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Pericarpium Zanthoxyli Szechuan Pepper, Chinese Prickly-Ash, Pricklyash Peel, Peel of Bunge Pricklyash
- 別名:川椒,蜀椒,椒目,大椒,漢椒,蜀,陸撥,點椒,蓎藙,巴椒,花椒,汗椒,秦椒,南椒
- 藥品來源: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或花椒(蜀椒、川椒、紅椒、紅花椒、大紅袍)的乾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種子(椒目)入藥。秋季採收成熟果實,去除雜質曬乾。與種子分開備用。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青海, 西藏, 四川, 廣東, 廣西, 遼寧, 山東, 黑龍江,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陜西,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路旁, 灌叢, 林緣, 坡地, 灌木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花椒的傳統功效
1. 溫裡溫中
花椒,其「溫裡溫中」的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均有記載,並被歷代醫家所重視。其溫中作用,主要體現在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方面。
《神農本草經》即指出花椒「主風邪氣,溫中,除寒痹」,認為其能溫暖脾胃,驅散風邪寒邪,治療寒邪引起的痹痛。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說明,花椒能「除六腑寒冷,傷寒,溫瘧」,顯示其在治療寒邪導致的內臟寒涼、傷寒、瘧疾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藥性論》則強調花椒能治「腹中冷痛」,直接點明其溫中止痛的功效。 《本草綱目》則總結花椒為「純陽之物」,「溫脾胃,補右腎命門」,並以臨牀實例佐證其溫脾胃、除濕消食、補腎的功效,尤其在治療久痢、脾胃虛寒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經絡角度闡述,認為花椒辛溫的特性,能發汗、開腠理,驅散外邪,同時溫暖腸胃,散結消滯,從而治療因脾肺兩經受寒濕邪引起的諸多症狀。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於花椒「溫裡溫中」功效的記載,體現了其在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方面的多重作用機制。 其辛溫走竄的特性,使其能溫通經絡,達到溫裡溫中的效果,在治療寒邪侵犯脾胃所致的各種病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需注意的是,古代醫籍記載,僅供參考,實際應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2. 通乳
花椒通乳功效考據
花椒,味辛性溫,古籍中多有記載其藥用價值,其中關於其通乳功效,最明確的記載見於《食療本草》:「滅瘢,下乳汁」。這句話直接點明瞭花椒具有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
然而,其他典籍中雖然未直接提及「通乳」,但部分記載可從側面佐證其功效。例如,《名醫別錄》記載花椒「療…產後餘疾腹痛,出汗,利五臟」,以及「女子字乳餘疾」,「字乳」指產後乳房疾患,而「餘疾」則可能包含產後乳汁不通暢等問題。 這暗示了花椒可能具備調理產後女性身體,改善乳房相關問題的功能,其中就包含通乳的可能性。
《本草綱目》中記載花椒「通三焦」,三焦在中醫理論中掌管全身氣機運行,氣行則血行,氣血通暢才能更好地促進乳汁分泌。此外,該書中記載花椒「溫脾胃,補右腎命門」,脾胃功能良好,腎氣充足,也都是孕產婦及哺乳期婦女身體健康的重要保障,間接地為通乳提供了基礎條件。
綜上所述,雖然古籍中並非所有記載都直接提及花椒的通乳功效,但從《食療本草》的明確記載,以及其他典籍中關於花椒溫經散寒、調理氣血、溫補脾腎等功效的描述來看,花椒具有通乳作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古代醫書記載多有其時代侷限性,現代人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中藥,切勿自行用藥。
