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陷胸湯

XIAO XIAN XI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陷胸湯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肺經 18%
脾經 17%
大腸經 15%
心經 7%
肝經 7%
膽經 7%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1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滑脈,數脈

舌象舌苔黃膩,舌頭鮮紅色

疼痛心絞痛,胸悶胸痛,腹痛,膝部腫大疼痛,背痛,坐骨神經痛,上腹胃脘痛,下腹部痛,胸骨疼痛,前胸上部位疼痛,心臟痛

症狀心胸煩熱,黃痰,黃鼻涕,吞咽障礙,面色發紅,多痰,咳嗽,咳血,胸悶脹,氣喘

現代疾病心包炎,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百日咳,類風濕性關節炎,膽囊炎,五十肩,胰臟炎,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肺氣腫,支氣管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二尖瓣狹窄

方劑組成解釋

小陷胸湯中加入瓜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化痰: 瓜蔞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功效。小陷胸湯主治胸中鬱熱、痰熱阻肺,瓜蔞可清肺熱、化痰濕,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效果。
  2. 疏散胸中鬱熱: 小陷胸湯中以瓜蔞配伍其他藥物,如枳殼、半夏等,可起到疏散胸中鬱熱、寬胸利氣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胸悶、呼吸不暢等症狀。

小陷胸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微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小陷胸湯主要針對胸中痰熱阻滯,導致胸悶、氣喘、咳嗽等症狀,半夏可以有效化解痰濕,使胸中痰熱得以宣泄。
  2.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小陷胸湯中常配伍茯苓、生薑等藥物,共同作用於脾胃,可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嘔,防止痰熱上逆,引發嘔吐。

因此,半夏在小陷胸湯中發揮了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胸中痰熱阻滯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小陷胸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

首先,黃連味苦寒,能清心火,對於胸中鬱熱所致的胸痛、心煩、口渴等症狀,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其次,黃連具有解毒作用,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內蘊、毒邪壅滯所致的胸痛、咳喘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療效。此外,黃連還能燥濕,對於痰熱壅肺、濕熱困脾所致的胸悶、喘咳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黃連在小陷胸湯中,起著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熱邪、濕邪所致的胸痛、咳嗽、心煩等症狀。

方劑介紹


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出自於漢朝的《傷寒論》,主要功效是清熱化痰、化解胸部的痰熱結塊。

主要是用來改善「痰熱互結」的症狀,包含到胸口悶痛,用手壓時會更加疼痛,有時咳痰且痰液呈現濃稠的黃色,舌苔發黃且粘膩,脈象滑數,這通常是因為痰熱鬱結在肺部所造成的結果。

古人用來改善因為外感風寒誤用瀉藥之後,導致邪熱陷入體內,痰熱結聚在心下的「小結胸病」。

古人發現痰熱互結於胸部,會出現結胸病
古人發現痰熱互結於胸部,會出現結胸病

《傷寒論》中提到:「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這裡的「心下」,通常指的是上腹部的區域,大致相當於現代解剖學中的胃部及其附近的位置,通常指的是劍突(胸骨下端)下方的部位,而不是真正的心臟所在的位置

這種病邪位於上焦,熱邪與痰結聚,還沒有形成胃實證。痰熱互結,氣滯不通,因此心下部位會感到悶痛,按壓會疼。

由於痰熱鬱結在肺臟,導致咳出黃色濃稠的痰。舌苔黃膩,脈象滑數,這些都是痰熱內鬱的表現。

既然胸中有痰熱互結,小陷胸湯的組成治療原則就是清熱化痰、疏理氣機、化解胸部的結塊,可改善以下症狀:

  1. 胸脘痞滿:患者感到胸部或上腹部有壓迫感,脹滿不適。
  2. 咳嗽痰多:特別是黃稠的痰。
  3. 心下痞硬:心窩部有硬塊感或脹痛。
  4. 口乾口苦:常常伴有口渴,尤其是早晨醒來時口苦。
  5. 小便短赤:尿色深,量少。
  6. 舌紅苔黃:舌質偏紅,舌苔呈現黃色。
  7. 脈滑數:脈象滑而快速。

方中的主藥是「瓜蔞」,它具有清熱化痰、疏理氣機、舒緩胸悶等作用,能打通胸隔的阻滯。

此外「黃連」味苦性寒,能幫助栝蔞實清熱降火,解開心下的結塊。「半夏」辛辣性燥,能降逆止咳、化痰,幫助栝蔞實消痰散結,解除胸部的痛楚。

黃連和半夏一個苦降,一個辛開,一起運用能達到降火清熱、化痰散結的效果。半夏和栝蔞實一起使用,潤燥相輔相成,清熱、化痰的效果更好。

三種藥物搭配,能有效去痰除熱,解除結塊,緩解胸悶胸痛,是治療胸部不適的良方。

運用小陷胸湯清熱去痰散結
運用小陷胸湯清熱去痰散結

因為此方在中醫臨床上的療效顯著,歷代醫家對此方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並逐漸擴展其治療範圍。

