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常常出現一些怪病,這很有可能是體內的痰所造成。從古至今的中醫都認為,各種疑難雜症都跟痰有密切關係,所以要治療奇奇怪怪的疾病,去痰會是一個好方法。
本文透過六氣、臟腑經絡來理人體「痰濕」的生成現象,並提出一些改善及預防的方法,提供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傳統中醫認為「百病生於痰」
說到痰,多數人的直覺就是感冒咳嗽時才會出現的痰,呼吸道與喉嚨間的痰,這是傳統中醫所說的「有形之痰」。
然而,中醫講的痰範圍很廣,主要是指「無形的痰」,這是指體內津液結聚產物,水液代謝過程不暢通而產生的廢物。
這種物質,會隨經絡氣血運行而流竄全身,可停留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五臟六腑、關節等都有可能。
這種在體內凝聚的痰,通常就是濕氣所造成的,濕氣堆積在身體某處聚濃縮成痰。就像一鍋稀飯持續煮,時間愈久就愈濃稠,那就是痰的概念。
這種「無形之痰」聽起來很抽象,不過有些人確實能夠體會。
不少人在練習氣功之後,都會一直不斷地吐痰,而且吐出來的痰顏色還會不一樣,體內永遠都有吐不完的痰,吐到某種程度之後身體就會感到非常健康。
所以,中醫講的「無形之痰」其實是存在的,只是多數人不能夠感受到。
從六氣(風寒暑濕燥熱)理解痰
多數中醫的疾病,都是與「六氣」(風寒暑濕燥熱)相關的,也是季節性的因素所造成的,因此痰與六氣也有關聯,分別簡述如下:
- 寒痰:外在的寒氣犯肺所造成的,也就是一般人說的感冒的痰居多,這種痰通常是白色的,同時會感到怕冷。
- 熱痰:外在的熱邪侵肺,或是先受到風寒,逐漸轉化成熱,這種痰通常是痰黃粘稠的,同時會感到怕熱,喜歡喝冰水。
- 風痰:這種風痰有點抽象,有可能是「風邪入侵」所造成的痰,也可能是「肝風內動」所造成的痰。
- 濕痰:這種是因為濕邪侵入人體(例如居住在潮濕環境)所引起的痰,也可能是飲食失調所造成。通常是白色,聚集在全身個部位。
- 燥痰:因為氣候乾燥,燥邪侵肺的痰,這種痰很粘稠,而且不易咳出,甚至會咳血,會感到口、鼻、咽喉乾燥。
所以,一年四季的節氣變化,都會出現體內有痰的可能性,這可以透過觀察季節對身體的影響來理解痰。
從臟腑經絡理解痰
傳統中醫認為「百病生於痰」,古代中醫師甚至說「怪病多痰」,通常那些疑難雜症,多半是與體內的痰有關係。
相關的描述還有很多,例如:「百疾皆由痰作祟」、「頑痰生怪癥」、「百病皆因濕作祟」...等等。
可見,一堆怪病通常都與痰有關,現代中醫發現,一些流行病如冠心病、腦中風、高血脂...等等,也與體內的痰瘀有關聯。
當一個人體內痰濕過重,不僅會堆積在五臟六腑,也會隨著經絡循行停留在身體各處,產生各式各樣的疾病,簡單列之如下:
- 腦部:所謂「無痰不作眩」、「痰迷心竅」、「痰火擾心」,痰聚集在腦部,會出現面癱、中風、癲癇、眩暈、精神病之類疾病。
- 心臟:痰積在胸部會出現心悸、胸悶、心慌。痰融合在血液,造成血液粘稠,高血脂、血栓、冠心病、心肌梗塞。
- 肺部:痰積在肺部,會出現咳嗽、氣喘、多痰咳出。
- 咽喉:痰積在喉嚨,會出現有異物感,咳不出來,吞不下去,古人稱為「梅核氣」。
- 四肢:痰阻滯四肢,造成經絡阻塞,會出現肢體麻木、下肢靜脈曲張。
- 脾胃:痰阻在脾胃,會出現消化系統障礙,例如:胃脹、腹脹、吃飽後腹脹。
- 頸部:痰在頸部會出現淋巴結節、甲狀腺疾病...等等。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古代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痰與人體肺、脾、腎三藏最為密切。
這些這些抽象的概念,有沒有辦法運用現在經絡檢測技術來觀察呢?2023年4月的時候,有一位會員就分享了她觀察至少5年的現象。
過去幾年來,她並沒有出現肺部疾病,但是常常會出現痰很多的狀態,有時候整天都在排痰,完全排不完,讓她感到很困擾!
