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Sichuan Ox Knee, Radix Cyathulae
- 別名:鐵牛膝,淮牛膝,牛蓋膝,川牛膝,土牛膝,牛磕膝,天全牛膝,懷牛膝,甜川牛膝,對節草,龍牛膝,懷夕,牛蓋膝頭,紅牛膝,腳斯蹬,真夕,粘草子根,都牛膝,牛膝,家牛膝,拐牛膝,杜牛膝,牛胳膝蓋,雞膠骨,大牛膝,野牛充膝,牛莖,牛克膝,山莧菜,米心牛膝,牛髁膝,甜牛膝,接骨丹,百倍,懷膝,肉牛膝
- 來源:莧科植物川牛膝的乾燥根。秋、冬二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炕或曬至半乾,堆放回潤,再炕乾或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 雲南, 四川,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路旁, 草叢, 林緣, 山坡草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全國中草藥彙編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川牛膝的傳統功效
1. 滋陰
川牛膝的滋陰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但從歷代本草文獻中,仍可窺見其間接的滋陰作用。 諸多古籍多強調其活血通經、祛風利濕的功效,例如《滇南本草》記載其「止腰膝痠麻」,《本草綱目》則提到其可治「足痿、陰消」。這些症狀,在現代醫學中,部分可以與陰虛相關聯。
《本草正》提及川牛膝「補髓填精,益陰活血」,這點值得探討。所謂「補髓填精」,指的是滋養骨髓,而骨髓的健康與腎精的充盈密切相關。腎精充足,則陰精得以滋養,進而改善陰虛相關的症狀。 然而,需注意的是,此「補」並非直接的滋陰補腎,而是通過改善氣血循環,間接達到滋陰的效果。《藥品化義》也提到酒制熟用川牛膝「取具補血滋陰之功也」,說明其滋陰作用與炮製方法息息相關。
《本草綱目》李時珍的論述更為精闢,他認為川牛膝治療腰膝骨痛、足痿、陰消等症,是基於其「補肝腎」的功效。肝腎陰虛往往導致腰膝酸軟、筋骨痿弱,而川牛膝通過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間接地起到滋養肝腎、緩解陰虛症狀的作用。
總之,川牛膝的滋陰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通過其活血通絡、疏通經脈等作用,間接改善陰虛相關的症狀,例如腰膝痠痛、足痿等。 其滋陰功效的體現,與藥物的炮製方法、所配合的其他藥物以及病症的具體情況息息相關,並不能單純地將其視為一味滋陰的藥物。 需根據病情及醫師指示服用。
2. 補益肝腎
川牛膝補益肝腎之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補”,更在於其“引經下行”的特性,從而達到調和肝腎陰陽平衡的效果。
《本草綱目》李時珍指出川牛膝「得酒則能補肝腎」,說明酒制川牛膝能更好地發揮其補益作用。此並非單純指其直接滋補肝腎之精血,而是通過其活血通絡、疏通經脈的功效,改善肝腎氣血運行,間接達到補益的效果。《本草正》更進一步說明其「補髓填精,益陰活血」之功,指出其能滋養肝腎精髓,改善陰虛血燥的症狀。
許多古代醫籍也從不同角度闡述其補益肝腎的機理。《神農本草經》記載其能治「寒濕痿痹」,《名醫別錄》則提及其可治「男腎陰消,老人失溺」,這些都與肝腎虧虛導致的症狀相關。《本草正義》則指出川牛膝「疏利洩降」,能治療氣血壅滯之病,雖然並非直接填補肝腎之精血,但透過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間接達到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的效果。 《醫學衷中參西錄》則認為川牛膝能「引氣血下注」,治療腎虛腰腿膝痛,甚至能引導上焦的火熱下降,治療一些因氣血上逆引起的疾病,更凸顯其引經藥的特性。
綜上所述,川牛膝的補益肝腎功效並非直接的滋補,而是通過其獨特的「引經下行」特性,疏通經絡,調節氣血運行,從而間接改善肝腎功能,達到治療肝腎虛損相關疾病的目的。其補益作用,與其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體現了川牛膝的多元療效。
3. 清熱利尿
