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腳丸

鐵腳丸

TIE JIAO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50%
肺經 50%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鐵腳丸中含有皁莢,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皁莢的果實和莢果中含有皁苷類物質,具有較強的表面活性,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皁莢的辛辣性也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有效緩解關節疼痛等症狀。因此,鐵腳丸中加入皁莢,能更好地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鐵腳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鐵腳丸主要用於治療「大小便不通,少腹急,小便不通,氣不化者」。此證屬中醫「癃閉」範疇,因氣機壅滯、濕熱瘀阻或寒凝導致膀胱氣化不利,表現為小便點滴難出、少腹脹滿急痛。方中強調「氣不化」,推測病機與下焦氣化失司、水濕停聚有關,可能兼夾寒熱錯雜或痰瘀阻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鐵腳威靈仙(醋煮)

  • 特性:辛鹹温,善走竄通絡,醋煮後增強其軟堅散結、消痰逐瘀之效。
  • 作用:能通十二經絡,破除下焦水濕瘀滯,尤其適用於氣滯痰瘀互結之癃閉。

2. 黑牽牛(半生半炒)

  • 生用:峻下逐水,瀉濕熱壅滯;炒用:緩其峻烈之性,兼能通利二便。
  • 配伍意義:與威靈仙協同,一者破瘀,一者瀉濁,共解二便不通之急。

3. 金鈴子(川楝子,炒黃去核)

  • 特性:苦寒,入肝經,疏泄肝鬱、清下焦濕熱。
  • 炒製後:減其寒性,專於行氣止痛,尤宜少腹氣滯脹痛。

4. 草烏頭(粟米炒去毒)

  • 特性:辛熱大毒,具破積散寒、通痹止痛之效。
  • 粟米炒製:減其毒性,存其溫通之力,助陽化氣以開閉結,針對寒凝或痰濕阻滯之證。

5. 陳橘皮(去白)

  • 特性:苦辛温,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去白:專取其行氣之功,助諸藥升降氣機,疏通三焦水道。

整體配伍邏輯

  • 通瀉結合:以威靈仙、牽牛子為主,通絡破積、瀉濁利水。
  • 寒熱並調:金鈴子清熱、草烏頭散寒,適用於寒熱夾雜之癃閉。
  • 行氣開閉:陳皮、金鈴子疏調氣機,助膀胱氣化復常。
  • 製法考究:醋煮糊丸增強入肝散瘀之力,粟米炒製緩和藥性毒烈。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針對「氣化不利」之根結,通過破瘀、瀉濁、溫通、行氣四法並舉,破除下焦氣血水濕之壅滯,恢復膀胱與大腸傳導功能,尤宜於實證閉結(如痰瘀寒熱互結)。然方中含草烏、牽牛等猛藥,須精準辨證屬實滯者方可投用。

傳統服藥法


鐵腳威靈仙(用醋煮數沸,焙)、黑牽牛(半生半炒)、金鈴子(去外皮並核,只取肉,入粟米炒令黃色,去粟米不用)、草烏頭(去皮尖,用粟米炒令黃色,去粟米不用)、陳橘皮(去白)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15丸,空心用白湯送下,以少點心壓之。
忌濕面並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腳氣病排尿困難尿道炎慢性腎衰竭前列腺增生食道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