大家一定很好奇,她平常的經絡是呈現什麼樣的現象?答案很簡單,就是典型的「鐵三角經絡體質」,她一年四季幾乎都是這種經絡型態。
她平時會覺得身體容易疲倦,走路時腿無路,偶爾就會出現胸悶、頭暈、心悸、惡心嘔吐,身體很容易出汗。
尤其是,只要天氣連續幾天下雨的時候,她就會很明顯感受到狀況更嚴重,從這些現象幾乎可以確認,這就是與體內有濕氣所關聯的一種現象。
從這張經絡圖中也可以明顯看到,她長期都是脾經、腎經、膀胱經虛證,也印證了傳統中醫所說的脾、腎與痰的關聯。
每次她只要感覺體內痰多的時候,服用「平胃散」配合其他中藥方劑,都會明顯的改善。所以「平胃散」已經是她的家庭養生藥方。
改善體內多痰的中藥
中醫認為「氣壅則痰聚,氣順則痰消」,所以一個人只要經絡疏通,體內的痰就會逐漸消失,進而可以預防疾病。
古人運用中藥來去痰,效果特別好,列出常用的幾種如下:
1.二陳湯、平胃散
從古至今,去除體內濕痰,燥濕化痰的基礎方劑,可以說最有名的就是「二陳湯」。主要運用半夏、陳皮來化痰。
如果再加上蒼朮、厚朴以增強燥濕化痰之力道,那更是威力強大,這也是「平胃散」的組成根源。
不論古今的中醫師,在治痰都會經常運用這個基本方加減,例如熱痰,可加膽南星、瓜蔞。寒痰加乾薑、細辛。風痰加天麻、僵蠶。食積的痰加萊菔子、麥芽...等等。
這就是以去痰為核心的一種療法,可以改善一大堆疑難雜症。
如果覺得中藥很複雜,單就一味「甘草」就可以去痰,現代醫學也是運用「甘草水」來止咳化痰。
2.苓甘五味薑辛湯
漢朝的《傷寒雜病論》中提到「苓甘五味薑辛湯」,組成很簡單,但是化痰的效果卻很強大。內容就是它的名稱:茯苓、甘草、五味子、乾薑與細辛。
這個中藥最適合「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人,在體內很多痰的時候運用。某會員在2023年2月的時候就分享,他的弟弟每隔一陣子就會一直出現很多白痰的現象,卡在喉嚨不舒服。
他幫弟弟進行經絡檢測幾次之後,發現每次都出現「陽虛」經絡型態,他就建議他服用「苓甘五味薑辛湯」科學中藥,結果沒幾天弟弟就跟他說:「這個藥真是神,吃下去沒多久痰就消失了!」
3.小陷胸湯
上面提到的中藥方劑,主要都是體內偏寒或偏濕,有些人體內很熱也會出現痰。運用《傷寒雜病論》中提到「小陷胸湯」就會是一個好方法。
此方運用黃連清熱瀉火,半夏化痰開結,瓜蔞寬胸散結。就可以清熱化痰、寬胸散結。
後人以這個方為基礎,進行很多的加減,不外乎就是去除體內的火熱,再加上一些去痰的中藥,就可以達到去除熱痰的目的。
有些會員也發現,甚至運用一些瀉大便的中藥也可以去痰,總之將體內的火毒、火氣去掉,就會減少體內痰的滋生。
從生活習慣預防痰的孳生
從上面的中藥可以清除理解到,體內太濕、太熱、太寒都會出現「痰」,所以一些生活習慣要注意,才可以改善多痰現象。
最常見的就是少吃「冷飲」,傳統中醫認為痰由濕而來,沒有濕就沒有痰。
現代人喜歡吃燒烤炸物,又愛喝冰鎮飲料(啤酒、汽水、果汁),愛吃冰淇淋,這些都是助長體內痰濕的常見原因。
吃太多冷飲不行,吃太多熱性食物也不行。2023年4月底的時候,有一位會員分享她與朋友去吃「麻辣燙」,當天只點了「微辣」就完全崩潰。她說:「果然是又麻又辣又燙,吃到全身都是汗!」
她發現吃完麻辣燙之後第一個感受到的就是喉嚨緊緊的,而且痰很多,整個火氣都冒出來,讓她很難受。
有些會員也發現吃了一些咖哩、火鍋之後會特別多痰。從這些現象都可以看出,只要是偏性的食物都不能吃太多,這些都很容易造成體內痰的滋生。
現代人無法避免體內「無形之痰」的出現,因此要經常進行「經絡拍打」或「運動」,只要疏通這些經絡,所謂「氣順則痰消」,體內的痰就會自然消失。
中醫有一個穴道稱為「豐隆穴」,去除痰濕的效果非常好,但是要運用針灸效果比較明顯。如果運用「經絡拍打」的話,一定要經常拍打脾經與胃經。
最後,保持心情舒暢也是一個關鍵,體內的痰就是排泄不掉的垃圾,如果一個人長期累積排出不掉的情緒,這也是一種痰的概念。
這種「無形之痰」更為抽象,也會助長體內的痰孳生,因此真正的排痰要從心靈下手。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