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樓飲

栝樓飲

GUA LOU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33%
肺經 33%
胃經 33%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栝樓飲中包含瓜蔞,乃因其兩者皆屬葫蘆科植物,藥性相近,且瓜蔞與栝樓相比,其性更寒涼,更善於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方中以栝樓為主,其性甘寒,主治咳嗽、胸悶、痰多等症;而瓜蔞的加入則可增強其清熱化痰之效,並可緩解栝樓的寒性,避免過寒傷脾。因此,瓜蔞的加入,既增強了方劑的療效,又平衡了藥性,使方劑更為完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栝樓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因長期嗜食熱性燥烈之品(如熱麵、炙肉)、過服溫補藥物或乳石類礦物藥,導致三焦氣機壅滯、心肺積熱的證候。具體表現為:

  1. 津液耗傷:口乾舌焦、飲水無度,反映上焦熱盛灼陰。
  2. 熱擾下焦:小便頻數異常(日夜不計其量),乃熱迫津液下泄。
  3. 熱擾心神:心欲狂亂,為心肺燥熱上攻,神明失守。
    此證屬「實熱傷津」,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核心為熱鬱氣滯、津液代謝失常。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

  1. 栝樓(瓜蔞)

    • 性味功效:甘寒潤燥,清熱化痰、生津止渴。
    • 作用靶點
      • 清心肺熱:針對上焦燥熱,緩解口乾舌燥。
      • 潤腸通便:兼能疏導中焦氣滯,間接降火。
    • 特殊用法:連瓤帶子使用,增強潤滑通利之性。
  2. 冬瓜

    • 性味功效:甘淡微寒,清熱利尿、生津除煩。
    • 作用靶點
      • 利水泄熱:通過利尿引火下行,調節小便頻數。
      • 協同生津:與栝樓共奏「清上滋下」之效。
    • 炮製關鍵:黃土泥裹燒,取其土氣入中焦健脾,炭火煅燒則增強收澀之性,防津液過耗。
  3. 白蜜

    • 性味功效:甘平滋潤,補中潤燥、緩急解毒。
    • 作用靶點
      • 潤燥和藥:調和栝樓、冬瓜之寒,護脾胃。
      • 增益津液:直接補充陰液,緩解口渴狂躁。

(二)組方邏輯

  1. 清熱生津為主:栝樓、冬瓜性寒,直折火熱;白蜜潤燥,三者共解「熱盛津傷」之標。
  2. 通利與固攝並行
    • 栝樓通暢氣機,冬瓜利尿,使熱從二便出。
    • 黃土泥煅燒後,兼具健脾固攝之功,防利水過度傷正。
  3. 三焦分消
    • 上焦:栝樓清心肺。
    • 中焦:黃土泥、白蜜護脾胃。
    • 下焦:冬瓜導熱下行。

(三)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甘寒清潤」之法,針對熱壅三焦、氣津兩傷的病機:

  • 瀉實:清熱利尿,疏散鬱火。
  • 補虛:生津潤燥,顧護陰液。
  • 調氣:通利三焦水道,恢復津液正常輸布,從而止渴、安神、調二便。

總結:栝樓飲以簡馭繁,藉栝樓與冬瓜的「清潤通利」特性,配伍白蜜緩急,佐以黃土泥固中,體現中醫「給邪出路」與「保津存陰」的並重思維。

傳統服藥法


栝樓1枚(黃熟者,去皮,用瓤並子),冬瓜1枚(中樣者,割破頭邊,納栝樓瓤子在冬瓜心內)。
救急止渴。
上用黃土泥裹冬瓜令勻,可半指厚,候乾,簇炭火燒令泥通赤即止,去泥取瓜,就熱碎切,爛研,布絞取汁,約七8合,更入白蜜2匙頭,攪令調勻,候稍冷,即分3度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栝樓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組成:栝樓根3分,黃芩(去黑心)1分,知母(焙)半兩,小麥半兩,粟米半兩。 主治:除熱止渴。主治:小兒熱渴,或虛熱吐下。

栝樓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組成:栝樓1枚(黃熟者,去皮,用瓤并子),冬瓜1枚(中樣者,割破頭邊,納栝樓瓤子在冬瓜心內)。 主治:救急止渴。主治:因好食熱面炙肉,及服補治壅熱藥並乳石,三焦氣隔,心肺乾熱,口乾舌焦,飲水無度,小便日夜不知鬭數,心欲狂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