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煮散

HUO XIANG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2%
肺經 18%
大腸經 9%
心經 7%
腎經 5%
肝經 5%
三焦經 2%
膽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藿香煮散」方劑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暑化濕之要藥: 藿香性辛溫,具有解暑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其揮發油能抑制腸道內細菌生長,並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除暑濕內蘊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與方劑其他藥材相配伍: 藿香常與其他清熱解暑、化濕利濕的藥材配伍,例如佩蘭、蒼朮、厚朴等,共同發揮解暑祛濕、調和脾胃的作用,提高方劑的療效。

總之,藿香在「藿香煮散」中發揮著解暑化濕、理氣和中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治療暑濕病證的效果。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可緩解因暑濕困脾、氣機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協同功效: 藿香正氣散以藿香為主藥,辛溫芳香,善於化濕解暑,但單用藿香容易燥烈,加入木香能起到緩和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脾胃運化。

因此,木香在藿香正氣散中起著理氣止痛、協同功效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暑濕困脾所致的症狀。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化痰: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止嘔的功效。與藿香、佩蘭等藥材配合,可加強化濕解表、理氣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濁內阻、氣機不暢所致的脘腹脹滿、嘔吐、腹瀉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橘皮性溫,可以緩解藿香正氣散中部分藥材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同時也避免因寒涼而加重嘔吐等症狀。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澀腸止瀉的功效。藿香正氣散中加入肉荳蔻,可以增強溫中散寒的功效,進一步改善患者寒邪內侵、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其二,肉荳蔻氣味芳香,可以增強藿香正氣散的芳香化濕作用,更有效地祛除濕邪,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治療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的效果。

藿香煮散為一經典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阻脾胃所致之症狀,如腹瀉、嘔吐與頭痛等。訶子在此方中扮演關鍵角色。訶子味澀、性平,歸肺、大腸經,具斂肺止咳、下氣利咽、收澀固脫之功。在外感風寒時,易致肺氣上逆,咳嗽頻作;脾胃受濕,則見腹瀉不止。訶子能斂肺氣,使咳嗽得以緩解;又能收澀固腸,止住腹瀉。此外,其利咽作用對於感冒常伴隨之咽喉不適亦有裨益。訶子與藿香相配,一散一收,既可解表化濕,又能收澀固腸,共同協調以達治病求本之效。此方中訶子的應用,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智慧。

藿香煮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其中人參為關鍵成分之一。人參,被譽為百草之王,在中醫學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其性甘、微苦,溫而不燥,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增智的功效。在藿香煮散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因其能強化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乏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此外,人參還可協調方中其他藥物,增強整體治療效果,使藥力更加圓融和諧,特別是在夏季暑濕侵襲,人體易感疲倦無力時,人參更顯其獨特價值,能有效提升人體抗病能力,增進健康。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濕健脾: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藿香正氣散以解暑化濕為主,茯苓的加入有助於利水滲濕,消除體內濕邪,並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更好地吸收藥物,提升療效。
  2. 配伍增效: 茯苓與藿香、佩蘭等藥物配伍,可加強其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同時,茯苓還能緩解部分藥物的燥性,使藥效更平和,避免副作用。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藿香正氣散中藥材性味偏辛溫,容易燥烈傷陰。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辛燥,起到調和的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緩解脾胃不適、增強抵抗力的功效。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藿香正氣散的治療作用,使其更有效地治療暑濕感冒、脾胃不和等病症。

「藿香正氣散」方中加入「草荳蔻」,乃取其辛溫芳香,醒脾開胃,化濕止嘔之功效。

其一,草荳蔻能溫中散寒,助藿香闢穢解暑,增強解表化濕之效。

其二,草荳蔻與藿香同為芳香化濕藥,兩者合用,相輔相成,更能有效祛除暑濕,緩解脾胃不適。

因此,草荳蔻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化濕止嘔之功,更提高了其溫中散寒、解表闢穢之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大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大麥性涼味甘,入肺、胃經,具清熱利濕、消暑除煩之效。藿香正氣散以解暑化濕為主要功效,而大麥的清熱利濕作用可與藿香、佩蘭等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2. 健脾和胃:大麥還具有健脾和胃之效,可緩解濕熱所致的脾胃不適,如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加入大麥,可進一步調節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升療效。

藿香煮散為一經典的中醫處方,用於治療因暑濕所導致的胃腸道不適,如腹瀉、嘔吐等症狀。其組成成分之一的神麴,在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神麴,又稱作六神麴,是由多種中藥材發酵製成,包括青蒿、辣蓼、苦杏仁、赤小豆、白扁豆及面粉等,通過發酵過程,產生了豐富的消化酶與微生物,有助於促進消化吸收。

