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瓜蔞薤白白酒湯中加入白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引藥入肝: 白酒性溫,味辛,善於行氣活血,能引導瓜蔞、薤白等藥物順利進入肝經,增強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
- 溫陽散寒: 白酒具有溫陽散寒之效,能溫化寒凝血瘀,尤其對於寒凝氣滯、胸悶心痛等症狀,能起到暖胃散寒、舒筋活絡之作用,與瓜蔞、薤白相輔相成,共奏溫陽活血之功。
瓜蔞薤白白酒湯中加入瓜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瓜蔞味甘性寒,入肺、脾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方中因薤白辛溫,助酒性溫燥,易傷津液,而瓜蔞可緩解溫燥之弊,並輔助利水消腫,使水濕得以排出。
- 解酒毒: 瓜蔞性寒,能清熱解毒,並能與薤白、白酒協同作用,解酒毒,緩解飲酒過度所致的頭昏、心悸、口渴等不適症狀。
瓜蔞薤白白酒湯中包含薤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薤白辛溫,善於行氣止痛:薤白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散寒解表之效。方中瓜蔞辛涼,偏於清熱化痰,而薤白辛溫,則可協同瓜蔞,溫陽散寒,使氣機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 薤白與白酒相輔相成:白酒性溫,善於行氣活血,與薤白辛溫行氣之性相輔相成,可以增強藥效,使藥力更能深入病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瓜蔞薤白白酒湯中包含薤白,是為了更好地行氣止痛,並配合白酒,加強藥效,治療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名稱叫做「瓜蔞薤白白酒湯」,這個方劑最早見於一本古老的醫書《傷寒雜病論》。
胸痹是一種以胸部感到憋悶或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在古代也被稱為“心痛”或“真心痛”。人體的陽氣在胸中接受氣息,然後向背部轉移。
如果胸中的陽氣不足,就會導致津液無法正常輸送,進而形成痰濕,阻礙氣血的流動,造成胸部憋悶或疼痛,嚴重時疼痛會放射到背部;痰濕阻礙肺部的正常功能,會導致呼吸困難和咳嗽。
舌苔白而膩,脈搏沈弦或緊,這都是因為陽氣虛弱,痰濕凝聚,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這種病症的根本原因是胸中陽氣不足,痰濕阻礙氣血流通。治療時需要通陽散結、調理氣機、去除痰濕。
治療使用的藥方中,瓜蔞實作為主要成分,能夠幫助調理氣機、寬胸解悶、消除痰結,這種藥物特別擅長於疏通氣機,軟化稠痰,以解除胸膈部位的堵塞。
薤白作為輔助成分,能幫助通陽散結、調理氣機、止痛。薤白具有辛散苦降的特性,能夠溫通氣機,是治療胸痹的重要藥物。瓜蔞實與薤白配合使用,既能去除痰結,又能通陽散結,相互輔助,是治療胸痹的常用藥物組合。
此外,還會加上一些白酒,因為白酒具有辛散溫通的功效,能幫助調理氣機、活血化瘀,既能夠提升藥效,又能增強薤白的通陽作用。這種藥方的特色是結合了調理氣機與去除痰濕,既能寬胸也能通陽,同時還能在調理氣機的過程中散寒活血。
這種藥方常用於治療胸中陽氣不足、氣血阻滯所導致的胸痹。臨床上,如果患者出現胸悶疼痛、呼吸困難、舌苔白膩、脈搏緊繃等症狀,可以考慮使用這個藥方。
加減變化
- 如果痰濕比較嚴重,可以酌情添加半夏、菖蒲、厚朴等藥物以增強去除痰濕的效果。
- 如果陽氣虛弱,寒氣阻滯,可以加入幹薑、肉桂、附子等藥物來增強溫陽散寒的作用。
- 如果氣滯比較明顯,出現胸悶脹滿或氣往上沖的情況,可以加入厚朴、枳實、肉桂等藥物以幫助下行氣機、緩解脹滿。
- 如果伴有血瘀,舌頭呈現暗紅色或有瘀斑,可以加入丹參、紅花、赤芍、川芎等藥物來幫助活血化瘀。
《傷寒瘟疫條辨》中提到:「中藥材「栝樓實」(注意它不能和「烏頭」一起使用,使用時要連皮、籽、肉一起搗碎來用,單獨使用它的籽是不對的)。它的味道是甜的,屬性偏寒,味道濃厚但氣味較淡,性質偏向沉降,屬於陰性。它可以幫助清除胸膈間的積痰,開解脾胃中的熱氣及氣滯,治療口渴症狀,穩定喘息脹滿的情況,使大便通暢,還可以治療胸痛。
張仲景有一個方劑叫做「瓜蔞薤白白酒湯」。另外,有些本草書籍提到它可以補氣、治療虛弱疲勞,但這種說法可能並不準確。「天花粉」是栝樓的根部,因為帶有酸味,所以能促進唾液分泌,甜味又不會傷害胃,且略帶苦味和寒性,能降火並清肺,屬於陰中帶陽的特性。非常適合虛熱體質的人,對於心肺燥熱引起的口渴特別有效,能大幅減少膈膜上方的熱痰,消除腫塊並排出膿液,分散跌打損傷所造成的瘀血,去除因各種雜亂病氣引起的熱性疾病(這些熱性疾病就是通常所說的溫病),消除胃熱導致的黃疸,滋潤身體並促進水分代謝,同時還能止住頻繁的小便,特別擅長清除胸中的熱氣及黏膩感,對於治療口渴症有著卓越的效果。
古人在治療口渴症時常常用到天花粉。在「小柴胡湯」這個方劑中,有人會用天花粉來取代「半夏」,這是根據張仲景用來治療少陽經絡問題時伴隨口渴情況的方法。」
傳統服藥法
上三味,同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