川牛膝,其清熱利尿功效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清熱利尿”,而是透過多方面作用來達到此效果。
《本草綱目》記載川牛膝能治「五淋尿血」,說明其能改善泌尿系統相關炎症,此即利尿功效的體現。其清熱作用則體現在諸多古代醫籍中,並非單一指明。例如,《本草正》提到其能治「手足血熱痿痹」,《醫學衷中參西錄》更進一步說明川牛膝「善引氣血下注」,能將體內上行的熱邪引導向下排出,從而達到清熱的效果。這並非直接作用於熱邪,而是通過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來達到清熱的目的。
許多典籍也從不同角度闡述其作用機理。《本草衍義》、《丹溪心法》都強調川牛膝「能引諸藥下行」,說明其具有通導作用,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並將體內淤滯之物排出體外。而《本草綱目》更精準地指出,川牛膝生用能「去惡血」,酒制則能「補肝腎」,說明其效用與炮製方法密切相關。酒制後補益肝腎,增強了身體的整體功能,間接地增強了其清熱利尿的功效。
綜上所述,川牛膝的清熱利尿功效並非單純的瀉火利水,而是通過其引經下行、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等多重作用,促進體內氣血運行,將體內濕熱之邪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清熱利尿的治療效果。 其功效的發揮,也受到炮製方法的影響,生用與酒制各有側重。
4. 通經
川牛膝,其「通經」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指現代醫學所理解的月經,而是涵蓋更廣泛的經絡運行通暢之意。
《神農本草經》記載其「逐血氣」,《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闡述,川牛膝「治久瘧寒熱,五淋尿血,莖中痛,下痢…經候胎產諸病」,說明其通經作用與血行密切相關。 其通經作用,並非單純的「破血」,而是兼具活血化瘀與疏通經絡的雙重功效。 《本草正》提及其能「通膀胱澀祕,大腸乾結」,表明川牛膝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改善下焦瘀滯,從而達到通利大小便的目的,這也是一種經絡通暢的表現。
《滇南本草》中提到其「止腰膝痠麻」,《四川中藥志》則指出其可用於治療「婦女經閉及症瘕」,這都佐證了川牛膝在疏通經脈,改善氣血運行方面有顯著作用。 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也提到「牛膝,能引諸藥下行」,這點被多部典籍所印證,如《本草衍義》的「能引諸藥下行」,說明其具有引導藥物向下走行的特性,有利於治療下焦經絡瘀阻的疾病。 總體而言,川牛膝的通經功效,體現在其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等多個方面,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 其應用範圍廣泛,涉及婦科、泌尿系統、骨骼肌肉系統等多個方面。
5. 活絡止痛
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微寒,其活絡止痛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
《本草綱目》記載川牛膝能治「腰膝骨痛、足痿」,說明其能治療因肝腎虧虛引起的腰膝疼痛及下肢痿弱,這與《本草正》所言「主手足血熱痿痹,血燥拘攣,補髓填精,益陰活血」相呼應,皆指出其具有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的功效。 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也指出:「牛膝,能引諸藥下行,筋骨痛風在下者,宜加用之。」 說明其能引導藥物下行,針對下肢筋骨疼痛有良好的療效。《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酒制川牛膝能補肝腎,生用則能去惡血,其治療各種疼痛,或因肝腎不足,或因瘀血阻滯,皆取其補益或活血化瘀之效。
