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大麥餅

瓜蔞大麥餅

GUA LOU DA MAI BI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33%
肺經 33%
胃經 33%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瓜蔞大麥餅方劑中包含瓜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瓜蔞性寒味苦,入肺、脾、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功效。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瓜蔞可以有效地利水消腫,促進水液代謝。
  2. 清熱解暑:夏季炎熱,容易導致暑濕內侵,出現口渴、煩躁、小便短赤等症狀。瓜蔞性寒,可以清熱解暑,緩解暑濕所致的不適。

因此,瓜蔞被加入瓜蔞大麥餅方劑中,可以有效地發揮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暑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瓜蔞大麥餅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中風斜」,即因中風引起的口眼歪斜症狀。古代醫家認為,中風斜多由風邪入絡、氣血痹阻所致,臨床表現為面部肌肉偏癱、口角流涎、眼瞼閉合不全等。此方透過外熨之法,以藥物溫通經絡、驅散風邪,改善局部氣血運行,從而矯正歪斜。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特性

  • 瓜蔞(天花粉)
    性味甘寒,傳統用於清熱化痰、潤燥散結。其絞汁外用,能潤澤肌膚、疏通經絡,並藉其黏滑之性緩解肌肉拘急。此外,瓜蔞具輕微活血之效,可助局部氣血流通。

  • 大麥麵
    性味甘涼,功能健脾和胃,外用時因其黏合特性可成形為餅,同時具有溫和吸附與敷貼作用。古代亦認為大麥能「調中益氣」,可能透過溫熨促進藥力滲透。

2. 配伍邏輯

此方結合瓜蔞之「潤通」與大麥麵之「溫緩」,以「炙熟熨之」之法施於患處:

  • 潤燥通絡:瓜蔞汁潤澤局部,緩解風邪化燥所致的經絡拘急。
  • 溫熨散邪:餅劑炙熱後熨貼,利用溫熱之力驅散風寒之邪,促進氣血運行。
  • 形體敷貼:大麥麵製餅便於固定於面部,持續發揮藥效,且質地柔和不傷膚。

3. 治療機推測

  • 物理作用:溫熱刺激可擴張局部血管,改善血瘀,緩解肌肉僵緊。
  • 藥理作用:瓜蔞中的黏液質可能滲透皮膚,濡養經絡;大麥麵的甘緩特性或能調和局部氣機。
  • 經絡理論:直接作用於陽明經(面部主要經脈),疏通氣血,糾正歪斜。

結語

此方以簡潔配伍結合外用熨法,體現古代「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透過藥與熱協同,針對中風斜的標證(經絡痹阻)發揮作用,而無需內服藥物,適合輕症或輔助治療。

傳統服藥法


瓜蔞1斤(絞汁), 大麥面6兩。
合作餅。
炙熟熨之。病癒即止,勿令太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瓜蔞大麥餅,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瓜蔞1斤(絞汁),大麥面6兩。 主治:中風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