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膏

黑神膏

HEI SHE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50%
肺經 50%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神膏中加入白酒,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白酒性溫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和滲透,增強藥效。
  2. 引藥入經: 白酒能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將藥物成分更好地導入患處,發揮治療作用。

此外,白酒的加入還能起到一定的消毒殺菌作用,同時也能提升藥膏的滲透力,使藥效更佳。

黑神膏中加入皁莢,主要是利用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皁莢的藥性苦、辛、寒,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殺蟲等功效。其富含皁苷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應,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在黑神膏中加入皁莢,可以發揮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幫助治療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等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神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述主治「諸般瘡腫痛」,意指適用於多種瘡瘍腫毒及疼痛症狀。古代瘡瘍多因熱毒壅滯、氣血瘀阻,或外傷染毒所致,臨床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潰爛流膿。黑神膏以「膏劑」外敷,藉由直接作用患處,達到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去瘀生新之效,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

組成與配伍邏輯探析

  1. 當歸(1兩)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為血中聖藥。
    • 於此方中主要發揮活血止痛、消腫排膿之效,兼能潤膚生肌,助瘡面修復。
  2. 杏仁(100個,去皮尖)

    • 苦微溫,富含油脂,傳統用於潤膚斂瘡。
    • 《本草綱目》載其「殺蟲解毒」,可能通過局部抗菌與滋潤作用,緩解瘡瘍乾裂疼痛。
  3. 黃丹(6兩,即鉛丹)

    • 辛微寒,有毒,但為傳統膏藥基質要藥。
    • 功能拔毒生肌、收斂瘡口,與油脂熬製後可減其毒性,增附著力,促進瘡面癒合。
  4. 柳枝、桃枝(各20握)

    • 柳枝苦寒,清熱祛風利濕;桃枝苦平,活血通絡解毒。
    • 二者皆具「枝類通達」的特性,古人認為能引藥透達肢節瘡竅,兼散瘀消腫。
  5. 血餘(如雞子大,2塊)

    • 即人髮炭,苦平,止血消瘀,為瘡科要藥。
    • 炭化後增強收斂吸附之性,能吸附瘡毒分泌物,促進瘡面乾燥結痂。
  6. 小油(22兩,似為芝麻油或桐油)

    • 油脂為膏藥賦形基質,具潤膚、解毒作用。
    • 與黃丹高溫反應後形成「膏藥」黏稠質地,便於貼敷且延長藥效釋放。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針對「瘡腫痛」病機,透過三層次作用:

  • 解毒透邪:柳枝、桃枝清熱散結,杏仁殺蟲解毒。
  • 活血消腫:當歸、血餘活血祛瘀,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斂瘡生肌:黃丹收澀斂口,小油潤膚,共促瘡面修復。

煎製法關鍵
「熬令滴水成珠」為傳統製膏標準,確保藥性濃縮且黏稠度適中;後入黃丹以「文武火」調控,既避免高溫破壞藥性,亦使鉛丹充分與油脂化合,降低毒性。全方體現「清解—活血—斂瘍」的外治思路,符合瘡瘍病程演變的治療需求。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100個,黃丹6兩,柳枝20握,桃枝20握,血余(如雞子大)2塊,小油22兩。
上除黃丹外,入鍋內以慢火熬兩時辰,綿濾去滓,再入鍋內熬令滴水成珠不散,入黃丹,用文武火熬成黑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黑神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四。 組成:酒2大碗,皂莢1斤。 主治:諸般瘡腫痛。

黑神膏,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當歸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100個,黃丹6兩,柳枝20握,桃枝20握,血餘(如雞子大)2塊,小油22兩。 主治:諸瘡榮衛未腐,腫痛堅硬,焮赤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