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散

SHI 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6%
腎經 16%
心經 13%
肝經 10%
胃經 9%
大腸經 7%
三焦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石斛散的組成中包含石斛,原因如下:

  1. 石斛性味甘平,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清熱除煩、明目強腰之功效。 石斛散多用於陰虛津傷、口乾舌燥、胃熱消渴、目暗不明等症,而石斛恰好能針對這些病症,起到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的作用。
  2. 石斛散中其他藥物,如麥冬、生地黃等,均具滋陰生津之效,與石斛相輔相成,加強藥效。 石斛散整體配伍,注重陰虛津傷的治療,而石斛作為其中重要的藥材,能起到引領藥效、協調各藥作用的效果。

石斛散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引藥下行: 石斛性寒,偏於上行,而川牛膝性溫,善於下行,兩者配合可使藥力下達病所,更有效治療腰膝痠軟、筋骨疼痛等症狀。
  2. 活血通絡: 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石斛滋陰潤燥,緩解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石斛散中加入柏子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養心腎,安神定志: 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腎經,具有滋養心腎、安神定志的功效。石斛散主治虛勞咳嗽、津液不足、心悸失眠等症,柏子仁能滋養心腎,改善心神不寧,促進睡眠,配合石斛等藥物,起到協同作用。
  2. 潤腸通便: 柏子仁亦能潤腸通便,對於因津液不足導致的便祕,可起到緩解作用。石斛散中加入柏子仁,可改善因虛勞導致的腸燥便祕,使藥效更加全面。

石斛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精止遺: 石斛散主治腎虛精虧,而五味子性酸收斂,入肺腎經,具有固精止遺、益氣生津之效。其與石斛、麥冬等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
  2. 滋陰養肺: 五味子同時具有滋陰養肺的作用,與石斛、麥冬等藥材搭配,可增強補益腎陰、滋養肺陰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腎虛肺燥所致的乾咳、口乾咽燥等症狀。

因此,石斛散中加入五味子,可有效提升方劑的療效,達到補腎益精、滋陰潤肺的目的。

石斛散中加入遠志,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益智安神: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具有益智安神、開竅醒腦之效。石斛散中加入遠志,可增強其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同時緩解因虛勞、心神不寧而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石斛散中多以滋陰潤燥藥物為主,而遠志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滋陰藥物過於寒涼,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石斛散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脾胃,促進吸收: 石斛性寒,偏於滋陰潤燥,但若單獨使用容易滋膩,影響脾胃運化,而木香性溫,味辛,能行氣止痛,健脾和胃,與石斛相配,可調和藥性,避免滋膩,促進藥物有效吸收。
  2. 降氣止嘔,緩解胃氣上逆: 石斛散主要用於治療陰虛津傷,胃火上炎引起的口乾咽燥、胃痛泛酸等症狀。木香具有降氣止嘔的作用,能緩解胃氣上逆,配合石斛滋陰降火,共同達到止嘔止痛的效果。

石斛散中包含杏仁,主要由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潤肺止咳: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石斛散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乾咳少痰等症,杏仁可協同石斛等藥材,增強其潤肺止咳的效果。

二、降氣止嘔:杏仁亦能降氣止嘔,對於因肺熱引起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杏仁可起到輔助緩解的作用。石斛散中加入杏仁,可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療效。

石斛散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潤腸通便: 石斛性寒,擅長滋陰清熱,而肉蓯蓉則溫補腎陽,潤腸通便。兩者搭配,可達到陰陽調和,寒熱相濟的效果,更有效地滋養腎陰,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目眩、便祕等症狀。
  2. 固本培元,增強體質: 石斛能益胃生津,提高機體免疫力,而肉蓯蓉則能補腎益精,增強體質。兩者合用,可達到固本培元、增強體質的效果,對於體虛乏力、免疫力低下者尤為適用。

