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電視劇《你好,我是誰》的走紅,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失智症的議題。失智症至今成因未明,且難以治癒,卻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範圍內增加。
然而,從中醫角度來看,可以通過五臟六腑與經絡的理論理解失智症的成因。透過調理「經絡體質」,是預防此病的有效方法,為自學中醫養生的朋友提供參考。
失智症成因不明,卻迅速增長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種現代流行疾病,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是最常見的類型,佔大約60-80%的失智症病例。
關於失智症真正致病原因,現代醫學至今還是不清楚?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失智症。
這種疾病一旦出現,並沒有可以阻止或逆轉病程的治療,只有少數方法或許可以暫時緩解或改善症狀。
若依照國際失智症協會(ADI)預測,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千萬人,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台灣於2019年時每80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幾十年後每100位台灣人將有近5位失智者。
依照西方研究發現,在確診失智症的第一個症狀出現的25年前,大腦及腦脊髓液就已經變化。
也就是說失智症是完全可以預防的,而且時間還非常長。像這種一人得病、全家痛苦的疾病,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及加以預防!
從五臟六腑理解失智症
既然這是一個重要的疾病,過去幾十年來中醫界必然進行了大量研究,並發現治療失智症可以從「五臟」入手。
換句話說,失智症雖表現為腦部疾病,但其本質可能源自五臟六腑的病變(註1)。以下將分別簡述各個方面:
- 「腎臟」:中醫認為腎精不足會導致髓海空虛。《內經精義》明確指出,腎與腦相通,腦由髓充,髓由腎化。腎精充足則腦髓得養,神機靈活,精神穩定。
- 「脾臟」:中醫認為脾主升清,若脾胃的氣血無法上升至大腦,腦部就會失去營養。當脾胃功能失調,氣血無法通達腦部時,就可能導致失智。
- 「肝臟」:中醫認為肝藏血,肝血不足時,氣血無法暢達經絡,難以供養眼睛和大腦,從而引發失智現象。
- 「肺臟」:當肺氣的宣發功能異常時,脾所運化的津液無法上行至頭面諸竅,腦部缺乏滋養,可能導致失智。
- 「心臟」:中醫認為「心主神志」,腦的功能隸屬於心。腦部的氣血流通依賴心血的滋養,若心血不足,容易引發腦部病變。
以上所提到的這些都不是理論,而是真實運用中藥在臨床上治療,而且病患也得到某種程度的改善。
尤其是近代的「腦腸軸」理論被發現之後,證明人體消化腸道系統與腦部之間,有一定的互動關聯。
而這條線這條軸線,就是貫穿著人體五臟六腑,尤其是與「脾臟」、「腎臟」有密切關係(註2)。
由於五臟六腑的氣血運行能力長期不順暢,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最後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
從經絡理解失智症
從經絡也可以理解,並印證「五臟六腑」與「腦部」的關係,而且是非常清楚地理解。
依照經絡專家藺雲桂的《經絡圖解》一書中所述,通往腦部的經絡,主要就是督脈、肝經、胃經、膽經與膀胱經5條。而如果將通過眼睛的經絡也算進去的話,總共是16條。
因此,幾乎所有經絡都與腦部有關聯。當「五臟六腑」長期出現異常,例如肝臟和肝經異常,膽腑和膽經異常時,就容易引發腦部疾病。
過去幾年,經常有網友詢問失智症的經絡型態是什麼?事實上,凡是一定要中老年以上的疾病,幾乎都屬於「綜合經絡型態」,因為這是中老年人特有的經絡狀態。
這種經絡型態幾乎所有經絡都會出現異常,且明顯呈現「上實下虛」的特徵。
這種經絡型態幾乎所有經絡都異常,且明顯呈現「上實下虛」的特徵。
在2020年期間,一位雲端中醫的會員分享了他母親的情況。她在70歲之後患上了失智症。
他提供了母親的經絡圖,並提到她長期有便秘、腰痛、腹脹等症狀,過去腸胃功能不佳,記憶力也不好,一直有憂鬱傾向。某一天,她開始出現幻覺,隨後失智的現象陸續出現。
直至2024年這段期間,陸續都有會員分享失智症的經絡型態,經常見到「低體能數值」或「上實下虛」,可以說「綜合經絡體質」確實與失智症有密切關係。
重點來了,許多綜合經絡體質的中老年人,並沒有罹患失智症,所以不代表這種經絡型態就一定會得到失智症。
預防失智症的重要意義
許多網友或會員常會詢問某一種特定疾病,屬於哪種經絡型態?以及如何對應治療。
他們心中總認為,什麼疾病應該是哪一種經絡會出問題。例如失智症患者,應該是心經要虛證?
