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
BAI JIU
- 寒熱指數:0
- 組方排名:334
- 英文名稱: Bai Ju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白酒的傳統功效
1. 殺菌消毒
傳統中醫觀點認為,白酒味辛性溫,性烈味濃。其殺菌消毒之功效,主要源於其辛散溫通、烈性祛邪外達之特性。此非西醫微觀層面殺滅病原體,乃是將體表局部之風寒濕熱瘀滯等邪氣排出,達致「祛邪外出、消炎止痛」之效。故傳統上用於改善皮膚感染、癰腫瘡毒等症狀,使邪退而病除。
2. 止血止痛
從中醫傳統觀點,白酒性味辛熱,具行散、溫通之效。其善於活血化瘀,能促進氣血運行,消散體內積滯之瘀血,因「不通則痛」,故有止痛功效。同時,白酒亦能溫經散寒,驅除寒邪,使經絡溫暖暢通,進一步緩解因寒凝引起的疼痛。在外傷出血時,白酒的溫熱活血特性,有助於引導血液歸經,消散局部瘀滯,從而達到止血與預防瘀血積聚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白酒則憑藉其活血化瘀、溫通經絡之功,達致消腫止痛之效。
3. 提神醒腦
以傳統中醫觀點析之,白酒性味辛熱,具溫通之效。其熱性主入心、肝、肺三經,能助陽氣宣發,溫煦臟腑,使氣機升降出入暢達。當體內陽氣不足、氣血凝滯或受寒濕困擾,導致精神萎靡、腦思遲鈍時,適量飲用白酒,可藉其辛熱之力,助生發之氣上達,驅散體內寒濕之邪,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此舉使清陽之氣得以上升,濁陰之氣得以下降,腦竅隨之清利開暢,從而達到提神醒腦之功效。此乃循中醫「熱者寒之,寒者熱之」之理,運用其溫陽散寒、疏通經絡的特性,使心神為之振奮,思慮清明。
4. 開胃消食
白酒性辛烈,入脾胃經,善溫中散寒,理氣行滯。其辛散之性,能刺激脾胃陽氣,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助食物腐熟消導。此溫化之功,有助於化解飲食積滯,鼓舞胃氣,故具開胃消食之效。
5. 溫中健脾
白酒性溫、味辛、甘,歸脾、胃經。從傳統中醫觀點審視其溫中健脾之效,首先,白酒能溫陽散寒,溫暖脾胃陽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其次,其可健脾益氣,補益脾氣,使脾胃功能更為強健。再者,白酒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腸蠕動,助益食物消化與吸收。凡此皆為其中醫溫養中焦之體現。
6. 祛風散寒
白酒,於中醫觀點而言,其性味辛熱,具走竄之力,善於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此乃因其辛味能發散,助陽氣宣通,熱性能溫經散寒,驅除陰邪。風寒之邪外束肌表,經絡阻滯,氣血凝滯,則可見惡寒、發熱、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白酒得其辛熱之性,能溫暖臟腑,助陽氣外達,使毛竅開闔有度,鬱閉之邪得以從外透解。故可治療風寒感冒之惡寒無汗、頭痛、身痛。對於風寒犯肺而致的咳嗽,亦因其溫通散寒之功,有助於宣暢肺氣,化解寒痰。其走竄通竅之效,體現於能迅速到達病所,開通閉塞,緩解因寒凝氣滯所導致的痛症。
7. 活血化瘀
白酒,性辛、味甘、大熱,歸心、肝、脾、肺經。從中醫角度而言,其「辛」能行散、開通,「甘」能緩急、補益,「大熱」則具溫通、祛寒之效。此三性合用,使白酒具備強勁的活血化瘀作用。辛散之性善於破血中之滯,溫熱之性有利於氣血運行,避免寒凝血瘀。其入心經,有助於心脈瘀阻,如冠心病、心絞痛;歸肝經,則能疏理肝氣鬱滯,減緩因肝失疏泄所致之瘀血;入脾經,則助脾運化水濕,防濕邪阻滯氣血;入肺經則助肺宣發肅降,利於氣行血暢。故此,白酒能通絡止痛、消腫散結,應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痹痛等皆是基於其活血、溫通之功,使瘀血得散、新血得生,脈絡通暢。
白酒的現代功效
1. 改善食慾
白酒作為一種性溫味辛的飲品,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入脾、胃二經,具有「溫中散寒」之效。這對於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振者,能起到暖胃驅寒的作用,為改善食慾奠定基礎。
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白酒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乙醇,對胃黏膜具有溫和的刺激作用。這種刺激能顯著促進胃液的分泌,同時提高胃蛋白酶和胃酸的活性。胃液、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充分作用,是食物高效消化吸收的關鍵,直接緩解了因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慾不佳。
此外,白酒中豐富的揮發性物質,例如乙醇、痕量甲醇及乙醛等,在飲用時能透過嗅覺和味覺神經傳導,產生獨特的香氣與辛辣醇厚口感。這種感官上的刺激作用,不僅能喚醒沉睡的味蕾,更能直接增強人體對食物的慾望和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白酒內含有的某些特定成分,例如多酚類化合物,被研究指出具有抑制胃腸道平滑肌痙攣的潛力。這意味著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胃部不適、脹痛或輕微痙攣所造成的食慾低落。透過減少胃腸道的負擔和不適感,間接創造一個更利於進食和消化的生理環境,從而進一步改善整體消化功能並提升食慾。