石斛散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固澀止瀉: 石斛散主要功效為滋陰清熱,而訶子性澀,味酸,入脾、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之效。對於石斛散治療陰虛火旺、津液虧損所致的口乾舌燥、大便稀溏等症,訶子可以起到輔助固澀的作用,防止津液過度流失,增強療效。
  2. 清熱解毒: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以輔助石斛散清熱瀉火,對於因熱毒所致的腸胃不適,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石斛散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降逆止嘔: 橘皮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止嘔的功效。石斛散主要用於治療胃陰不足,脾胃虛弱所致的口乾咽燥、食慾不振、胃脘痞滿等症。橘皮加入其中,可幫助理氣化痰,降逆止嘔,緩解胃氣不舒,增強藥效。
  2. 行氣化痰,助石斛滋陰潤燥: 石斛性甘淡微寒,入胃、腎經,善於滋陰潤燥,生津止渴。橘皮則具有行氣化痰的作用,兩者配合,可使石斛的滋陰潤燥之效得以更好地發揮,避免滋膩礙胃。

石斛散中加入柴胡,主要是利用柴胡的疏肝解鬱、升陽解表功效,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石斛散以滋陰養胃為主要功效,但部分病症可能伴隨肝氣鬱結、脾胃氣虛等症狀。柴胡能疏肝解鬱,有助於解除肝氣鬱結,使氣機得以暢通,進而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此外,柴胡亦能升陽解表,對於伴隨表寒症狀的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石斛散中加入柴胡,有助於整體調和氣血,提升療效。

石斛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體質: 石斛性寒,擅長滋陰清熱,但其單味藥力較弱,且容易傷陽氣。人參則性溫,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的作用,能補益脾胃,增強體質,與石斛相配,可使藥力相輔相成,達到陰陽平衡,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2. 協調藥性,提高療效: 石斛擅長滋陰清熱,而人參擅長益氣生津,兩者配合,可使藥效互相協調,增強藥力。例如,在治療陰虛火旺、津液不足的病症時,石斛清熱生津,人參益氣生津,兩者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滋陰降火,生津止渴,達到最佳療效。

石斛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石斛散常用於治療陰虛津虧、口乾咽燥、神疲乏力等症,熟地黃可補益陰血,改善陰虛所致的症狀,與石斛共同滋養陰液,相輔相成。
  2. 調和藥性: 石斛性微寒,單用可能寒涼過於,不利於陽氣的溫煦。熟地黃性溫,可溫補脾腎,與石斛相配,既能滋陰潤燥,又能溫和脾胃,避免藥性過於偏寒,使藥效更趨平和。

石斛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效。石斛偏於滋陰生津,而茯苓則可健脾利濕,平衡藥性,避免單純滋陰而導致脾胃虛弱。

2. 協調藥性:石斛散主要用於治療熱病津傷,口渴咽乾,舌燥脣裂等症。茯苓有助於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水滲濕,與石斛共同作用,達到滋陰生津、清熱解毒的效果。

石斛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石斛性微寒,甘草性甘平,兩者搭配能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寒涼之性過於明顯,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二、增強功效:甘草具有解毒、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可以減輕石斛可能帶來的寒涼副作用,同時甘草能增強石斛的滋陰潤燥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石斛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石斛養陰生津:石斛性寒,偏於滋陰,對於寒性體質或脾胃虛寒者,單用石斛可能難以發揮其功效。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化痰等功效,可與石斛相配,溫陽助陽,使石斛的滋陰作用更加順暢,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達到養陰生津、溫中散寒的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乾薑的辛溫之性可使石斛的滋陰之性更加溫和,避免寒涼之性過盛,同時亦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強石斛的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石斛散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消食,助石斛養胃生津: 石斛擅長滋陰生津,但對於脾胃虛弱者,單用石斛可能難以完全發揮效力。神麴性溫,善於健脾消食,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石斛的吸收利用,從而更好地發揮養胃生津的效果。
  2. 協調藥性,防止寒涼過度: 石斛性微寒,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神麴溫中和寒,加入其中可平衡石斛的寒性,防止藥性過寒,避免對脾胃造成負擔。

石斛散中加入大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大麥味甘性涼,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石斛散本身以滋陰生津為主,加入大麥可以起到健脾和中,促進石斛等藥物吸收和發揮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2. 清熱利濕:大麥性涼,能清熱利濕,對於石斛散治療的陰虛火旺、津液不足等症狀,可以起到輔助清熱的作用,使治療更為全面。

