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柏子仁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多種多樣,其中包含卷柏這一藥材。卷柏性微寒,味甘淡,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在柏子仁丸中加入卷柏,主要是考慮到它能夠清心安神、涼血止血,對於因心血不足或虛火上炎所導致的心悸、失眠有輔助療效。
此外,卷柏還能滋養肝腎,增強人體的整體抵抗力,對於改善由肝腎陰虛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如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亦有所幫助。因此,在柏子仁丸的配方中,卷柏不僅可以加強方中其他藥物的作用,還能起到協同調節的作用,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和穩固。總體而言,卷柏在柏子仁丸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治療原則。
柏子仁丸中包含柏子仁,主要原因如下:
- 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腎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之效。 此方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頭昏目眩、腸燥便祕等症,柏子仁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 柏子仁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發揮協同作用。 例如,柏子仁可與酸棗仁、茯苓等藥物合用,增強養心安神效果,或與生地、麥冬等藥物合用,滋陰潤燥,緩解便祕。
因此,柏子仁在柏子仁丸中佔據重要地位,是其藥效發揮的關鍵之一。
柏子仁丸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導藥力下行: 柏子仁性潤滑而偏於上行,川牛膝則性溫燥而善於下行,兩者配伍,可使藥力互相引導,下行於腎經,以達到滋養腎陰、利尿通淋之效。
2. 加強通利水道: 川牛膝有通利水道、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柏子仁的滋陰潤燥之效,可更有效地治療因腎虛、膀胱濕熱所致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柏子仁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補血:柏子仁性寒,善於寧心安神,但易耗陰血。熟地黃性溫,滋陰補血,可緩解柏子仁的寒性,並補充因其使用而損耗的陰血,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二、相輔相成: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之功。柏子仁則味甘,性平,入心、腎經,有寧心安神、潤腸通便之效。二者合用,既可滋養心腎,又可安神定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柏子仁丸是著名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安神、改善睡眠及補腎等功能。其組成中包含續斷,這是因為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對於因腎虛所引起的精神不振和失眠有良好的輔助療效。中醫認為,腎藏精,精足者,心神安定;因此,若腎虛則可能導致心神不安,而續斷能促進精氣的恢復,從而改善這種情況。此外,續斷還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能降低焦慮與緊張,有助於提升睡眠質量。綜合來看,將續斷納入柏子仁丸的方劑組成,是基於它能在潤腎安神、強化經絡的多重效益之上,進一步增強了方劑對於睡眠問題和精神狀態的改善效果,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完善,有助於患者恢復身心健康。
柏子仁丸方中加入澤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澤蘭性微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柏子仁丸主治心腎不交,心神不安,虛煩不眠等症,而肝鬱氣滯常可導致心神不寧,影響睡眠。澤蘭可疏解肝鬱,使氣機通暢,從而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安,提高睡眠質量。
二、活血化瘀,調經止痛:澤蘭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柏子仁丸中常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材,如丹參、川芎等,澤蘭的加入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柏子仁丸,是中醫常用的中藥方劑之一,具有補益心腎、養陰清熱、安神益智、止遺固精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心腎陰虛、失眠多夢、健忘心悸、遺精尿頻、盜汗等症狀。
中藥配方名稱:柏子仁丸。出自古籍:《婦人良方》。
配方成分與使用方法:
- 柏子仁三合,
- 乾漆三分(搗碎後,炒至冒煙),
- 鱉甲一兩半(塗上醋,烤至黃色,去掉邊緣部分),
- 當歸三分(切碎,輕微炒過),
- 紫石英三分(細磨,用水洗淨雜質),
- 白朮三分,
- 肉蓯蓉三分(酒泡一夜,颳去皺皮,烘乾),
- 乾薑三分(炮製開裂,切碎),
- 桂心三分,
- 牛膝三分(去掉根莖上的芽),
- 赤芍藥三分,
- 附子三分(炮製開裂,去掉外皮和臍部),
- 川芎三分,
- 木香三分,
- 熟乾地黃三分,
- 桃仁三分(熱水浸泡,去掉皮、尖端及雙仁,麩皮炒至微黃),
- 琥珀三分,
- 麝香半兩(細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麝香一起研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30丸,在空腹或晚餐前,用溫熱的酒送服。
傳統功效主治: 本方主要用於調理女性月經不調或因瘀血阻塞導致的經期不通,適用於血虛兼有內熱的情況,如月經量少逐漸至停經,身體消瘦並伴有潮熱現象。 對於未婚少女過度思考憂慮導致的月經閉止和勞損也有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柏子仁3合,乾漆3分(搗碎,炒令煙出),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襕),當歸3分(銼碎,微炒),紫石英3分(細研,水飛過),白朮3分,肉蓯蓉3分(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乾薑3分(炮裂,銼),桂心3分,牛膝3分(去苗),赤芍藥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芎窮3分,木香3分,熟乾地黃3分,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琥珀3分,麝香半兩(細銼)。
上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柏子仁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六引《肘後》。 組成:柏子仁1升,茯苓末2升。 主治:婦人無病觸禁,久不生子。
柏子仁丸,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柏子仁4分,人參3分,半夏3分,茯苓3分,牡蠣3分,五味子3分,白朮3分,淨麸3分,木香1分。 主治:虛勞多汗。
柏子仁丸, 出處:《女科秘要》卷四。 組成:柏子仁(炒,另研)5錢,牛膝5錢,薄荷5錢,澤蘭葉2兩,川斷2兩,地黃3兩。 主治:陰虛血弱,火甚水虧而經閉。
柏子仁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三引《指南方》。 組成:柏子仁(銼,另研)半兩,牛膝半兩,卷柏半兩,澤蘭葉2兩,續斷2兩,熟地黃3兩。 主治:養血益陰。主治:陰虛血弱,水少火盛,經侯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漸生潮熱,脈象微數。
柏子仁丸, 出處:《本事》卷六。 組成:新柏子仁(研)2兩,半夏曲2兩,牡蠣(甘鍋子內火煅,用醋淬7次,焙)1兩,人參(去蘆)1兩,麻黃根(慢火炙,拭去汗)1兩,吳白朮1兩,五味子(揀)1兩,淨麸半兩(慢火炒)。 主治:戢陽氣,止盜汗,進飲食,退經絡熱。主治:陰虛盜汗。
柏子仁丸, 出處:《女科百問》卷上。 組成:柏子仁(别研)1兩,當歸(洗)1兩,熟地1兩,白茯苓1兩,丹皮1兩,卷柏1兩,白芍藥1兩,石斛1兩,巴戟(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1兩,山藥1兩,杜仲1兩,白薇1兩,蒲黃1兩,枳殼1兩,肉桂1兩,京三棱(煨)1兩,莪朮(煨)1兩,覆盆子1兩,枸杞子1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主治:婦人血閉不通,漸成癆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