《滇南本草》則強調其「止筋骨疼,強筋舒筋,止腰膝痠麻」,更廣泛地記載其治療多種疼痛及相關症狀,例如跌打損傷。《藥材資料匯編》也記載其「治打撲刀傷,有緩和疼痛之效」,佐證其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四川中藥志》則指出川牛膝「祛風利濕,通經散血」,並列舉其與其他藥材配伍治療各種疼痛的經驗,例如與當歸等配伍治療婦女經閉,與狗脊等配伍治療腰膝骨痛,與羌活等配伍治療風濕關節痛,說明川牛膝活絡止痛的功效,並非單獨作用,更體現其與其他藥材的配伍應用,以達到最佳療效。總之,川牛膝活絡止痛的功效,源於其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多重作用,並能引導藥物下行,治療範圍涵蓋多種疼痛病症。
6. 利水滲濕
川牛膝,其利水滲濕之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並非單純的利尿劑,而是透過多重機制達到通利水液的效果。
《本草綱目》記載川牛膝「治久瘧寒熱,五淋尿血」,其中「五淋」指泌尿系統諸疾,說明其能治療因濕熱停滯導致的尿路感染、排尿困難等。此處的利水,並非單指增加尿量,而是指疏通水道,使水濕得以代謝排出。 《本草正》則提到其能「通膀胱澀祕,大腸乾結」,說明川牛膝不僅能利小便,也能通大便,解決因濕熱阻滯導致的便祕。此處的「滲濕」,更強調其能滲透水濕,並將其從體內排出,而不僅僅是利尿。
《神農本草經》言其「主寒濕痿痹」,《本草正義》更進一步闡述,川牛膝治療痿痹,並非單純針對寒濕,而是針對氣血壅滯所致的痹症,透過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祛除水濕、改善症狀的效果。 《醫學衷中參西錄》指出川牛膝「善引氣血下注」,這也解釋了其利水滲濕的機制,即透過引導氣血下行,將滯留在體內的水濕排出。
總而言之,川牛膝的利水滲濕功效並非單純的利尿作用,而是透過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滲透排出水濕等多重機制,達到治療濕熱壅滯所導致的各種病症。 不同古籍對其功效的描述,更豐富了我們對其作用機理的理解,也顯示其在治療水濕相關疾病中的多樣性與重要性。 諸如《滇南本草》、《四川中藥志》等書中提及的川牛膝應用,也佐證了其利水滲濕功效在臨牀治療中的實際應用。
7. 活血化瘀
川牛膝,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均有記載,且運用廣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其活血化瘀機理:
首先,川牛膝具有明顯的“引經下行”作用。《本草衍義》、《丹溪心法》均提及其能引諸藥下行,這表明川牛膝能促進氣血下行,對於因氣血瘀滯於下焦而導致的病症,具有良好的疏通作用。《本草正義》則更進一步指出,川牛膝“疏利洩降,所主皆氣血壅滯之病”,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正是基於此疏通作用。
其次,川牛膝的活血化瘀作用與其藥性密切相關。《本草綱目》指出,“生用則能去惡血”,說明川牛膝生品具有較強的破瘀行血之功,可有效清除體內瘀血。《藥品化義》亦闡述了川牛膝生用與酒制後的不同功效,生用宣泄,活血下行;酒制則補益,滋陰。這表明川牛膝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通過不同炮製方法,調整其偏性,達到更好的療效。
此外,多部典籍記載川牛膝可治療諸多與瘀血相關的疾病。《滇南本草》記載其能“破瘀墜胎”,《本草綱目》則記載其能治療“症瘕、心腹諸痛、癰腫惡瘡、金瘡折傷”等。這些記載說明,川牛膝的活血化瘀功效,不僅適用於婦科疾病,也在外科、內科疾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進而加速瘀血消散相關。
綜上所述,川牛膝的活血化瘀功效源於其“引經下行”的特性及藥性本身,其生用破瘀,酒制則兼具補益,可根據病情及患者體質進行選擇,在古代醫家臨牀實踐中得到充分驗證,並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醫籍記載的功效,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和臨牀經驗進行綜合判斷。
8. 強筋骨
川牛膝強筋骨的功效,歷代本草典籍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補」,而是以其獨特的「引經下行」特性,來達到舒筋活絡、改善筋骨疼痛的效果。
