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

瓜蔞

GUA LOU

  • 英文名稱: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var. maxim. Snake Gourd Fruit, Snake Gourd Seed
  • 別名:栝蔞,柿瓜,山金匏,弔瓜,狗苦瓜,萯,澤巨,天瓜,鴨屎瓜栝蔞,王菩,栝樓,王白,澤姑,瓜葵,澤冶,杜瓜,果裸,天圓子,瓜簍,野苦瓜,栝樓蛋,鴨屎瓜,大肚瓜,藥瓜,地樓,大圓瓜,吊瓜,黃瓜,瓜蔞
  •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的果實。霜降至立冬果實成熟,果皮表面開始有白粉並為淡黃色時,即可採收。連果柄剪下,將果柄編結成串,先堆積屋內2~3天,再掛於陰涼通風處晾乾,剪去果柄,用軟紙逐個包裹,以保持色澤。防止撞傷破裂,否則易生蟲發霉。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河北, 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遼寧, 山東, 河南, 安徽, 貴州, 華東地區, 中南地區
  • 生長環境:草地, 山坡, 灌叢, 草叢, 林緣, 田邊, 村旁, 山谷, 林邊, 山坡草叢, 山谷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瓜蔞的傳統功效


1. 散結

瓜蔞,即栝樓的果實,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散結功效尤為顯著。多部經典均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作用機理。

《本草衍義補遺》認為瓜蔞味甘性潤,能補肺降氣,對於肺受火逼導致痰氣不降的胸痹有效。其潤澤的特性,能洗滌胸膈中積聚的痰濁。 《本草述》則指出瓜蔞適用於熱燥之痰,而對於寒痰、濕痰等則無效甚至有害,強調了其使用需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本經逢原》指出瓜蔞性較栝樓根平和,無寒鬱之弊,暗示其使用範圍更廣泛。

《重慶堂隨筆》更進一步指出瓜蔞除了潤燥開結、蕩熱滌痰的已知功效外,還能舒肝鬱、潤肝燥、平肝逆、緩肝急,展現了其在肝臟疾病方面的應用潛力。 《本草思辨錄》則精闢地指出瓜蔞善於導痰濁下行,但其性柔,需配合辛散之品才能發揮最大功效,例如小陷胸湯及栝樓薤白等方劑中的配伍。

《醫學衷中參西錄》詳細論述了瓜蔞不同部位的功效,並指出其與其他藥物配伍的臨牀應用,例如與山甲同用治乳癰,與赭石同用止吐衄。 《本草正義》則強調古方多用全瓜蔞,認為現代分用皮仁的做法失之古義,但同時也承認老熟瓜蔞皮、仁各有功效。 《本草綱目》則強調瓜蔞甘寒,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解釋了其治療胸痹的機理。 《本草便讀》則將其與花粉相比,認為其潤降之力更強,適用於上焦鬱熱、痰火咳嗽等症,尤其對各種癰腫有良效。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瓜蔞散結功效的描述,不僅體現了其在治療胸痹、結胸等症中的卓越療效,更指出其作用機理與藥物配伍的關鍵,為現代臨牀應用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其散結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潤燥、降氣、化痰、導滯等方面,但需根據病情辨證施治,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2. 潤肺

瓜蔞,即栝樓的果實,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潤肺功效也得到歷代醫家肯定。多部經典論述了其潤肺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瓜蔞味甘性潤,這一點在《本草衍義補遺》中已有明確記載:「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 甘味能滋養肺陰,潤則能化解肺燥,從而達到潤肺的效果。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瓜蔞「甘寒不犯胃氣,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說明其潤肺作用是通過清降肺火,使肺氣宣降順暢來實現的。 《本草便讀》則指出瓜蔞潤降之功更勝於花粉,適用於上焦鬱熱、痰火咳嗽等症。