2. 抗疲勞
白酒在中醫理論中被歸為性溫味辛辣之品,入肝、胃二經。其藥理作用體現於活血通脈,能有效促進氣血運行。疲勞狀態下,肌肉可能因代謝產物堆積或養分供給不足而功能受損。白酒的溫通特性能夠加速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組織的氧氣與營養物質供應,有助於清除代謝廢物,從而緩解肌肉僵硬與痠痛,加速體力恢復。此機制直接針對物理性疲勞。
另一方面,白酒中所含的乙醇成分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乙醇在低劑量時表現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能使人體神經系統放鬆,產生輕微的欣快感。這種效應有助於減輕精神壓力與焦慮,從而間接緩解由精神因素引起的疲勞感。它並非直接提供能量,而是通過調節情緒和精神狀態來達到「減輕疲勞」的感受。
綜合而言,白酒的抗疲勞功效是透過促進身體微循環,改善組織供養,以及調節中樞神經活動,達到生理與心理雙重層面的緩和作用。其溫中散寒的特性亦能暖和脾胃,間接幫助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進一步支持抗疲勞的效果。
3. 促進排毒
白酒在藥理分析上,性味辛熱,歸屬於脾、胃、肺經。其核心藥效之一便是顯著的利尿排毒作用。古籍有云,白酒「利小便」,此一功用直指其對於水液代謝的積極影響。
藉由促進小便排出,白酒能有效協助人體清除體內積聚的廢物與代謝產物,乃至於部分有害毒素。這不僅增強了體液循環,更直接提升了機體將這些物質經由泌尿系統排出的效率。作為一種溫熱之物,白酒入胃,能溫中散寒,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從根本上減少水濕內停的可能性。
此外,白酒具備活血通絡、祛風散寒之效。氣血暢通是臟腑功能正常運行的基礎,包括負責解毒和排泄的器官。當體內氣血運行順暢,微循環改善,各臟腑功能得以充分發揮,間接也支持了身體的排毒能力。它維護了尿液的正常排泄路徑,透過促進「廢水」的排出,達到清肅內環境的目的。因此,白酒透過其溫通利尿的特性,協助身體更好地管理和排出體內垃圾。
4. 促進血液循環
白酒中所含的乙醇(酒精)是其影響血液循環的核心藥理成分。乙醇進入人體後,能迅速被吸收並進入血液,直接作用於血管平滑肌,促使其鬆弛,進而導致血管擴張,特別是對於周邊微血管的擴張作用更為顯著。這種血管舒張,能顯著增加血液的流動性與速度,從而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
血液循環的加速,意謂著身體各組織細胞能更有效率地獲得所需氧氣與關鍵營養物質,同時也能加速代謝廢物的清除,維持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透過提高氧氣飽和度及營養物質的運輸效率,細胞能獲得更充足的能量進行修復與功能維持。
此外,適量飲用白酒可能透過其特定成分或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有助於維持血管壁的彈性。健康的血管具備良好的彈性,能夠更好地適應血壓變化,減少血管硬化的風險。這種彈性對於血液順暢流動至關重要,能降低血液流動阻力,減輕心臟泵血的負擔。
綜合上述作用,藉由擴張血管、促進血流以及維護血管彈性等藥理機制,白酒在特定的條件下被認為有助於提升整體血液循環效能。長遠來看,這潛在地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改善微循環障礙,或減少因血液循環不暢所引發的相關健康問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白酒注意事項
- 勿過量飲用:白酒酒精濃度高,過量飲用會損害肝臟、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
- 空腹勿飲:白酒會刺激胃黏膜,空腹飲用會加重胃部不適,甚至導致胃出血。
- 避免與某些藥物同服:白酒會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如抗凝血劑、抗糖尿病藥和抗高血壓藥,影響藥效。
- 不宜與碳酸飲料同飲:白酒與碳酸飲料一起飲用,會加快酒精吸收,導致醉酒更快。
- 勿飲用工業酒精:工業酒精含有雜質,飲用後會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 酒後勿駕駛:白酒會影響判斷力和反應能力,酒後駕駛十分危險。
- 患有疾病者勿飲:肝炎、胃潰瘍、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飲用白酒。
- 孕婦勿飲:白酒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發育。
- 兒童勿飲:白酒對兒童的發育有極大危害,應禁止兒童飲用。
- 適量飲用:適當飲用白酒可促進血液循環和消化,但應注意控制飲用量和頻率,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白酒相關的方劑
白酒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