這個方子不僅可以治療由傷寒引起的小結胸病,對於其他內科病症中出現的痰熱互結的情況,也有顯著的療效。

現代人經常失眠,有一種可能性就是源自於胸中的「痰熱互結」,中醫師梁冬曾經專門出版一本書,書名就叫做《睡覺》,書中就這樣解釋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有黃連、半夏、瓜蔞三味藥。痰如果結在胸中,靠咳是咳不出來的。而黃連這種東西清熱瀉火,好比一股清涼之氣,注入膠結的痰裏稀釋一下半夏則是燥溼化痰,把痰往下行通道牽引。

瓜蔞呢,可以去胸腔的痰飲和瘀血,像一把掃把,一把一把掃清這股痰熱。一個清涼,一個下拉,一個掃蕩,化痰瀉熱,寬胸散結,這麼一番操作下來,胸中自然就暢快了。

既然有「小陷胸湯」就有「大陷胸湯」,這都可用來都用來治療結胸病,只是嚴重程度的差異。

如果痰熱互結在心下,按壓時會疼痛,這叫小結胸病。如果水和熱互結在胸部、腹部,從心下到小腹部都會堅硬脹痛且難以觸碰,這叫「大結胸病」,比小結胸病更嚴重,因此需要使用大陷胸湯,

大陷胸湯在本質上就是強力瀉藥,成分是芒硝、大黃和甘遂來瀉火逐水,風險很高所以一般醫師很少運用。

在中醫暢銷書《我在東漢末年學中醫的日子》中提到關於小陷胸湯的故事,是郝萬山教授與老師劉渡舟的臨床案例。

小柴胡湯+小陷胸湯曾經被運用來解毒
小柴胡湯+小陷胸湯曾經被運用來解毒

當年有個化工廠發生事故,導致幾十個工人中毒,當時派車接了年輕的郝萬山和他的老師劉渡舟去治療。

車上醫生講了情況和中毒物質的化學名稱,一長串,郝萬山聽了一頭霧水,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毒?老師劉渡舟卻一路上風輕雲淡。

到了案發地點逐一檢查了病情,有發燒的,嘔吐的,胸口痛的,胃痛的,劉老小聲在郝萬山耳邊說了兩句話:第一句,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第二句,正在心下,按之則痛,小陷胸湯主之

開立「小柴胡湯」+「小陷胸湯」,用了一個大鐵鍋,煮了60多人分量的藥,有的人喝了當天就好轉,有的昏迷的強行灌入,直到第四天早上,最後一名中毒者脫離危險,這次治療終於圓滿結束。

現代常運用此方於臨床治療急慢性胃炎、胸膜炎、胸膜粘連、急性支氣管炎、肋間神經痛以及心絞痛等與痰熱互結相關的病症。當代國醫大師梅國強,就運用小陷胸湯治療咳嗽氣喘

傳統服藥法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需先清洗),以及一個大的栝樓實。將三味藥材放入六升水中,先煮栝蔞實,煮至水剩三升後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煮,煮到水剩兩升。將藥汁分成三次,溫熱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方中栝蔞實具有緩瀉作用,所以脾胃虛寒、容易腹瀉的人應該慎重使用。

小陷胸湯的經絡型態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凡是四處看病無效者,高機率屬於鐵三角經絡體質,而這種體質發展到最後很容易出現胸部「痰熱互結」,因此有機會運用「小陷胸湯」。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小陷胸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三。 組成:瓜蔞、熟半夏、川連、甘草。 主治:少陽表裏熱邪,兼有痰結者。

小陷胸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黃連1兩,半夏半升(洗),栝樓實大者1枚。 主治:除膈上結熱。除痰去熱。滌胸膈痰熱,開胸膈氣結。主治:小結胸病,心下按之則痛,舌苔黃膩,脈浮滑。及痰熱互結而成的胸痹,或痰熱在膈上而致的咳嗽面赤,胸腹常熱,脈洪,苔黃膩。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時氣結胸,心下堅,按之即痛,其脈沉滑。傷寒發渴而飲水太過,成水結胸而發呃。痰熱塞胸。痰熱互結而成的胸痹,及熱痰在膈上所致的咳嗽面赤,胸腹常熱(唯手足有時覺涼),脈洪。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