《本草衍義》、《丹溪心法》都明確指出川牛膝能「引諸藥下行」,這一點至關重要。許多筋骨疼痛,尤其是下肢疼痛,往往與氣血運行不暢、寒濕凝滯有關。川牛膝能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幫助疏通經絡,驅散寒濕,從而緩解疼痛,達到強筋骨的目的。朱震亨更明確指出,筋骨痛風在下者,宜加用川牛膝。
《滇南本草》則直接點明川牛膝「止筋骨疼,強筋舒筋,止腰膝痠麻」,這說明其功效是直接作用於筋骨,舒緩筋骨疼痛和僵硬。
《本草綱目》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川牛膝「酒制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去惡血」。 酒制川牛膝補益肝腎,從根本上改善筋骨的營養供給;生用川牛膝則能活血化瘀,排除導致疼痛的瘀血阻滯。 《本草綱目》也指出,川牛膝治療腰膝骨痛、足痿等症,正是依靠其補肝腎的功效。
《本草正》更進一步闡述其作用機理,認為川牛膝能「補髓填精,益陰活血」,說明其不僅能疏通經絡,還能滋養筋骨,從而達到強筋健骨的持久效果。 《潔古本草》簡潔地概括為「強筋」,也印證了其在強筋骨方面的功效。
總而言之,川牛膝強筋骨的功效,並非單純依靠補益,而是通過其引經下行、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等多重作用機理,綜合改善筋骨的氣血運行,最終達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強健筋骨的目的。 不同炮製方法,更能針對不同病因,發揮其不同的療效。
9. 祛風除濕
川牛膝,其祛風除濕的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臨牀驗證。 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地「祛風」、「除濕」,而是通過多方面作用,達到改善風濕痺證的目的。
《本草綱目》指出川牛膝「生用則能去惡血」,《中藥志》則言其「破血下降」。這說明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過程中常見的瘀血阻滯,具有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風濕痹痛常因氣血運行不暢而致,川牛膝的活血化瘀,正可解決此病機。 《滇南本草》記載其「止筋骨疼,強筋舒筋,止腰膝痠麻」,更直接體現了其在治療風濕痹痛方面的效用。
同時,多部典籍也提到川牛膝的引經下行作用。如《本草衍義補遺》、《丹溪心法》均指出其「能引諸藥下行」。對於風濕痺痛下注於下肢者,川牛膝可以引導藥物直達病竈,增強藥效。 《四川中藥志》更進一步說明其「祛風利濕,通經散血」,並列舉了多種配伍方案,用於治療不同類型的風濕痹痛,如寒濕腰腿骨痛、風濕關節痛等,佐證其祛風除濕的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多方面協同作用的結果。
綜上所述,川牛膝祛風除濕的功效並非單純的「祛風」、「除濕」,而是通過活血化瘀、引經下行等多種作用機理,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消除瘀阻、緩解疼痛的治療效果。 其作用的側重點,也根據炮製方法(生用或酒制)和配伍藥物而有所不同,體現了中藥配伍的整體觀和辯證施治的思想。
10. 調經
川牛膝,歷代醫家皆認為其具有調經之效,其機理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引經下行的特性。多部古代醫籍均有記載,茲將其歸納如下: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經典均提及川牛膝能治療婦人月水不通、血結等經期異常問題。其作用機制,《本草綱目》李時珍認為,川牛膝生用可去惡血,熟用則補肝腎。 這說明川牛膝既能清除經血瘀滯,又能調理肝腎陰陽平衡,從而達到調經的目的。《本草正》更進一步指出,川牛膝能「通膀胱澀祕,大腸乾結」,暗示其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之效,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經期紊亂,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滇南本草》記載川牛膝「破瘀墜胎」,雖然此處強調的是墮胎功效,但也側面反映其活血化瘀之力之強大。經血瘀滯是許多婦女經期問題的根本,川牛膝強大的破瘀能力,能有效解決經血運行受阻,從而達到調經的目的。
