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蜀椒散中包含花椒,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溫經散寒: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之功效。蜀椒散多用於治療寒性病症,如風寒濕痹、脘腹冷痛、牙痛等,花椒可溫散寒邪,改善寒凝血瘀,達到治療目的。
二、驅蟲止癢:花椒亦有驅蟲止癢之效。蜀椒散中常配伍其他驅蟲藥,如苦楝皮、檳榔等,花椒可增強驅蟲作用,同時也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
蜀椒散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之效。蜀椒散多用於寒邪內侵、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而吳茱萸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上述症狀。
- 協同蜀椒,增強療效: 蜀椒散以蜀椒為君藥,其辛溫燥烈,善於散寒止痛。吳茱萸與蜀椒相配,一溫一燥,相輔相成,既能溫中散寒,又能燥濕止瀉,共同增強止痛的效果。
蜀椒散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除濕: 蜀椒散主治風寒濕痺,而獨活性溫,善於祛風寒濕,並能通絡止痛,與蜀椒散中其他藥物如川椒、蒼朮等協同作用,共同達到驅散寒濕、止痛的效果。
- 調和藥性: 蜀椒散中部分藥物性偏燥熱,獨活的加入可起到緩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平和,更利於患者接受。
蜀椒散方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 海螵蛸性收斂,能固澀止瀉,與蜀椒散中其他藥材如烏梅、訶子等共同作用,加強止瀉效果,適用於脾胃虛寒、寒濕下痢等症。
- 鎮驚安神: 海螵蛸具安神定驚之效,可輔助蜀椒散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其與蜀椒散中的其他藥材如茯苓、遠志等協同作用,可使療效更顯著。
蜀椒散方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能溫經散寒,與蜀椒散中其他溫熱藥物如蜀椒、乾薑等協同作用,可有效祛除寒邪,溫暖經絡,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2. 疏風通絡: 桂枝具有疏風通絡的功效,能解表散寒,舒筋活絡,與蜀椒散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川芎、當歸等配合,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蜀椒散中加入白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 白酒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之效,與蜀椒散中其他藥材如蜀椒、川芎等,共同發揮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白酒可促進藥物成分的溶解和吸收,使藥力更易於滲透到病竈處,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促進藥物揮發: 白酒的揮發性可促進藥材中芳香揮發油的揮發,使其更易於通過皮膚和呼吸道吸收,起到更快的止痛、消炎、驅風等作用。
主治功效
蜀椒散
以下為中藥方劑「蜀椒散」的詳細介紹:
組成: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獨活:性溫,味辛、苦,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海螵蛸:性寒,味鹹,具有固澀止帶,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活血化瘀,止血,治崩漏,駐胎等功效。
- 吳茱萸:性熱,味苦、辛,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等功效。
- 白酒: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消腫散結,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中健脾,助消化,散寒除濕,活血通絡,開胃消食,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殺菌消毒,抑制腸道有害菌生長,緩解消化不良,食積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等功效。
主治功效:
- 主治牙疼:牙齒疼痛。
- 牙齦風腫:牙齦因風邪而腫脹。
- 口急不開:嘴巴張不開。
- 面目虛腫:臉部浮腫。
用法用量: 將蜀椒散研成細末,每次服用 1-2 克,每日 2-3 次,溫酒或白酒送服。
注意事項:
- 孕婦禁用。
- 患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者慎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
總結: 中藥方劑「蜀椒散」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固澀止帶,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活血化瘀,止血,治崩漏,駐胎,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等功效。主治牙疼、牙齦風腫、口急不開、面目虛腫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蒴藋5兩,蜀椒1兩,吳茱萸、獨活、烏賊魚骨、桃膠1兩,桂心半兩,酒1合。
上切。
以水2升,煮取8合,投蒴藋汁及酒,更煎取1小升,去滓,就病處含之,日3次,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蜀椒散, 出處:《千金》卷十三。 組成:蜀椒1兩,食茱萸1兩,桂心3兩,桔梗3兩,烏頭半兩,豉6铢。 主治:胸痹達背。
蜀椒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半兩,豬牙皂莢(去黑皮)1分。 主治:風牙齦腫,疼痛不可忍。
蜀椒散, 出處:《醫心方》卷十五引《深師方》。 組成:蜀椒1兩,桂心1兩,甘草1兩,乾薑1兩,川芎1兩,當歸1兩。 主治:長肉排膿。主治:癰腫自潰。
蜀椒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九。 組成:蒴藋5兩,蜀椒1兩,吳茱萸1兩,獨活1兩,烏賊魚骨1兩,桃膠1兩,桂心半兩,酒1合。 主治:牙疼,及牙齦風腫,口急不開,面目虛腫。
蜀椒散, 出處:《外台》卷十引《深師方》。 組成:蜀椒5合(去目并閉口者,汗),桂心1兩(炙),甘草1兩(炙),通草3兩,半夏(洗)3兩。 主治:咳逆上氣,腹中有堅痞,往來寒熱,令人羸瘦,不能飲食,或時下痢,腹中如絞,在臍上下關,此疝氣上腸,有氣湧逆使然。
蜀椒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組成: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半兩,熟乾地黃(焙)1兩,白蘞1兩,防風(去叉)1兩,黃芩(去黑心)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川芎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赤小豆1合(炒令熟),甘草(炙,銼)1兩。 主治:癰疽內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