3. 活絡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自古以來就被廣泛運用於中醫治療,其活絡止痛的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都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提及花椒「主寒濕痹痛」,指出其能溫中散寒,祛除痹症引起的疼痛。 《名醫別錄》則更進一步,記載其能「調關節」,並能治療因寒濕引起的各種疼痛,例如產後腹痛、關節疼痛等。 《藥性論》也強調花椒能治療「遍身四肢頑痹」、「腰腳不遂」,以及因寒邪導致的腹痛。這些記載都說明花椒對於因寒濕凝滯導致的疼痛具有明顯的療效。
《本草綱目》則從更深層次闡述花椒的止痛機理。李時珍認為花椒「純陽之物」,其辛溫之性可以「入脾除濕,治風寒濕痹」,並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 書中更以臨牀案例佐證,說明花椒能有效治療久瀉等疾病,其止痛作用與溫陽、除濕、消食等功效密切相關。 《本草經疏》則進一步解釋,花椒能治療各種疼痛,是因為它能溫通經脈,驅散寒邪,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花椒活絡止痛的記載,主要集中在其辛溫散寒、祛濕通絡的功效上。它通過溫通經脈、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等作用,來緩解因寒濕凝滯、氣血瘀阻引起的各種疼痛。 雖然花椒功效顯著,但其運用仍需謹慎,需遵從醫生囑咐。
4. 止瀉
花椒,味辛性溫,自古以來即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領域,其止瀉功效更為眾多醫籍所記載。綜觀《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經典醫籍,花椒的止瀉作用主要體現於其溫中散寒、溫脾胃、除濕的特性。
《名醫別錄》中記載花椒能治「腸僻下痢」,《本草綱目》更明確指出花椒「散寒除濕,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止洩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以一則臨牀實例佐證其功效:一位七十多歲婦人,長期腹瀉五年,百藥無效,服用加了花椒的藥丸後,腹瀉得以痊癒。這說明花椒對於寒濕導致的久瀉,具有顯著療效。
從現代藥理學角度推測,花椒的止瀉作用可能與其所含有的揮發油成分有關。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能抑制腸道有害菌的滋生,減輕腸道炎症,從而緩解腹瀉症狀。此外,花椒的溫中散寒作用,也能有效改善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脾胃虛寒、腸道蠕動過快等問題,進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中也提及花椒「純陽之物」,過量服用可能導致燥熱之弊,因此,花椒止瀉雖有效,仍需遵循醫囑,謹慎使用。 其他典籍如《神農本草經》、《藥性論》、《日華子本草》、《神農本草經疏》、《本經逢原》等,雖未直接點明花椒的止瀉功效,但其記載的花椒溫中、散寒、除濕等功效,間接支持了其止瀉作用的機理。
5. 止咳平喘
花椒,味辛性溫,其止咳平喘的功效,古籍中多有記載。綜觀《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古代醫籍,花椒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的特性,此正是其治療咳嗽、哮喘等病症的藥理基礎。
《神農本草經》記載花椒「主邪氣咳逆,溫中」,指出花椒能治療因外邪侵襲引起的咳嗽。所謂「邪氣咳逆」,指的就是咳嗽、氣逆等症狀,而「溫中」則說明花椒能溫暖脾胃,改善因寒邪導致的咳嗽。
《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擴展了其應用範圍,雖未明確提及止咳平喘,但其「除六腑寒冷,傷寒」等功效,間接說明花椒能溫通經絡,對於寒邪導致的咳嗽、哮喘,也有一定的療效。