《四川中藥志》則更明確地指出川牛膝具有「通經散血」的功效,並提出其可與當歸、赤芍、桃仁、紅花等藥材配伍治療婦女經閉。此處的配伍,也印證了川牛膝在調經方劑中的重要地位,它並非單純的破血藥,而是可以和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川牛膝調經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活血化瘀、引經下行的作用機制上。它既能清除經血瘀滯,又能調理肝腎,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各種經期問題,都有一定的療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於川牛膝的藥性及應用有所差異,其用法用量亦需謹慎考慮。
川牛膝的古代典籍
川牛膝的現代功效
1. 免疫調節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中藥川牛膝主要透過其多糖成分發揮免疫調節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非特異性免疫增強:
- 川牛膝多糖能顯著提高小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這可以從實驗中觀察到的炭粒廓清指數的提高得到驗證。這表明川牛膝多糖能增強機體清除異物和病原體的能力。
- 川牛膝多糖能提高NK細胞殺傷活性,這表明它可以增強機體對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殺傷能力。
- 川牛膝多糖能增強小鼠 REC 吞噬功能,進一步說明其對非特異性免疫的增強作用。
體液免疫增強:
- 川牛膝多糖能明顯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和抗體形成細胞(PFC)數量。溶血素水平的提高表示機體產生了更多的抗體,PFC數量的增加則表明產生抗體的B淋巴細胞活性增強。這些都表明川牛膝多糖能促進體液免疫應答。
- 川牛膝多糖能增強小鼠PFC反應能力,強化了其促進抗體產生的作用。
對細胞免疫的影響:
- 川牛膝多糖對小鼠淋巴細胞轉化率無顯著影響,提示其對細胞免疫的影響可能不明顯,或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確定其具體作用機制。
對變態反應的影響:
- 研究表明,川牛膝多糖對二硝基氟苯(DNFB)誘導的變態反應沒有明顯影響。
總體而言,川牛膝多糖主要通過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和體液免疫,來發揮其免疫調節作用。
2. 抗衰老
研究顯示,川牛膝能影響下丘腦室周核內生長抑素(SOM)神經元的形態及功能,從而延緩衰老。具體而言,隨著年齡增長,下丘腦室周核內的SOM神經元細胞數和灰度值會逐漸降低,這被認為是衰老相關的變化。川牛膝能夠降低這種細胞數減少和灰度值降低的程度,提示其具有保護SOM神經元的作用,從而延緩衰老進程。另外,雖然老年大鼠的SOM神經元細胞面積會趨向縮小,但川牛膝組大鼠的細胞面積相對較大,也支持其延緩衰老的功效。
不僅如此,川牛膝還能提高體內抗氧化能力。通過給衰老模型小鼠灌服懷牛膝煎液,可以顯著提高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同時降低血漿中脂質過氧化物(LPO)的水平。SOD是一種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清除體內自由基,而LPO是脂質過氧化的產物,反映了體內氧化應激的程度。川牛膝提高SOD活力,降低LPO水平,表明其能增強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減輕氧化損傷,從而發揮抗衰老作用。
3. 其他功效
蛋白質合成促進作用:
- 川牛膝中的脫皮甾酮或牛膝甾酮,能顯著提高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其作用強度與合成代謝類固醇(同化激素)4-氯睪酮相似。
- 這兩種成分同時也能促進肝細胞核和細胞膜的RNA合成,進而促進細胞核和線粒體的蛋白質合成。