在藿香煮散中加入神麴,主要是利用其健脾消食的功效。神麴能夠增強脾胃功能,幫助分解食物,對於因暑熱濕氣引起的消化不良尤其有效。此外,神麴還能調節腸胃氣機,緩解腹脹、噁心等不適,配合藿香等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化濕、理氣和中的目的,從而改善患者症狀,恢復腸胃健康。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藿香正氣散主治外感風寒濕邪,而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祛除寒邪,恢復正氣。
  2. 助藥力:藿香、佩蘭等藥材偏於清涼解表,乾薑性溫,可起到協調藥性,增強藥力,使藥效更加顯著,更好地達到驅寒解表之功。

乾薑的加入,既能溫陽散寒,又能增強藥力,使藿香正氣散的療效更加完善。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藿香驅邪:高良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與藿香相配,可增強其祛暑解表、化濕止瀉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2. 調和脾胃,增強療效:高良薑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同時,高良薑還能緩解藿香的寒涼之性,避免過度寒涼而損傷脾胃。

「藿香正氣散」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濕邪困脾所致的脘腹脹滿、嘔吐、腹瀉等症狀,與藿香、蒼朮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解暑化濕之效。
  2. 理氣止痛: 厚朴能理氣止痛,可以緩解脾胃氣滯引起的胸悶、腹痛等不適,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配合藿香、陳皮等藥物,更能達到解表散寒、理氣和中之效。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和胃降逆:藿香性辛溫,善於解表化濕,但單用容易傷胃。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能緩解藿香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性過於猛烈。
  2. 增強療效:生薑與藿香同用,可以增強解表化濕、驅風散寒的效果。生薑辛溫,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吸收,進一步發揮藿香的解表化濕作用。

因此,生薑在藿香正氣散中起到了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重要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藿香煮散」,以下內容介紹中藥方劑的組成、主治功效和相關資訊。

* 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理氣和胃、祛風止嘔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具有理氣行氣、溫中止瀉、溫胃散寒、止痛等功效。*

* 橘皮性味辛、苦、溫,具有理氣化痰、疏肝健脾、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等功效。*

*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作用,可以溫暖脾胃,緩解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

* 訶子性味甘酸澀,具有斂肺止咳、益氣固表、溫脾止瀉、澀腸止痢等功效。*

* 人參性味甘、微苦。具有補氣、滋陰、益氣、生津、補脾益肺、扶正固本等功效。被稱作「藥中之王」。*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益氣補脾、鎮靜安神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微苦,具有清熱解毒、益氣補中、瀉火、解毒、止痛、補脾益氣等功效。*

* 草荳蔻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

* 大麥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益氣補虛、健脾和胃、養心除煩、潤肺止咳、利水滲濕等功效。*

* 神麴性味甘、溫,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 乾薑辛溫,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溫肺化飲、溫中止嘔、健脾和胃等功效。*

* 高良薑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止嘔、溫中散寒等功效。*

* 厚朴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燥濕、降氣、健脾胃、驅蟲殺蟲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化飲、散寒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劑「藿香煮散」,主治功效如下:

  • **久積聚,宿滯不消:**長年累月的積聚,宿食不消,或者翻胃吐逆,噁心乾嘔。
  • **脾寒疾:**脾胃虛寒引起的疾病。
  • **水瀉:**腹瀉,以水樣便為主。
  • **腸風臟毒:**腸道中有風邪和毒邪,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藿香葉1兩,木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肉豆蔻(去殼)1兩,訶黎勒皮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草豆蔻(去皮)1兩,麥糵(炒)1兩,陳曲(炒)1兩,乾薑(炮)半兩,高良薑(銼,炒)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半。
上為散。
每服2錢匕,水1盞,生薑1塊拍破,同煎至7分,入鹽1捻,熱服。水瀉及腸風臟毒,熱陳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藿香煮散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口苦、胃部不適等症狀。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嘔吐胃腸出血腹瀉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藿香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組成:藿香葉1兩,木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肉豆蔻(去殼)1兩,訶黎勒皮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草豆蔻(去皮)1兩,麥糵(炒)1兩,陳曲(炒)1兩,乾薑(炮)半兩,高良薑(銼,炒)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半。 主治:久積聚,宿滯不消,或翻胃吐逆,惡心乾噦;及脾寒疾;水瀉及腸風臟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