總而言之,石斛散中加入大麥,是為了增強藥效,使治療更為全面,達到更好的臨牀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石斛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石斛散]在不同典籍中有不同的藥方組成及主治功效,以下將分別歸納分析:

一、核心功效:滋陰清熱,補虛益氣,強筋健骨

綜合多部典籍記載,[石斛散]的核心功效集中在治療虛勞羸瘦,乏力少食,以及與虛損相關的各種病症。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滋陰清熱,益胃生津: 方中主藥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之功,能有效改善陰虛內熱所致的虛勞、口乾、食少等症狀。例如《奇效良方》提及「治虛勞脫營,失精多驚,榮衛耗奪,形體毀沮,大補益兼治不足,乏力少食」,《雞峯普濟方》亦云「治虛勞不足,乏力食少,服此大補益」,均強調石斛散對虛勞體虛的補益作用。

  2.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部分石斛散方劑中含有肉蓯蓉、菟絲子、續斷等補腎藥材,能增強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適用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小便頻數、精血虧虛等症狀。《雞峯普濟方》中就有「治虛勞手足煩疼羸瘦無力不能飲食小便頻數等疾」的記載,以及包含肉蓯蓉、菟絲子、續斷等藥材的配方。

  3. 養心安神,寧心定驚: 方中常配伍遠志、柏子仁、酸棗仁等養心安神藥,能有效緩解虛勞所致的心神不寧、驚悸多夢、失眠健忘等症狀。《本草簡要方》中記載「治麻後熱壅嘔吐不食。石斛散。石斛人參酸棗仁茯神遠志肉白芍麥冬炙草五味子為散」,以及「治產後血虛驚悸」,《竹林女科證治》中也提到「產後驚悸,聞聲欲死...宜石斛散」,可見石斛散在安神定驚方面的應用。

  4. 益氣養血,強筋健骨: 部分方劑中加入人參、黃耆、當歸、熟地黃等益氣養血藥材,以及牛膝、白龍骨等強筋健骨之品,能全面調理虛勞體質,改善氣血虧虛、筋骨痿軟等症狀。《雞峯普濟方》中「石斛、黃耆、桑螵蛸、雞胚胵、人參、牛膝、熟乾地黃、當歸...」的配方,即體現了益氣養血、強筋健骨的治療思路。

二、 拓展功效: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調和脾胃

除了上述核心功效外,[石斛散]在不同古籍中還記載了其他拓展功效:

  1.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聖濟總錄》中記載了多個治療風濕痹痛的石斛散方劑,例如「治大風疾。四肢不收...」,「治寒濕痹,著而不散,四肢不仁...」,「淮南八公石斛散,主風濕痹疼,腰腳不遂方」,表明石斛散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效,適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關節不利等症狀。

  2. 溫經散寒,暖中止痛: 部分方劑中加入乾薑、附子等溫經散寒藥材,可用於治療虛寒性病症,如《太平聖惠方》中「治腎氣虛。腰胯腳膝無力。小腹急痛。四肢痠疼。手足逆冷。面色萎黑。虛弱不足。宜服補腎石斛散方」,以及「治膀胱虛冷。兩脅脹滿。腳脛多疼。腰脊強痛。小便滑數。宜服石斛散方」,體現了溫陽散寒、暖中止痛的治療思路。

  3. 調和脾胃,消食化積: 部分方劑中加入木香、橘皮、神曲、麥芽等理氣和胃、消食化積之品,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納呆、消化不良等症狀。《普濟本事方》中「石斛、牛膝、柏子仁、五味子、遠志、木香、杏仁、肉蓯蓉、訶子肉、青橘皮、柴胡、人參、熟地黃、茯苓、甘草、乾薑、神麯、麥櫱」的配方,即包含了調和脾胃、消食化積的藥物。