其實,從大數據的角度來看,每種疾病都可能呈現不同的經絡型態,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五臟六腑」的異常都會導致失智症。
因此,每種疾病的治療都有多種可能,並非固定的經絡型態,而是有較高機率出現的特定經絡模式。
例如,某些經絡型態相對容易與失智症相關,而如果在這種經絡型態出現時就及時進行養生調理,便可能有效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這裡舉出一個真實案例,某會員不到30歲,過去幾年來檢測經絡超過400次,系統計算出下圖的「經絡體質」,從圖上可以清楚看到,脾經與腎經明顯虛證。
如果說「脾腎通於腦」,他的案例算是很經典。他最大的困擾就是記憶力極差無比,明明昨天還在討論的事情,今天就可以忘記一大半。
同時,他的專注力很差,沒辦法進行開會討論事情,常常講出一些雞同鴨講的話,或是讓別人感覺他在恍神。可參考這篇文章:
因此,如果從經絡的角度來看,如果他可以從不到30歲,就開始努力養生改善,以這種經絡體質狀態,這就是精確地預防各種腦部疾病的發生。
驗證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開始透過養生之後,脾經腎經恢復正常,記憶力也改善了,就可以清楚知道已經脫離失智症的可能性。
從大量數據中觀察出,多數人從大約20歲以後陸續開始出現這樣的經絡體質,同時也斷斷續續出現類似的症狀。
如果等到65歲時才得到失智症,其實有長達35年的時間可以預防,時間是完全足夠的。
失智症絕對不會是突然間發生,過程中有太多明顯的症狀與訊息,就待每個人去重視觀察且改善。
改善睡眠障礙可預防失智症
如果說,預防失智症最重要的關鍵方法是什麼?第一順位絕對會是睡眠。
某會員的媽媽,退休之前就經常忘東忘西,記憶力非常差,很擔心自己在退休之後得到失智症。
然而,退休之後至今已經20年了,媽媽依然沒有得到失智症。他分析最大的關鍵,應該是媽媽每天的睡眠都非常充足。
美國《阿茲海默》《Alzheimer’s&Dementia》期刊於2020年7月時發表一篇文章,探討如何預防失智症。
文中提到40歲以上的人最好要在10點以前就寢,且睡眠時間建議控制在6到7個小時,可以降低得到失智症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證明了夜間睡眠不足或睡眠過多導致白天疲勞,都可促進體內澱粉樣蛋白(amyloid)異常沉積,而這是誘發阿茲海默症的關鍵因素。
睡眠具有清洗腦部的重要功能,2024年11月期間有一位會員私下分享養生秘訣,他發現只要累了就立刻閉目養神,或是睡覺20分鐘,整個腦子就好像清洗過了一遍,之後眼睛發亮。
失智者會出現這樣的經絡型態,經常是睡眠不足,長年疲勞累積,加上體內寒氣過重,膽經、胃經與腎經長期氣血不足所造成,而深沈且充足的睡眠是改善這種經絡型態最快速的途徑。
若提到預防失智症,絕對不能錯過「百會穴」,這個穴被稱之為「百會」,就是因為所有經絡交會於頭頂的重要穴道。
經常用手指揉壓,或用指尖輕輕敲打此穴道(參考下面影片),或經常運用梳子刺激這個穴道,這是預防失智症的重要養生方法。
最後,有些人會問:「我就是睡不著,那該怎麼辦?」睡眠障礙讓許多人深感困擾,而這確實是萬病之源。
睡眠障礙本質上是體內經絡、氣血、陰陽寒熱失衡的結果。改善睡眠問題本身,就能有效預防失智症。
優質的睡眠有助於預防數百千種疾病,豈止是失智症而已?這是所有追求健康的人,都必須先解決的首要議題。
註1:王傑,etal."阿爾茨海默病的中醫研究進展."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30.10(2024)
註2:霍英坤,and馬進."基於“脾腎通於腦”理論探討微生物-腸-腦軸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關係."湖南中醫雜誌40.07(2024)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