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藤湯

TIAN XIAN T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5%
腎經 13%
肺經 11%
三焦經 8%
胃經 8%
心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三焦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天仙藤湯」中包含「天仙藤」,是因為天仙藤具有多種藥理作用,與方劑的功效相輔相成。

天仙藤味甘、性平,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其藥性溫和,可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因此,在「天仙藤湯」中加入天仙藤,可加強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此外,天仙藤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天仙藤湯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一些熱毒壅盛、血分有熱的病症,如熱毒瘡瘍、乳癰、癤腫等,鱉甲可以有效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2. 滋陰補腎,強筋健骨:鱉甲富含膠原蛋白、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健骨的作用。對於一些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骨質疏鬆等症狀,鱉甲可以起到滋補強壯的作用。

因此,天仙藤湯中加入鱉甲,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滋陰補腎的雙重功效,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天仙藤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天仙藤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而黃耆能補益正氣,增強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配合天仙藤等藥物,更能有效驅散寒濕,促進傷口癒合。
  2. 協調藥性: 天仙藤性寒,入肝經,擅長祛風濕、通經絡。黃耆性溫,可緩和天仙藤的寒性,避免其寒涼之性過於傷陽,也避免藥效過於偏於驅散寒邪,而忽略了補益氣血的作用,使藥效更趨平和,更易於被人體接受。

天仙藤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通絡: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天仙藤湯主要用於治療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而川牛膝的活血通絡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疼痛和麻木。
  2. 利水消腫:川牛膝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水腫。天仙藤湯中一些藥材如天仙藤、絡石藤等也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川牛膝的加入可以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進一步促進體內水液的流通,減輕水腫症狀。

天仙藤湯中加入柴胡,是基於柴胡的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

天仙藤湯主治肝鬱氣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柴胡具有疏肝解鬱之功,可解肝鬱氣滯,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此外,柴胡還具有升陽舉陷之效,可提升陽氣,改善氣血循環,進一步增強藥效。

因此,柴胡的加入,可協同天仙藤湯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疏肝解鬱、活血通絡之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天仙藤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 天仙藤湯以天仙藤為主藥,性寒涼,適合治療熱證,但長期服用可能寒涼過甚。甘草性甘溫,味甘,可調和藥性,減緩天仙藤的寒涼之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負擔。

二、緩解毒性: 天仙藤本身有一定的毒性,甘草具有解毒功效,可以減輕天仙藤的毒性,提高藥物的安全性,使患者更安全地接受治療。

天仙藤湯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天仙藤湯主治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烏藥可溫通經絡,驅散寒濕,緩解疼痛。
  2.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材如天仙藤、秦艽等性寒涼,烏藥的溫性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盛,損傷脾胃。同時,烏藥也能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使藥效更佳。

天仙藤湯中加入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補益氣血功效: 五加皮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氣血的功效。與天仙藤同用,可增強補益氣血之效,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

2. 相輔相成,協同作用: 天仙藤善於活血通絡,止痛消腫,而五加皮則擅長補益肝腎,強筋骨,兩者搭配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溼痹痛、腰腿疼痛、筋骨不健等症。

天仙藤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爲了緩解其藥性並增強療效。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的功效。天仙藤性溫,味甘辛,善於祛風除溼、活血止痛。兩者搭配,可中和天仙藤的溫燥之性,避免其傷陰耗血,同時,白芍的養血柔肝之功,可增強天仙藤活血止痛的功效,使其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天仙藤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天仙藤湯以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為主,木香可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並促進瘀血消散。

二、理氣健脾:木香能理氣健脾,改善胃腸功能。跌打損傷後,患者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可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患者體力,有利於傷勢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仙藤湯」具有多種療效,主治功效為:五勞,即久視、久坐、久立、久行、久臥五種勞累傷耗精氣的狀態;骨節痠疼,即骨骼關節痠痛;五心煩熱,即手心、腳心、胸掌心發熱;口苦舌乾,即口腔有苦味,舌頭乾燥;不思飲食,即沒有食慾;咳嗽虛汗,即咳嗽,同時出虛汗;漸瘦無力,即體重逐漸減輕,身體虛弱無力。

「天仙藤湯」由多種中藥組成,每味中藥皆具有獨特功效:

  1.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3. 鱉甲: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它味鹹、甘,性寒,歸肝、腎經。滋陰可以增強造血功能,補益氣血,改善體質和增強體力。清熱瀉火可以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引起的疾病。平肝息風可以滋陰潛陽,益精凝神,適用於肝風內動,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痛、抽搐、痙攣、驚厥等症狀。此外,鱉甲還有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4. 柴胡:柴胡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柴胡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柴胡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5. 牛膝: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牛膝活血止痛,能緩解頭痛、肌肉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牛膝通經,舒筋活絡,能緩解經痛。牛膝清熱利尿,能治肝陽上亢,眩暈,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滋陰,有引火(血)下行之效,故可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及胃火上炎之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適用於腰膝酸軟、筋骨疼痛、腎虛、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產後血虛等症。

  6. 黃耆: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7. 木香: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8. 五加皮:五加皮具有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傳統代功效。它能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促進血液運行,清除血中瘀滯,活血通絡,增強血管壁的強韌性;刺激呼吸道上皮細胞分泌黏液,促進痰液排出,止咳平喘;溫補肝腎,散風除濕,活血去瘀;溫腎化濕,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風濕關節痛等症。同時,五加皮也能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祛風除痺,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痠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兒行遲等症。

  9. 烏藥: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天仙藤湯」集多種中藥之功效於一身,具有顯著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天仙藤(洗,銼)3兩,鱉甲(去裙襴,醋浸,慢火炙)3兩,黃耆(銼,炒)3兩,牛膝(酒浸,切,焙)3兩,柴胡(去苗)3兩,甘草(炙)3兩,烏藥6兩(銼),五加皮(銼)2兩,芍藥2兩,木香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烏梅、大棗各半枚,煎至7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咳血食慾不振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手心腳心發熱嘴裡發苦心情煩燥心胸煩熱舌苔乾燥(舌乾)

相同名稱方劑


天仙藤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組成:天仙藤2兩,秦艽(去苗土)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1兩,柴胡(去苗)1兩,麻黃(去節)1兩,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防風(去叉)1兩,前胡(去蘆頭)1兩。 主治:風熱勞氣。

天仙藤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組成:天仙藤(洗,銼)3兩,鱉甲(去裙襴,醋浸,慢火炙)3兩,黃耆(銼,炒)3兩,牛膝(酒浸,切,焙)3兩,柴胡(去苗)3兩,甘草(炙)3兩,烏藥6兩(銼),五加皮(銼)2兩,芍藥2兩,木香1兩。 主治:五勞骨節痠疼,五心煩熱,口苦舌乾,不思飲食,咳嗽虛汗,漸瘦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