- 長期服用脫皮甾酮或牛膝甾酮,可以顯著增加體重,並加速肝臟和腎臟的蛋白質合成能力。
- 組織學研究顯示,服用脫皮甾酮或牛膝甾酮後,肝細胞會生成巨大核,並可見雙核性和多核性細胞,顯示細胞分裂活性化。
抗病毒作用:
- 川牛膝多糖 (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 Abps) 硫酸酯,具有抗Ⅰ型單純皰疹病毒的活性。
- 在多種化學合成的牛膝多糖硫酸酯中,A-6 型的抗病毒效果最佳,且優於對照藥物環胞苷和亞膦酰乙酸。
4. 降血糖
川牛膝中的成分促脫皮甾醇,具有降低高血糖的效果。具體而言,促脫皮甾醇能使由以下三種原因引起的高血糖有所降低:
- 高血糖素
- 抗胰島素血清
- 四氧嘧啶
然而,促脫皮甾醇不影響正常的血糖水平。
5. 興奮子宮
川牛膝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對子宮具有興奮作用。
離體子宮實驗:
- 對未孕貓和已孕兔子宮,川牛膝表現出興奮作用。
- 牛膝總皂甙(濃度範圍0.125mg/ml至1.0mg/ml)能明顯興奮大鼠子宮平滑肌,具體表現為子宮收縮幅度增加、收縮頻率加快、子宮張力增加,且呈現濃度依賴性關係。
不同生理狀態下的影響:
- 在不同生理狀態下,0.5mg/ml的牛膝總皂甙均能顯著增加子宮收縮面積。
- 子宮收縮面積增加值的排序為:晚孕組 > 早孕組 > 間情期組 > 中孕組 > 乙烯雌酚誘導動情組、動情組 > 幼齡組。晚孕組效果最強,幼齡組效果最弱。
機制研究:
- 懷牛膝總皂甙(濃度0.1~0.4mg/ml)對離體大鼠子宮產生濃度依賴性的興奮作用。
- 5-HT (10pg/ml) 可明顯增強懷牛膝總皂甙的興奮作用。
- 懷牛膝總皂甙和5-HT均可使高K去極化後的離體大鼠子宮產生依賴細胞內鈣離子和細胞外鈣離子的收縮。
- 氯丙嗪 (0.5pg/ml) 和消炎痛 (20pg/ml) 合用可明顯拮抗懷牛膝總皂甙的作用。
6. 鎮痛
川牛膝的鎮痛功效,在現代藥理研究中顯示出以下作用機制:
- 抑制疼痛反應: 給予小鼠腹腔注射川牛膝煎劑,能明顯抑制酒石酸銻鉀或醋酸引起的扭體反應。這表明川牛膝可能透過某種機制,降低機體對疼痛刺激的敏感度,從而達到鎮痛效果。
- 抗發炎鎮痛: 川牛膝酒劑對大鼠甲醛性腳趾腫脹具有顯著的消炎作用。同時,200%濃度的川牛膝根提取液表現出較強的抗急性滲透性炎症效果。炎症反應常伴隨疼痛,因此川牛膝的抗炎作用可能間接減輕疼痛。
- 作用機制非經由腎上腺皮質: 實驗表明,川牛膝的抗炎作用並非通過降低大鼠腎上腺維生素C含量或增加腎上腺總量來實現。這暗示其作用機制並非依賴腎上腺皮質系統。
- 免疫調節與微循環改善: 川牛膝抗炎作用的機制可能與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激活小鼠巨噬細胞系統、改善微循環以及促進炎症病變的吸收有關。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促進炎症消退,進而緩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7. 改善記憶力
對戊巴比妥鈉引起記憶力障礙的改善作用:
研究顯示,連續7天給予小鼠懷牛膝水煎液,可明顯改善戊巴比妥鈉造成的記憶力障礙。在跳台法實驗中,接受懷牛膝水煎液的小鼠,其首次跳下所需的時間(潛伏期)顯著延長了5分鐘,並且錯誤次數也明顯減少。這表明川牛膝可能透過某種機制,減輕了戊巴比妥鈉對記憶鞏固過程的抑制作用,從而提高了小鼠對既往經驗的回憶能力。
對空間記憶的影響:
Y型壁法實驗結果顯示,經過懷牛膝水煎液處理的小鼠,在第三天表現出顯著提高的正確反應率。Y型壁法主要用於評估動物的空間記憶能力。反應率的提升暗示川牛膝可能增強了小鼠對空間信息的編碼、儲存或提取,從而改善了其空間辨識能力和工作記憶。
對抗疲勞作用的間接影響:
研究也指出,懷牛膝水煎液能延長小鼠的負荷游泳時間16分鐘。雖然此部分並非直接關聯記憶力,但抗疲勞效應可能間接促進記憶力的改善。疲勞本身會影響認知功能,而川牛膝的抗疲勞作用可能通過減輕疲勞對認知功能的負面影響,從而間接提升記憶力。
可能的藥理機制(基於現有資訊推測):
雖然參考文獻並未直接闡述川牛膝改善記憶力的具體藥理機制,但基於已知的藥理活性和實驗結果,可以推測其可能的機制包括:
- 神經保護作用: 川牛膝可能具有保護神經細胞免受損傷的作用,減少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從而維持神經元的正常功能,有利於記憶的形成和鞏固。
