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脾俞

位置: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國際代碼BL20

英文名稱Pishu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1-08-21

穴名介紹

脾臟的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脾俞穴」,「脾」,脾臟也。「俞」,輸也。脾俞名意指脾臟的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解剖位置

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11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11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1胸神經後支肌支。

穴道圖片

脾俞開啟線上3D

針刺方法

斜刺0.5-0.7寸

穴道介紹

本穴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是脾臟於背後的「背俞穴」,背俞穴適用於治療相應的臟腑病證及有關的組織器官病證,故脾俞穴是治療脾胃疾病的重要穴道,除可用於治療背痛等局部病證外,還善於治療脾胃疾患如:胃痛、腹脹、腹瀉、食慾不佳、噁心嘔吐、全身性水腫...等等。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95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13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 帶狀疱疹

血液、造血器官與免疫系統疾病

  • 貧血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糖尿病

神經系統疾病

  • 四肢麻痺癱瘓

眼與附器疾病

  • 夜盲

消化系統疾病

  • 胃下垂

  • 胃腸出血

  • 胃酸食道逆流

  • 大便秘結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消化不良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背痛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尿道炎

  • 子宮下垂

  • 腎及輸尿管結石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氣喘

  • 肋間神經疼痛

  • 咳嗽

  • 胃腸脹氣

  • 腹瀉

  • 上腹胃脘痛

  • 胸悶脹

  • 脾腫大

  • 全身性水腫

  • 腹痛

  • 吞嚥困難

  • 肚臍周圍腹痛

  • 糖尿病

  • 黃疸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中背部疼痛

  • 上腹胃脘痛

  • 食慾不振

  • 月經腹痛

  • 小便渾濁不清

  • 夜間易醒

  • 經血如水樣

  • 黃帶

  • 肋間神經疼痛

  • 胸悶脹

  • 容易健忘

  • 肛門出血

  • 胃腸脹氣

  • 遺精

  • 大便溏(稀薄)

  • 大便失禁

  • 月經提前到來

  • 夜間遺尿

  • 腰痛

  • 肚臍周圍腹痛

  • 大便膿血

  • 多痰

  • 小便顏色偏黃

  • 面色較黑

  • 肩胛下痛

  • 四肢感到疼痛

  • 乾嘔

  • 下背部疼痛

  • 口乾口渴

  • 肩胛部位痛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衰弱症

  • 男性勃起障礙(陽痿)

循環系統疾病

  • 痔瘡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蕁麻疹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患者全身放鬆,坐位或臥位。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距離皮膚約23釐米左右進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艾炷灸5-10壯

按摩推拿

雙手拇指指腹放在脾俞穴上,逐漸用力下壓按揉,會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接著來回摩擦穴位,使熱感向內部深透,皮膚潮紅即可。 每次5~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具有提升脾臟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