三、 總結

綜上所述,[石斛散]是一個主治虛勞的常用方劑,其核心功效為滋陰清熱,補虛益氣,強筋健骨。通過不同的藥物配伍,[石斛散]還可拓展應用於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調和脾胃等病症。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為滋補肝腎、益氣養血、調和陰陽,從根本上改善虛勞體質,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由於不同古籍中石斛散的組成和主治略有差異,臨牀應用時需根據具體病情辨證論治,選擇合適的方劑和劑量。

傳統服藥法


石斛3分(去根,銼),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白朮3分,桂心3分,秦艽3分,黃耆3分(銼)。
上為細散。
每服1錢,以溫水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益脾胃、益氣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主治虛勞、羸瘦乏力、少食倦怠、多驚畏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 本方有滋膩的功效,不宜與寒涼性藥物同用。
  • 本方有補益的功效,不宜與攻伐性藥物同用。

相關疾病


疳翳經常疲勞想睡動脈粥樣硬化貧血肺結核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白帶半身不遂夜盲遺精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痲風 [漢生氏病]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石斛散, 出處:《婦科玉尺》卷四。 組成:人參、棗仁、茯神、遠志、白芍、石斛、麥冬、炙草、五味子。 主治:産後血虛驚悸。

石斛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二。 組成:石斛6分,山茱萸6分,肉蓯蓉6分,牛膝6分,五味子6分,附子4分(炮),遠志6分(酒浸,去心),桂心4分,人參6分,茯苓6分,秦艽4分,菟絲子8分(酒漬)。 主治:男子七傷,面目黃黑,飲食不生肌肉,手足悁疼,少腹裏急,小便不利。

石斛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石斛2兩(去根,銼),山茱萸1兩,五味子半兩,萆薢3分(銼),遠志半兩(去心),桂心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當歸3分,白茯苓3分,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乾),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虛勞羸瘦,不能飲食,面色黃黑,手足多冷。

石斛散,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石斛10分,牛膝2分,附子4分,杜仲4分,芍藥3分,松脂3分,柏子仁3分,石龍芮澤瀉3分,萆薢3分,雲母粉3分,防風3分,山茱萸3分,菟絲子3分,細辛3分,桂心3分。 主治:除風輕身,益氣明目,強陰,令人有子,補不足。主治:飲酒中大風,露卧濕地,寒從下入,四肢不收,不能自反覆,兩肩中疼痛,身重脛急,筋攣不可以行,時寒時熱,足腨似刀刺,身不能自任,腰以下冷,子精虛,眾脈寒,陰下濕,莖消,令人不樂,恍惚時悲。

石斛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三引《聖惠》。 組成:石斛4兩,附子(炮裂,去皮臍)4兩,獨活(去蘆頭)4兩,天門冬(去心,焙)4兩,桂(去粗皮)4兩,秦艽(去苗上)2兩,烏頭(炮裂,去皮臍)2兩,人參2兩,天雄(炮裂,去皮臍)2兩,乾薑(炮)2兩,防風(去叉)2兩,細辛(去苗葉)2兩,杜仲(去粗皮,炒)2兩,莽草(炙)2兩,當歸(銼,焙)4兩。 主治:風痹腳弱,久服湯,虛弱而氣未除,手足拘攣痹弱,小腹緊急,不能食、五勞七傷,腎氣不足。風濕痹,腳弱拘攣疼痛,不能行,趺踵脹腫。

石斛散, 出處:《本事》卷二。 組成:石斛4錢(去根,淨洗,銼細,酒炒),牛膝(酒浸,水洗,焙乾)3錢,柏子仁(去皮,研)3錢,五味子(揀)3錢,遠志(去心苗,洗,銼,炒黃色)3錢,木香3錢,杏仁(去皮尖,炒令香熟)3錢,肉蓯蓉(酒浸,水洗,焙乾)3錢,訶子肉(炮)3錢,青橘皮3錢,柴胡(去苗,淨洗)3錢,人參(去蘆)3錢,熟地黃(酒灑,9蒸9曬,焙乾)3錢,茯苓4錢(去皮),甘草2錢(炙),乾薑1錢半(炮),神曲(碎,炒)6錢,麥糵6錢。 主治:虛勞,羸瘦乏力,少食倦怠,多驚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