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丸

SHAO Y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心經 14%
肝經 13%
肺經 11%
三焦經 9%
腎經 9%
心包經 6%
大腸經 5%
胃經 5%
膽經 3%
小腸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芍藥丸方劑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緩解疼痛: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其能調節肝氣,舒筋活絡,緩解疼痛,尤其是對於肝氣鬱結、血虛所致的疼痛,如頭疼、腹痛、腰痛等,有顯著療效。
  2. 止血安神:白芍還具有收斂止血、養血安神的作用。對於因血虛或肝血不足引起的出血症狀,如月經過多、崩漏、吐血等,以及因肝血不足、心神不安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白芍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芍藥丸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因為黃耆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的功效。芍藥丸主治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症,而黃耆的加入,可以補足氣血不足,提升身體抵抗力,更有效地改善月經不調,減輕痛經,並減少崩漏的發生。此外,黃耆還可以固表止汗,防止因氣虛而導致的汗出不止。因此,黃耆在芍藥丸中起到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芍藥丸方劑中包含鱉甲,主要是基於鱉甲的以下特性:

  1. 滋陰潛陽: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潛陽止汗的作用。芍藥丸常用於治療血虛生風、肝陽上亢引起的各種症狀,而鱉甲的滋陰潛陽作用有助於平息肝陽、鎮靜血風,配合芍藥等藥物達到更佳的療效。
  2. 軟堅散結: 鱉甲還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疾病。部分芍藥丸方劑中加入鱉甲,可能也考慮了其軟堅散結的功效,用於治療一些伴隨有結塊或腫瘤的病症。

芍藥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增強抗病能力: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芍藥丸常用於治療血虛、氣虛、氣血兩虧等症,而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助其更快恢復健康。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芍藥丸中含有芍藥、川芎等藥材,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氣的作用。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緩解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同時也能更好地調和藥性,使各藥材發揮更佳療效。

芍藥丸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功,能調節肝氣,使肝氣疏泄,氣血運行通暢。芍藥則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二者合用,可協調肝脾,疏肝理氣,調和氣血,使肝脾協調,氣血和暢,達到治療目的。

二、緩解疼痛,改善症狀:柴胡能疏散肝鬱,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疼痛,而芍藥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失調引起的疼痛。二者合用,可協同作用,緩解疼痛,改善因肝氣不舒引起的各種症狀,達到治療效果。

芍藥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健脾: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芍藥丸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而這些病症往往與脾腎虛弱、氣血運行不暢有關。茯苓能健脾益氣,補腎利水,有助於改善脾腎功能,從而達到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的目的。

2. 協調藥性: 芍藥丸中常含有其他較為寒涼的藥物,如芍藥、當歸等,茯苓性平,能緩解藥性,防止藥物過寒傷脾。此外,茯苓還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芍藥丸中添加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 芍藥性微寒,甘草性甘溫,兩者配伍,可以互相調和,使藥性平和,避免寒涼過度,減輕對脾胃的刺激,更易於服用。

二、增強功效: 甘草味甘,具有補脾益氣、和緩藥性的功效,可以增強芍藥的止痛、調經功效,使藥效更顯著。同時,甘草還能緩解芍藥的副作用,例如,甘草可以緩解芍藥引起的胃寒、腹痛等。

芍藥丸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緩和芍藥之寒涼: 芍藥具有涼血止痛、清熱解痙的功效,但其性寒涼,若單用可能過於寒涼,易損傷脾胃。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芍藥的寒涼之性,避免其寒涼之性過度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溫和。
  2. 活血化瘀,促進藥效: 大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芍藥的藥效發揮,增強其止痛、清熱解痙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芍藥丸中加入大黃,是為了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芍藥丸」,主治功效為4-5歲的孩子,因爲在子宮內和出生後消化不良造成的宿熱,乳母的飲食粗糙辛辣,沒有營養,乳汁不足,孩子吃母乳後不能長肉,腹部堅硬,面色萎黃,瘦的皮包骨,四肢痿弱,活動不便,發育遲緩。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滋陰可以增強造血功能,補益氣血,改善體質和增強體力。

柴胡的傳統代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芍2兩,當歸5錢,黃連5錢,黃芩5錢,木香3錢,炙甘草3錢,檳榔片3錢,桃仁5粒,肉桂5錢。
助消化,整腸止痢。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 2錢重。
每服1丸,開水送下,日2次。
忌生冷、葷腥,尤忌蟹肉。中氣虛弱者及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4-5歲兒童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爲肌膚,心腹痞滿,萎黃瘦脊,四肢痿躄繚戾。但本方具有瀉下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腳氣病大便秘結癲癇腹中有鳴叫聲乳腺炎神經性厭食症高血脂五十肩乳房腺體瘤胃及十二指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組成:芍藥(炒)1兩,艾葉1兩,地榆(炒)3分,當歸(切,焙)3分,白朮3分,龍骨(碎)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産後赤白痢。

芍藥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一。 組成:芍藥3分,木香3分,枳殼(去瓤,麸炒)3分,檳榔(銼細)半兩,大黃(銼,炒)半兩。 主治:風毒腳氣,心胸煩悶,多痰咳嗽,背膊痛,大腸澀。

芍藥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組成:芍藥2兩,人參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木香1兩,桂(去粗皮)1兩,桔梗(炒)1兩。 主治:胃熱腸寒,善饑,小腹痛脹。

芍藥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芍藥3分,桔梗(去蘆頭,炒)3分,細辛(去苗葉)3分,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3分,桂(去粗皮)3分,乾薑(炮)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主治:心疝,心脅痛及繞臍痛。

芍藥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白芍2兩,當歸5錢,黃連5錢,黃芩5錢,木香3錢,炙甘草3錢,檳榔片3錢,桃仁5粒,肉桂5錢。 主治:助消化,整腸止痢。主治:赤白痢疾,大便膿血,腹痛腸鳴,裏急後重。

芍藥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二。 組成:芍藥10分(炙令黃),黃耆4分,鱉甲(炙)4分,人參4分,柴胡8分,茯苓6分,甘草3分,乾薑3分(一方有大黃,無黃耆)。 主治:令兒充悅。主治:4-5歲兒,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爲肌膚,心腹痞滿,萎黃瘦脊,四肢痿躄繚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