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狐骨散
HU G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50%
肺經 50%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狐骨散方劑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皁莢性苦寒,具有祛風濕、止痛、消腫的功效。狐骨散主治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而皁莢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風濕痹痛的症狀。
- 活血化瘀: 皁莢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流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風濕痹痛引起的局部腫脹、瘀血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狐骨散方劑中加入皁莢,可以有效地發揮其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進而達到治療風濕痹痛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狐骨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狐骨散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痔漏」。痔漏乃肛門瘺管或痔瘡潰爛成漏之症,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所致,後期常伴膿血淋漓、久不收口。此方以熏法外治,借助藥氣直達病所,具燥濕、殺蟲、斂瘡之效,適用於痔漏潰瘍、腐穢不淨者。
組成與藥理邏輯分析
1. 狐骨
狐骨性燥,傳統用於辟穢解毒、除風殺蟲。其骨焚燒後,氣味辛烈,可驅除濕毒腐氣,類似「以毒攻毒」之理。古人認為動物骨質(尤其狐骨)具收斂瘡口、祛腐生新之效,且其焦煙能滲透瘻管深處,抑制瘡面穢濁。
2. 皂角
皂角辛溫有毒,善通竅、滌痰、殺蟲。其未蛀者藥力尤峻,熏燒後辛辣之氣可刺激局部氣血流通,破除瘀滯;揮發成分能殺滅寄生蟲、抑制膿瘍腐敗,符合「痔漏多蟲毒」之古說。
配伍邏輯
二藥等分合用,形成「辛燥協同」之勢:
- 燥濕拔毒:狐骨燥斂、皂角滌濁,共除肛周濕熱穢毒。
- 殺蟲止癢:煙熏之法直達瘻管,針對蟲蟯搔擾、瘡癢流膿。
- 通竅消腫:皂角開竅力強,助狐骨透達病位,消散瘀結。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外治熏法」為核心,取其藥煙之性:
- 局部作用:煙氣熱力促使肛周血行加速,緩解瘀滯;藥物微粒附著瘡面,直接殺菌斂瘡。
- 氣味效應:辛烈之氣竄透瘻管,驅除腐敗濕邪,符合「通則不痛」之理。
- 蟲毒論治:古人視痔漏久不愈與「蟲蝕」相關,二藥熏煙可殺滅匿藏之寄生蟲(如蟯蟲),現代或可理解為抑制微生物感染。
總結
狐骨散之設計,體現「外病外治」思維,針對痔漏濕毒、蟲蛀、瘀腐之病機,以動物藥與植物藥協同,藉煙熏之勢直驅病所。其效雖峻,然契合古人「祛腐生新」之旨,亦反映古代對肛腸病與蟲毒關聯的獨特認知。
傳統服藥法
狐骨、皂角(不蛀者)各等分。
上(口父)咀。每用1兩,如香燒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狐骨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組成:狐骨、皂角(不蛀者)各等分。 主治: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