- 膽鹼能系統調節: 戊巴比妥鈉會干擾膽鹼能神經傳遞,而川牛膝可能具有調節膽鹼能系統的功能,增加乙酰膽鹼的釋放或減少其分解,從而改善學習和記憶。
- 神經營養作用: 川牛膝可能促進神經營養因子的表達,這些因子對神經元的生存、分化和功能至關重要,進而促進記憶的形成和鞏固。
- 腦血流量改善: 川牛膝可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加腦部氧氣和營養供應,維持神經元的正常代謝,從而促進認知功能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機制僅為推測,需要進一步的藥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來驗證。
8. 提升免疫力
川牛膝作為中藥材,其提升免疫力的現代藥理機制主要歸因於其所含豐富的多醣體與類黃酮化合物。這些生物活性成分能從多方面精確調控機體免疫功能。其中,多醣體扮演著關鍵的免疫調節劑角色,能夠非特異性地刺激固有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 cells),以及適應性免疫細胞,如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活性。它們透過與免疫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例如Toll樣受體,TLRs)結合,觸發細胞內信號轉導通路,從而增強免疫細胞的吞噬能力、細胞增殖反應及細胞因子的分泌,如白介素(ILs)、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有效啟動免疫級聯反應,提升身體對病原體的辨識與清除能力。
同時,川牛膝中的類黃酮化合物則展現出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調節特性。它們不僅能清除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對免疫細胞的損害,還能精確調控免疫細胞的功能,尤其透過影響淋巴細胞亞群的平衡,以及調節細胞因子的產生與釋放。類黃酮化合物能夠抑制過度的炎症反應,防止免疫系統超負荷,同時促進或維持特定細胞因子(如干擾素,IFN-γ)的生成,這些細胞因子對於抗病毒、抗腫瘤免疫至關重要。這些協同作用共同強化了機體的免疫應答,增強了整體抵抗力,助益身體康健。
9. 抗氧化
川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的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顯著抗氧化功效。該中藥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主包括多酚、黃酮類和類黃酮類化合物。這些天然分子能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例如超氧陰離子與羥自由基,從而降低氧化壓力,保護細胞膜、蛋白質和DNA免受氧化損傷。其抗氧化作用不僅體現在直接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上,也可能透過調節內源性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來間接發揮效用。此外,川牛膝中發現的特定成分,如矮牛膝素等,進一步強化了其抗氧化潛力,有助於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延緩細胞及組織的衰老過程,進而維護整體細胞與組織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狀態。這為其在心血管保護、神經保護及抗炎等方面的應用提供了現代藥理學依據。
10. 預防骨質疏鬆
川牛膝在預防骨質疏鬆方面具現代藥理基礎。其富含矽酸與鈣等多種生物活性礦物質,這些成分對於骨骼的正常生長、修復及維持穩定結構至關重要。特別是矽元素,它在膠原蛋白合成及骨骼礦化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有助於促進骨骼形成並維持理想骨密度。此外,川牛膝所含的矮牛膝素及類固醇皂苷(牛膝甙)等化學成分,經研究顯示具有調節骨代謝平衡、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分化的潛力,從而有效提升骨質強度,降低罹患骨質疏鬆症及骨折的風險。