其次,瓜蔞潤肺的機制與其化痰作用密切相關。《本草衍義補遺》指出,瓜蔞能「洗滌胸膈中垢膩」,《本草述鉤元》則強調其適用於熱燥之痰,並說明其不適用於寒痰、濕痰等。這表明瓜蔞潤肺主要針對燥熱之邪引起的肺部疾患,通過化痰降火來達到潤肺的目的。 《本經逢原》指出其性較栝樓根稍平,無寒鬱之患,說明其潤肺作用溫和,不會損傷正氣。

此外,《醫學衷中參西錄》詳細闡述了瓜蔞不同部位的功效,指出瓜蔞皮能清肺斂肺,瓜蔞瓤能滋陰潤燥,而瓜蔞仁則能開胸降胃。這說明瓜蔞不同部位對肺部的作用也略有差異,需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本草正義》則強調了使用全瓜蔞的重要性,並指出現代市面常見的分割處理反而減弱了其功效。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中關於瓜蔞潤肺功效的論述,主要體現在其味甘性潤、化痰降火、滋陰潤燥等方面。 不同醫家對其作用機制和使用方法也有所側重,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辨證施治。

3. 清熱瀉火

瓜蔞,其清熱瀉火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潤燥降火,滌痰開結。

《本草衍義》認為瓜蔞味甘性潤,能補肺降氣,尤其針對肺受火逼,痰氣不降的胸痹咳嗽有效。其甘潤之性可助痰液下行,並能清洗胸膈積垢,甚至有治消渴的功效。 《本草述鉤元》則指出瓜蔞適用於熱燥之痰,而對於寒痰、濕痰等則無益。這點強調了瓜蔞清熱瀉火的針對性。

《本經逢原》比較了瓜蔞與瓜蔞根,指出瓜蔞性較平,不寒不鬱。 《重慶堂隨筆》則更進一步指出瓜蔞除了潤燥開結、蕩熱滌痰的已知功效外,還具有舒肝、潤肝、平肝、緩肝的獨特作用。

《本草思辨錄》深入分析瓜蔞的導痰下行功效,並指出其性柔,需配合辛溫藥物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例如小陷胸湯及栝樓薤白等湯劑的配伍。 《醫學衷中參西錄》則詳細論述了瓜蔞不同部位(皮、瓤、仁)的功效,並指出其在治療結胸、胸痹、乳癰、吐衄等症方面的應用,強調了瓜蔞不同部位在清熱瀉火方面的不同側重。

《本草正義》則對瓜蔞全藥、皮、仁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考究,指出古方多用全瓜蔞,現代則多分用,並強調了選用新鮮瓜蔞的重要性。《本草綱目》則強調瓜蔞甘寒的特性,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 《本草便讀》則將瓜蔞與花粉相比較,指出其潤降之功更勝一籌,適用於上焦鬱熱、痰火咳嗽等症,尤其對各種癰疽有熱者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表明瓜蔞的清熱瀉火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潤燥降火、滌痰開結的作用機理上,不同部位及不同配伍可針對不同病症及病理情況,發揮其獨特的治療作用。

4. 止咳化痰

瓜蔞,其止咳化痰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對肺部炎症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契合之處。

《本草衍義補遺》認為瓜蔞味甘性潤,能補肺降氣,對於肺受火迫,痰氣不降的咳嗽,有很好的療效。其“甘緩潤下”的特性,能使痰液自然下降,是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此說點明瞭瓜蔞潤肺化痰的機理,即通過滋潤肺部,使痰液更容易排出。

《本草述》則指出瓜蔞適宜治療熱燥之痰,而不適用於寒痰、濕痰等陰寒性質的痰症,這強調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需根據不同體質和病症選擇用藥。

《本經逢原》比較了瓜蔞與栝樓根的性質,認為瓜蔞性較平和,無寒鬱之患,這說明瓜蔞相對溫和,使用範圍更廣。

《重慶堂隨筆》更進一步指出瓜蔞除了潤燥開結、蕩熱滌痰之外,還具有舒肝鬱、潤肝燥、平肝逆、緩肝急的功效,說明其作用並不僅限於肺部,也可調理肝臟相關的病症。

其他醫籍,如《本草思辨錄》、《醫學衷中參西錄》、《本草正義》等,則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瓜蔞的藥性及臨牀應用,強調了其導痰下行的作用,並指出其與其他藥物配伍的效用。例如,單用瓜蔞仁開胸降胃之力較大,而與其他藥物合用則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古籍記載顯示瓜蔞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潤肺、降氣、化痰等方面,但其使用需辨證施治,需根據不同病症及體質選擇適宜的用藥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醫籍對瓜蔞的用法用量和炮製方法也有所不同,應參考專業醫生的意見。

