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湯

YANG X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0%
肺經 19%
肝經 17%
脾經 15%
腎經 7%
胃經 6%
大腸經 2%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5

方劑組成解釋

養心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心: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其補血作用可以改善心血不足,緩解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同時也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
  2.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心臟的血液供應,有利於心臟的健康。

因此,養心湯中加入當歸,可以起到補血養心、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

養心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養血生津之功效。心主血脈,心火過盛易導致心煩、失眠、心悸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陰降火,清心安神,緩解心火亢盛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2. 養血安神: 生地黃能養陰生血,補虛益腎,對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改善作用。養心湯中的生地黃,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滋養心血,安神定志,使心神安定,改善睡眠質量。

養心湯中加入熟地黃,乃因其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熟地黃為生地黃經炮製後所得,其陰柔之性更為溫和,更易於補益心血。

心主血脈,血為心之液,心血不足,則心神不安、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出現。熟地黃滋陰補血,可改善心血不足,達到養心安神之效。同時,熟地黃亦可補益肝腎,肝腎陰虛亦可導致心血不足,熟地黃兼顧肝腎陰虛,可提升養心湯的整體療效。

養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益血,養心安神: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之功效。心氣不足,則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出現。人參可補益心氣,改善心臟功能,有助於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達到養心安神之效。
  2. 扶正祛邪,增強體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心臟功能減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襲,人參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改善心臟功能。

養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養心安神: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的功效。對於心陰不足,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麥門冬可以滋養心陰,清熱降火,改善心神不寧。
  2. 與其他藥物配伍相宜: 養心湯中往往還會加入其他藥物,例如黃芪、人參等,這些藥物多偏於溫補,而麥門冬則可以起到平衡滋陰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防止溫燥傷陰。

養心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益氣養心: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心、肺、腎經,具有益氣生津、斂肺止咳、寧心安神之效。對於心氣不足、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五味子能起到滋養心氣、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心神失養所致的各種病症。
  2. 固腎補精:五味子亦有固腎補精之效,可助於改善腎氣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心腎相交,腎精不足會影響心氣,因此五味子於養心湯中,可起到雙重作用,不僅養心安神,更能補益腎精,從根本上改善心腎功能。

養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養心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熱的藥材,甘草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心臟的調理。
  2. 增強功效: 甘草本身具有益氣補脾、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養心安神、寧心安神、清熱解毒等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養心湯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 安神定志: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腎經,具有寧心安神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調理心神,達到養心安神的功效。

二、 潤腸通便:柏子仁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緩解因心火過旺導致的便祕等問題。心腎相交,心火過旺容易影響腎陰,而腎陰不足又會加重心火,柏子仁通便潤燥,有助於調節心腎陰陽平衡,使心神安寧。

養心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安神寧心:茯神性平味甘,入心經,具有安神寧心、健脾益氣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茯神能起到安撫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2. 益氣健脾:茯神亦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進而改善心氣虛弱的症狀。心氣不足,則心神不安,因此通過健脾益氣,也能間接達到養心的目的。

故茯神在養心湯中起到安神寧心、益氣健脾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整體改善心氣虛弱、心神不寧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方劑在傳統和現代醫學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養心湯」作為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以其益氣補血、滋陰寧神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疾病。

養心湯這個方子出自古籍《古今醫統》以及《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配方和使用方法如下:

  • 酸棗仁(去殼,炒過)約3克,
  • 人參約9克,
  • 當歸(用酒清洗過)約6克,
  • 白茯苓(去掉外皮)約6克,
  • 茯神(去掉木質部分)約4克,
  • 生甘草約3克,
  • 大黃連(酒炒過)約4克,
  • 麥門冬(去心)約5克,
  • 白芍藥(酒炒過)約5克,
  • 黃柏(酒炒過)約6克,
  • 遠志(用甘草水煮過,去骨)約4克,
  • 橘仁(去掉白色內膜)約6克。

使用時,將以上藥材加入約450毫升的水中,再添加蓮子肉4個(去心),一起煎煮至剩餘約315毫升的藥汁。應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

傳統上,這劑藥的功效是增強氣血、補充血液,滋養陰液並安神定志。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女性因心血不足導致的心神不寧等症狀。簡單來說,就是幫助產後婦女調整身體,穩定情緒,恢復健康。

傳統服藥法


酸棗仁(去殼,炒)1錢,人參3錢,當歸(酒洗)8分,白茯苓(去皮)8分,茯神(去木)5分,生甘草2分,大黃連(酒炒)5分,麥門冬(去心)7分,白芍藥(酒炒)7分,黃柏(酒炒)8分,遠志(甘草水煮,去骨)5分,橘仁(去白)8分。
上用水1鐘半,加蓮肉4個(去心),煎至7分,食遠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睡眠障礙心悸心臟病貧血心絞痛肺結核前列腺炎心內膜炎膀胱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妄想狀態阿茲海默症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

相同名稱方劑


養心湯, 出處:《外科圖說》卷一。 組成:人參、神曲、白茯苓、赤苓、半夏、黃耆、肉桂、遠志、五味、川芎、甘草、當歸、棗仁、柏子仁、熟地。 主治:癰疽疔腫。

養心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八。 組成:人參、山藥、茯神、麥門冬、當歸身、白芍、石蓮肉、遠志、酸棗仁、雞頭實、蓮花須、子芩(酒洗)。 主治:用心過度,心熱遺精,恍惚多夢,或驚而不寐者。

養心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辰砂(另研末,調入服)、遠志(去心)、酸棗仁、石蓮肉、芡實、蓮心、天門冬、桔梗(去蘆)、麥門冬(去心)、車前子、龍骨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滋陰降火。主治:陰虛火動而遺精者。

養心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産後編》卷下。 組成:炙黃耆1錢,茯神8分,川芎8分,當歸2錢,麥冬1錢8分,遠志8分,柏子仁1錢,人參1錢半,炙草4分,五味10粒(1方有元肉6枚)。 主治:産後心血不定,心神不安。

養心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人參、麥門冬(去心)、黃連(微炒)、白茯苓(去皮)、白茯神(去木)、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遠志(去心)、陳皮、柏子仁、酸棗仁、甘草各等分。 主治:勞心,痰多少睡,心神不定。

養心湯, 出處:《濟陽綱目》卷五十四。 組成:黃耆2錢半,白茯苓2錢半,茯神2錢半,酸棗仁(炒去油)2錢半,人參2錢半,遠志(去心)2錢半,五味子2錢半,辣桂2錢半,甘草(炙)4錢。 主治:心血虛少,神氣不安,令人驚悸怔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