《本草綱目》則更為詳細地闡述了花椒的功效。李時珍指出,「椒,純陽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入肺散寒,治咳嗽」。此處明確指出花椒入肺經,具有散寒止咳的功效。此外,文中還記載了以花椒治療久瀉的案例,說明花椒能溫補脾腎,對於因脾腎虛寒引起的咳嗽也有效。
《本草蒙筌》更直接地指出花椒「定痰喘」,說明古人已認識到花椒在治療哮喘方面的作用。 需要留意的是,《丹溪心法》中提到花椒「久久則火自水中起」,提示其溫熱之力較強,使用需謹慎。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花椒止咳平喘功效的認識,多基於其溫中散寒、溫補脾腎的藥理作用,但其應用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因辨證施治。
6. 健脾胃
花椒,味辛性溫,自古以來即被視為重要的溫中健脾藥物。多部古代醫藥典籍均記載其溫補脾胃之效,其功效並非單純止於「溫」,而是透過溫散寒邪、行氣消食等多方面作用,達到健脾胃的目的。
《神農本草經》記載花椒「溫中,除寒痹」,指出其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能力;《名醫別錄》則更進一步提到花椒「除六腑寒冷,傷寒,溫瘧」,說明其能治療因寒邪侵犯脾胃導致的各種疾病,如傷寒、瘧疾等。《本草綱目》則精闢地指出花椒「溫脾胃,補右腎命門,消宿食」,其中「消宿食」更是點明瞭花椒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解決食積停滯的問題。李時珍更以臨牀實例佐證,說明花椒能治療久瀉,其藥效在於「除濕消食,溫脾補腎」。 此外,《日華子本草》中提到花椒「開胃」,也說明其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吸收。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對花椒健脾胃功效的描述,並非單純的「溫中」,而是涵蓋了溫散寒邪、化濕消食、理氣止痛等多個層面。它通過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改善脾胃功能,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古籍中記載的功效,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和臨牀經驗綜合考量。
7. 破血消癥
花椒,味辛性溫,歷代醫籍皆記載其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活血之效,故而能破血消癥。其「破血消癥」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血瘀癥塊,而是藉由其溫散特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消散瘀滯的目的。
多部典籍提及花椒的破血作用。《名醫別錄》記載其「去老血,產後餘疾腹痛」,說明花椒能處理產後瘀血導致的腹痛。《藥性論》更明確指出花椒「破血」,並能治療「女人月閉不通」、「產後惡血痢」。《日華子本草》也記載花椒「破癥結」,針對癥塊積聚有療效。《本草綱目》則以一個案例佐證,說明花椒能治療久痢(長期腹瀉,多與脾胃虛寒、濕滯有關),暗示其能溫通腸胃,改善因寒濕瘀滯導致的慢性腹瀉。 李時珍的觀察更進一步指出花椒「除濕消食,溫脾補腎」,這三者皆與氣血運行密切相關,脾胃運化失常、腎陽不足皆會影響血行,而花椒溫補脾腎、消食除濕,則能間接改善氣血循環,從而達到消散瘀血的目的。
綜觀以上,花椒的「破血消癥」功效並非其直接作用於血瘀本身,而是透過其溫中散寒、行氣活血的特性,改善臟腑功能,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消散瘀滯、緩解疼痛的目的。 需注意的是,古代典籍的記載多為經驗總結,現代醫學對此機理的理解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8. 祛風除濕
花椒,一味常見辛香料,在中醫藥領域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祛風除濕功效歷來受到重視。多部古代醫籍都記載了花椒的相關療效,其作用機理與其辛溫燥熱的藥性息息相關。