5. 清化熱痰

瓜蔞,中藥單方,其清化熱痰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藥理精微,值得細細探討。

多部古代醫籍皆肯定瓜蔞清化熱痰之功效。如《本草衍義補遺》指出,瓜蔞味甘性潤,能補肺降氣,對於肺受火逼,痰氣不降的胸痹咳嗽,有良好療效,認為其為治咳要藥,更能洗滌胸膈垢膩。 《本草述》則強調其適用於熱燥之痰,而寒痰、濕痰等則不宜使用。此點說明瓜蔞的清化痰功效具有針對性,並非所有痰證皆適用。

《本經逢原》比較瓜蔞與瓜蔞根,認為瓜蔞性較平和,無寒鬱之患,更適合溫和地化解熱痰。《重慶堂隨筆》更進一步指出瓜蔞除潤燥開結、蕩熱滌痰外,還有舒肝、平肝的功效,其作用更為全面。

《本草思辨錄》則指出瓜蔞善於導痰濁下行,治療結胸、胸痹等症,但其性柔,需配合辛溫藥物以增強療效。《醫學衷中參西錄》更詳細地闡述了瓜蔞不同部位的功效,指出瓜蔞仁開胸降胃之力較大,善通小便;瓜蔞皮則清肺斂肺。 《本草正義》則強調古法多用全瓜蔞,認為現代分用皮仁的做法有失古法精髓,並指出若要使用全瓜蔞,需選擇未老的瓜蔞,才能保證藥效。 《本草綱目》則引用張仲景的經驗,說明瓜蔞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本草便讀》則將瓜蔞與花粉相較,認為其潤降之功更勝一籌,適用於上焦鬱熱、痰火咳嗽等證。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說明瓜蔞清化熱痰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潤燥、降氣、導痰等方面,但其使用需根據痰證性質而定,並可根據需要配合其他藥物以增強療效。 不同部位的瓜蔞也有不同的功效,需謹慎選用。

瓜蔞的古代典籍


瓜蔞的現代功效


1. 防癌抗腫瘤

瓜蔞的防癌抗腫瘤功效獲現代藥理詳盡分析支持。其核心活性成分「瓜蔞酸」,經研究證實能顯著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與分裂過程,直接阻斷其惡性擴張。更關鍵的是,瓜蔞酸能有效誘導癌細胞程序性死亡(凋亡),這是消除已形成腫瘤細胞的重要機制。透過這些途徑,瓜蔞酸從分子層面阻礙了腫瘤的發生與發展。此外,「瓜蔞醇」及其他相關化合物亦展現出明確的抗腫瘤作用,進一步強化了瓜蔞在癌症防治中的綜合潛力。這些作用機制為其臨床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

2. 降血脂

瓜蔞的降血脂功效在現代藥理學分析中,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瓜蔞酸(Trichosanthin或相關活性物質)被認為能促進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並同時抑制脂肪的合成,從而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脂肪水平。此外,瓜蔞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此類纖維進入腸道後能與膽固醇結合,減少膽固醇的吸收率,進一步協助降低循環系統中的膽固醇總量。這些機制共同構成了瓜蔞在調節血脂方面的潛在作用。

