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ciency of Heart Blood
心血虛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雲端中醫編輯組- 最後更新:2023-01-14
心血虛證主要是指「心血不足」,表現為心神不安,多因久病體虛、生化不足、或因失血、或過度勞神、損傷心血所致。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心血不足,血脈流行不暢,引起氣滯,出現胸脅脹滿。心血不足時也會導致血脈痹阻,所以出現胸痛、舌質青紫…等症。心血不足,氣血運行不利,往往會導致水濕、痰濁等陰邪留滯,出現面色蒼白、四肢不溫、頭暈眼花、舌質淡、苔白膩、脈細或濡細…等。
心血虛證主要臨床症狀是:心悸、怔忡、心煩失眠、多夢、易驚、健忘、頭目昏眩、面色少華、唇舌色淡、脈細弱。心血虛證,常見於「心悸」、「怔忡」、「不寐」、「虛勞」…等中醫疾病中。
心血虛常常與「心陰虛證」、「心氣血兩虛證」、「心脾兩虛證」一起探討。
「心陰虛證」與「心血虛證」都是心臟陰血虧虛,但虧虛的程度有輕重的不同。心陰虛證,則虛損在於心陰,多由心血虛損進一步發展而來,心血虛證較心陰虛證病情稍輕淺,差異在於有無心煩、舌紅、脈數等虛火內擾之特點。
「心氣血兩虛證」是「心血虛證」與「心氣虛」的總和,可參考個別證候。「心脾兩虛證」經常與心血虛證一起出現。因為心主血脈,脾主運化,心虛則神不內守,脾虛則運化失司,所以一起出現「心脾兩虛證」,除了心血虛的症狀外,還會出現脾虛症狀。
以上的抽象概念,多數人有看沒有懂。不少人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是,在天氣溫度下降之後,感覺心臟特別無力,特別容易累。這可以從心經與心包經的能量趨勢來看出原因,請參見下方的經絡型態分析。
經絡理解圖
從經絡角度深入理解此證候

造成心血虛的主要原因
了解6種常見致病因素
先天稟賦不足

稟賦是指每個人在先天遺傳或母胎期間內外環境的影響下,所表現出來的身體與心理狀態。而稟賦不足是指先天不足,體質虛弱,從小就很容易生病。
有些人天生就出現心血虛證。
舌相與脈相
中醫診斷的重要指標
舌相
Tongue Characteristics
脈相
Pulse Characteristics
臨床症狀或疾病
常見的相關症狀表現
經絡型態分析
從經絡測量數據分析證候表現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完全可以看到且印證心經氣血不足的現象。每年12月到1月,也就是天氣最冷的時候,就是心經、心包經較高機率出現虛證的季節。
這種經絡型態,有時候不會單獨出現,而是整上半身虛證,呈現「上虛下實」的整體現象,那更容易出現心氣虛的相關症狀。
列舉幾種常見經絡型態如下:
1心包經-左側嚴重虛證, 右側嚴重虛證

經絡型態

出現機率
心包經-左右兩側都出現嚴重虛證,容易出現胸部氣血阻塞現象,一年四季都容易出現,尤其每年最冷的12月到隔年1月出現機率最高!
相關典籍
古代醫學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點擊按鈕查看詳細典籍內容
- 《證治匯補》:「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虛,神氣失守,神去則捨空,捨空則郁而停痰,痰居心位。」
- 《血證論》:「產後血虛,心煩短氣者,雖同是心煩,然產血下行,氣多虛脫,其血之虛,皆由於氣虛,故心煩而必兼短氣,宜歸脾湯、當歸補血湯、養榮湯等,以補氣者生血,而心煩自愈。至吐血家,則其氣上逆,多是氣實血虛,證見心煩,尤血不養心之甚者也,若再補其氣,則氣益甚,面血益虛,心愈不得其安矣,治宜補血清火,朱砂安神丸治之。」
- 《丹溪心法》所說: "怔忡者血虛,怔忡無時,血少者多。」
討論留言
與其他用戶分享經驗與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