《神農本草經》記載花椒「主風邪氣,寒濕痹痛」,說明花椒能治療由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症狀。其「溫中」的功效,則能溫煦脾胃,改善因寒濕阻滯導致的消化不良。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闡述其作用範圍,包括「除六腑寒冷,傷寒,溫瘧」,說明花椒對於寒邪入侵引起的各種疾病,皆有一定療效。 《本草綱目》則精闢地指出花椒「散寒除濕」,並以臨牀實例佐證其治療久瀉的功效,同時說明其溫脾胃、補腎陽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脾腎虛寒導致的水腫、瀉痢等症狀。 該書還提到花椒「入脾除濕,治風寒濕痹,水腫瀉痢」,直接點明瞭花椒祛風除濕的機理,即通過溫陽散寒,促進體內濕邪的排出。
《藥性論》則提到花椒能治療「惡風,遍身四肢頑痹」,再次印證其祛風除濕功效,並指出其對女性月經閉止、產後惡血等症狀也有療效。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經絡角度分析,認為花椒能治療多種疾病,皆因其能溫通脾肺二經,驅散風寒濕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中關於花椒祛風除濕功效的記載眾多且具體,說明花椒確實具備此功效,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溫陽散寒、利濕通絡。 然而,需注意的是,花椒性辛溫,用量需謹慎,體質燥熱者應慎用。
9. 清熱利尿
花椒,在古代醫籍中記載甚多,其功效並非單純的「清熱利尿」,而是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活血的多樣作用,其中某些作用間接地產生了利尿的效果。 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分析其與利尿的關聯:
首先,多部典籍如《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疏》等,都記載花椒能治療水腫、黃疸等症狀。這些疾病往往伴隨體內水分代謝紊亂。花椒的辛溫之性,可以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改善水液代謝,達到利尿消腫的效果。 《本草綱目》中更提到花椒能「通三焦」,三焦是人體水液代謝的重要通道,花椒促進三焦通暢,自然有助於體內水分的排出。 《新修本草》也明確指出花椒「主水,腹脹滿,利小便」。
其次,花椒的散寒除濕作用也間接促成利尿。 許多水腫、小便不利的情況,都與體內寒濕之邪有關。《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案例,用花椒治療久瀉的病人,便是利用其溫脾補腎、除濕消食的功效來改善腸胃功能,間接調節體內水液平衡,最終達到止瀉利尿的效果。 這說明花椒並非直接作用於泌尿系統,而是通過改善整體機體狀態來達到利尿目的。
再者,《長沙藥解》提到花椒「洩水消滿」,說明其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這與利尿作用相符。 但需要強調的是,花椒的利尿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溫中散寒、行氣活血等功效的綜合體現。 單純依靠花椒來治療泌尿系統疾病,效果可能有限,需謹慎看待。 古代醫籍記載的花椒利尿功效,更多的是在整體辨證論治的框架下,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10. 通經絡
花椒,一味常見辛溫香燥之品,在古代醫籍中屢被記載,其通經絡之效,實為其多方面功效之體現。
多部古代醫籍都記載了花椒的溫經散寒作用。《神農本草經》即指出其能“除寒痹”,《名醫別錄》更進一步說明其“開腠理,通血脈,調關節”,說明花椒能疏通經絡阻塞,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症狀。 《藥性論》則強調花椒能治療“遍身四肢頑痹”,以及女性“月閉不通”,這與經絡不通所致的痹症和月經不調有著密切關係。《本草綱目》則精闢地總結了花椒“散寒除濕,解鬱結”的功效,而這些寒濕、氣滯、血瘀等病理因素,往往都會導致經絡不通。
《神農本草經疏》對花椒通經絡的機理作了更深入的闡釋,認為花椒辛溫之性,能發汗、開腠理,驅散外邪,使經絡通暢;同時,它又能溫暖腸胃,散結滯,改善因寒濕阻滯而引起的經絡不通。 《本經逢原》也提到花椒“溫中去痹,除風邪氣”,進一步佐證其疏通經絡,祛除寒邪、濕邪的作用。 諸多醫籍中,花椒常與其他藥物配伍,用於治療各種痹症、痛症,這些臨牀應用經驗也從側面印證了花椒通經絡的功效。 總之,古籍記載中花椒的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作用,使其成為治療經絡不通相關疾病的有效藥物。