3. 降血糖

瓜蔞的降血糖功效可從現代藥理學角度深入分析。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為瓜蔞苷(Trichosanthes saponin)。研究顯示,瓜蔞苷能夠有效抑制腸道內多種消化糖類的酶,例如α-葡萄糖苷酶(alpha-glucosidase)的活性。透過抑制這些酶,它能減少食物中複雜碳水化合物分解為可吸收的單糖的過程。這直接導致小腸對葡萄糖和其他簡單糖類的吸收速率減緩,或吸收總量減少,從而降低餐後血糖升高,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此外,瓜蔞亦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水溶性纖維在腸道中形成黏稠凝膠狀物質,此物質可物理性地延緩食糜通過消化道的速度,並增加其與腸壁的接觸時間,進而減緩葡萄糖從腸腔進入血液的吸收速率。這種緩慢而穩定的吸收有助於避免血糖急劇波動,使血糖水平更為平穩。瓜蔞透過抑制糖類消化吸收及延緩吸收速率,雙管齊下地發揮其降血糖作用。

4. 抗發炎

瓜蔞含蔞苷、瓜蔞醇、瓜蔞酸等活性成分,能顯著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介白素-6(IL-6)等多種發炎細胞激素之釋放,從多徑路徑阻斷炎症訊號傳遞,有效降低發炎級聯反應。其富含之維生素C與E為強效天然抗氧化劑,可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減輕氧化壓力對細胞及組織的損害,進而抑制發炎前驅物質生成,協同減緩發炎進程,保護受損細胞。

瓜蔞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2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瓜蔞的炮製


  • 去柄
  • 洗淨
  • 置蒸籠內蒸至稍軟
  • 壓扁
  • 切成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瓜蔞]注意事項

  1. 脾胃虛寒、大便不實者不宜:

    • 瓜蔞性質寒滑,易傷脾胃,加重虛寒症狀。
  2. 寒痰、濕痰者不宜:

    • 瓜蔞為寒性藥物,寒痰、濕痰屬寒證,不應使用寒藥。
  3. 嘔吐自利者不宜:

    • 瓜蔞性滑利,嘔吐自利者使用易加重症狀。
  4. 配伍禁忌:

    • 惡幹薑:瓜蔞性寒滑,幹薑性溫熱,兩藥相配會抵消功效。
    • 畏牛膝、幹漆:瓜蔞性滑利,牛膝、幹漆性溫燥,兩藥相配易傷陰動血。
    • 反烏頭:瓜蔞性寒滑,烏頭性大熱,兩藥相配易引起毒性反應。

瓜蔞相關的方劑


瓜蔞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胰臟炎大便秘結糖尿病乳腺炎心內膜炎乳房腺體瘤心律不整膽囊炎百日咳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大腸激擾綜合症背痛胸悶胸痛全身性水腫皮膚顏色發黃咳嗽黃疸咳血損傷肺結核高血脂

瓜蔞含有的化學成分


皁甙(Saponins), 有機酸及其鹽(Organic acids and their salts), 樹脂(Resin), 脂肪油(Fatty oil), 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 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 栝樓酸(Trichosanoyl acid), 安石榴酸(Punicalagin), △5-萜類(△5-Terpenes), △7-萜類(△7-Terpenes),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7-Stigmastenol glucoside), α-菠菜甾醇葡萄糖甙(α-Spinasterol glucoside), 酚類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 三萜皁甙(Triterpenoid saponins), 糖類(Sugars), 色素(Pigments), 精氨酸(Arginine), 賴氨酸(Lysine), 丙氨酸(Alanine), 纈氨酸(Val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亮氨酸(Leucine), 甘氨酸(Glycine), 類生物鹼物質(Alkaloid-like substances), 棕櫚酸(Palmitic acid), 木蠟酸(Ceric acid), 蠟酸(cerotic acid), 蒙坦尼酸(Montanic acid), 蜂蜜酸(Melissic acid), L-(−)-α-棕櫚酸甘油酯(L-(−)-α-Palmitin), △7-豆甾烯醇(△7-stigmastenol), △7-豆甾烯酮-3(△7-Stigmastenone-3), △7-豆甾烯醇-3-β-D-吡喃葡萄糖(△7-Stigmastenol-3-β-D-glucopyranoside), 鉀(Potassium), 鈉(Sodium), 鈣(Calcium), 鎂(Magnesium), 銅(Copper), 鋅(Zinc), 鐵(Iron), 鉬(Molybdenum), 鉻(Chromium)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