨,炒)2兩,丁香1兩,木香1兩,厚朴(薑制)1兩,沒石子(南番者)1兩,胡黃連1兩,肉豆蔻1兩,蘆薈1分,麝1分。
上為末,米飯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粒,乳前橘皮湯送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使君子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使君子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腹瀉、腹痛等症狀。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使君子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張渙方。 組成:使君子(淨,炒)2兩,丁香1兩,木香1兩,厚朴(薑制)1兩,沒石子(南番者)1兩,胡黃連1兩,肉豆蔻1兩,蘆薈1分,麝1分。 主治:脾疳,能食不生肌肉;或下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