11. 抗發炎
川牛膝的抗發炎功效,乃得益於其中所含之多種黃酮類與苷類化合物,如矮牛膝素、瘤苷、牛膝甙等。現代藥理研究深入分析顯示,此類活性成分能透過多重機制顯著減輕炎症反應及細胞損傷。它們能有效抑制核轉錄因子 NF-κB 的活化,進而下調多種促炎性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介白素-1β、介白素-6)的表達,從根本上阻斷炎症發生級聯反應。同時,川牛膝的提取物及單體化合物亦能抑制環氧合酶-2 (COX-2) 及脂氧合酶 (LOX) 的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致炎介質的合成,從而緩解組織腫脹和疼痛。此外,其亦具有抗氧化特性,能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害,進一步強化其抗炎效果,故對許多炎症性疾病頗具療效。古人云:「牛膝乃治風濕之聖藥」,足見其對抗發炎之功效,此與現代藥理分析相符。
川牛膝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川牛膝的炮製
- 牛膝
- 揀去雜質,洗淨,潤軟,去蘆,切段,曬乾。
- 酒牛膝
- 取牛膝段,用黃酒噴淋拌勻,悶潤後,置鍋內炒至微乾,取出放涼即得。(牛膝段每100斤,用黃酒10斤)
-
《雷公炮炙論》: 凡使牛膝,去頭並塵土,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細銼,焙乾用之。
- 《綱目》: 牛膝,今惟以酒浸入藥,欲下行則生用,滋補則焙用,或酒拌蒸過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川牛膝注意事項重點:
- 孕婦禁用:孕婦禁用,可能會引起流產。
- 月經過多者忌用:可能會加重月經出血。
- 夢遺滑精者忌用:可能會加重症狀。
- 中氣不足者忌用:可能會導致氣虛、小便自利。
- 脾虛洩瀉者忌用:可能會加重腹瀉。
- 下元不固者忌用:可能會導致下肢無力、尿失禁等症狀。
- 血崩不止者忌用:可能會加重出血。
- 經閉未久,疑似有娠者忌用:可能會導致流產。
- 上焦藥中勿入:可能會導致頭暈、頭痛等症狀。
- 體質虛弱者慎用:可能會造成氣血不足。
- 消化道慢性潰瘍、痔瘡患者慎用:可能會加重症狀。
- 服用劑量應留意,過量使用可能會導致:腹瀉、腹痛、噁心等不良反應。
- 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者,應先諮詢醫師建議:避免藥物相互作用。
川牛膝相關的方劑
川牛膝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川牛膝含有的化學成分
β-蛻皮甾酮(β-ecdysterone), 鈦(Titanium (Ti)), 齊墩果酸α-L-吡喃鼠李糖基-β-D-吡喃半乳糖甙(oleanolic acid α-L-rhamn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ide), 抗腫瘤活性多糖(Anti-tumor polysaccharide), 免疫活性寡糖 Abs(Immunostimulatory oligosaccharide Abs), 免疫活性肽多糖 ABAB(Immunostimulatory peptidoglycan ABAB), 蛻皮甾酮(Ecdysterone), 牛膝甾酮(Inokosterone), 紅莧甾酮(Rubrosterone), 精氨酸(Arginine), 甘氨酸(Glycine), 絲氨酸(serine),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穀氨酸(glutamic acid), 蘇氨酸(Threonine), 脯氨酸(Proline), 酪氨酸(tyrosine), 色氨酸(Tryptophan), 纈氨酸(Val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亮氨酸(Leucine), 生物鹼類化合物(Alkaloids), 香豆素類化合物(Coumarin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