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黃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擅長清瀉心火、胃火,以及濕熱所致的各種病症。香黃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黃疸、腹痛、納呆、便溏等症。
黃連在方中與其他藥物配伍,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香黃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香黃丸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狀,木香的加入有助於行氣解鬱,緩解疼痛。
- 燥濕健脾: 木香還具有一定燥濕健脾的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胃功能。香黃丸中常配伍其他燥濕健脾藥物,共同作用,更能發揮其療效。
香黃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肉荳蔻能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與香黃丸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肉荳蔻與香黃丸中其他藥材,如黃連、黃芩等,性味寒涼,肉荳蔻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傷胃,同時還能增強藥效,使各藥材發揮最佳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香黃丸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香黃丸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脇脹痛、消化不良等症,而青皮的疏肝理氣作用能幫助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機運行,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健脾消食,降逆止嘔: 青皮還有健脾消食、降逆止嘔的功效。香黃丸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食積不消、嘔吐等症,而青皮的健脾消食作用能幫助消化積食,降逆止嘔作用能緩解嘔吐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香黃丸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行氣化濕: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功,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因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其行氣化濕的作用,能化解濕氣,減少水濕停滯,有助於解決因濕氣所致的腹瀉、嘔吐等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香黃丸方劑中多為苦寒藥物,容易損傷脾胃陽氣。陳皮性溫,能溫脾暖胃,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同時,陳皮的理氣作用,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香黃丸中包含使君子,主要原因有二:
- 驅蟲止癢:使君子性溫,味甘,有驅蟲止癢的功效。香黃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腹瀉、蛔蟲等症,而使君子的加入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並減輕其引起的腹痛、腹瀉、皮膚瘙癢等症狀。
- 健脾消食:使君子亦能健脾消食,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對於小兒疳積引起的消瘦、乏力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使君子作為香黃丸的組成部分,可發揮驅蟲止癢、健脾消食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小兒相關疾病。
香黃丸中包含蘆薈,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
蘆薈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潤腸通便的功效。在香黃丸中,蘆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並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促進排便,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此外,蘆薈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輔助其他藥材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香黃丸,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治療小兒疳黃腹大、發熱心煩等功效。
香黃丸的主要成分包括: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
-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
- 使君子:驅蟲殺蟲,健脾胃,消食化積。
- 蘆薈:清熱利尿,瀉下,清熱瀉火。
香黃丸的功效包括:
- 調理內臟功能。
- 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 增進食慾。
- 消除疳黃腹大。
- 退燒。
- 緩解心煩。
香黃丸的使用方法:
- 口服,一次 3
6 克,一日 23 次。 - 小兒酌減。
香黃丸的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香黃丸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治療小兒疳黃腹大、發熱心煩等功效。香黃丸的主要成分包括黃連、木香、肉荳蔻、青皮、陳皮、使君子、蘆薈,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溫裹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等功效。香黃丸的使用方法為口服,一次 36 克,一日 23 次,但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脾胃虛寒者慎用,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傳統服藥法
補骨髓,益真氣,潤皮膚,悅顏色。
除木瓜膏外,為末,入木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香黃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相同名稱方劑
香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九引《全嬰方》。 組成:黃連1兩,木香1兩,肉豆蔻1兩,青皮1兩,陳皮1兩,使君子1兩,蚵蚾(酒浸,去骨,炒)1兩,蘆薈1兩。 主治:臟腑不調,食物不化,飲食雖多,不生肌肉,致小兒疳黃腹大,殼熱心躁。
香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組成:硫黃1兩(研),硇砂1兩(研,水煎成霜),生木瓜1枚(去皮,切取蓋子,剜瓤盡,入硫黃、硇砂末在內,卻蓋,竹簽定,蒸1復時,研膏),肉豆蔻(去殼,炮)3枚,檳榔3枚(生銼),當歸(切,焙)半兩,石斛(去根)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巴戟天(去心)半兩,肉蓯蓉(酒浸,切,焙乾)半兩,茴香子(炒)半兩,木香半兩,沉香(銼)半兩,白茯苓(去黑皮)1分,京三棱(炮,銼)1分,乾薑(炮)1分,丁香1分,麝香1分,乳香(别研)1分,人參1分,桂(去粗皮)1分,蓽澄茄1分,阿魏(醋化面調作餅子,炙乾)1分。 主治:補骨髓,益真氣,潤皮膚,悅顔色。主治:痼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