11. 壯陽
花椒,其「壯陽」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但在部分古代醫籍中有所提及。需注意的是,古代醫書記載的功效,需結合現代醫學觀點理解,不可盲目照搬。
《日華子本草》明確指出花椒「壯陽」,並提及其能「暖腰膝,縮小便」。「暖腰膝」指其能溫煦腎陽,改善腰膝酸軟等症狀;「縮小便」則可能與其收斂作用,以及改善腎陽虛弱導致的尿頻等症狀有關。 這與《本草綱目》中「補右腎命門」的記載相呼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花椒「純陽之物」,並以案例說明其溫脾補腎的功效,其中一個案例便是治療長期腹瀉的患者,用花椒入藥後獲得療效。這暗示花椒可能通過溫補腎陽來改善某些與腎陽虛相關的症狀,而部分腎陽虛弱的表現可能包括性功能減退。
然而,其他醫籍對花椒的記載,更多的是強調其散寒除濕、溫中、止痛等作用。《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藥性論》等,都著重於花椒在治療風寒濕痹、腹痛、消化不良等方面的功效。這些功效雖然與性功能無直接關係,但身體整體狀態的改善,也能間接提升生活品質。
總而言之,古代文獻中關於花椒「壯陽」的記載,並非其主要且被廣泛認可的功效,更多的是基於其溫補腎陽的特性,以及在治療某些與腎虛相關症狀中的作用而推測得來。現代醫學對於花椒的壯陽功效並無明確的科學證據支持,需要謹慎看待。 任何健康問題都應該諮詢專業醫師,不可自行用藥。
12. 止嘔
花椒,味辛性溫,自古以來即被用作中藥,其止嘔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均有記載,其機理與溫中、通三焦、理氣等作用相關。
《名醫別錄》明確指出花椒「療喉痹,吐逆」,說明古人已認識到其治療嘔吐的功效。《本草綱目》更進一步闡述,花椒「純陽之物」,「溫脾胃」,能「消宿食」,並提及一個案例:七十多歲婦人久瀉五年不愈,服用含有花椒的藥方後痊癒。此例說明花椒能治療因脾胃虛寒、宿食停滯所致的嘔吐。此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提到:「凡人嘔吐,服藥不納者,必有蛔在膈間……但於嘔吐藥中加炒川椒十粒,蓋蛔見椒則頭伏也。」這說明花椒還能通過殺蟲來解決因蛔蟲引起的嘔吐。
《本經逢原》則從藥性角度解釋花椒止嘔的機理:「其溫中去痹,除風邪氣,治吐逆疝瘕……皆取辛烈以散鬱熱,乃從治之法也。」說明花椒辛溫之性,能散寒解表,溫暖脾胃,驅散體內寒邪和瘀滯之氣,從而達到止嘔的效果。 《本草綱目》中也提到花椒「能通三焦,引正氣,下惡氣,消宿食」,這說明花椒能調節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嘔吐症狀。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記載的花椒止嘔功效,主要基於其辛溫的藥性,通過溫中、通三焦、理氣、消食、殺蟲等多方面作用,達到治療嘔吐的目的。 不同醫籍的記載從不同角度詮釋了花椒止嘔的機理,共同印證了其在治療嘔吐方面的臨牀價值。
13. 壯命門火
花椒,味辛性溫,歷代醫家多認為其具有「壯命門火」之效。此功效並非單純指增加性慾,而是指溫補腎陽,提升人體陽氣,從而改善與腎陽不足相關的諸多症狀。
多部典籍記載了花椒的溫補作用。例如,《本草綱目》明確指出花椒「補右腎命門」,《神農本草經疏》則進一步闡述其「能入右腎命門,補相火元陽」,說明花椒能溫補腎陽,解決因腎陽不足導致的陽氣虛衰問題。 《本草綱目》中更記載一則案例,以花椒為藥物組成一方,成功治療了長年腹瀉的七十多歲婦人,說明花椒溫補脾腎,改善腸胃功能的臨牀實效。此案例也佐證了花椒溫補脾胃,並能間接提升腎陽的功效。
《日華子本草》記載花椒「壯陽,療陰汗,暖腰膝」,這些症狀都與腎陽不足密切相關。陰汗、腰膝冷痛,都是腎陽虛衰的表現,花椒溫補腎陽,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其他典籍,如《名醫別錄》中記載花椒能「除六腑寒冷」,《藥性論》提到能治「腰腳不遂」,也間接說明瞭花椒溫補腎陽,改善因腎陽不足引起的肢體冷痛麻痺等症狀。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花椒「壯命門火」的記載,並非單指提升性功能,而是指其溫補腎陽,從而改善因腎陽不足引起的諸多症狀,包括腰膝冷痛、肢體麻痺、陽氣虛衰、消化不良等等,其溫補作用貫穿於治療多種疾病的過程中。
14. 補陽
花椒,味辛性溫,自古以來即被視為溫中補陽的良藥,其功效多見於歷代本草典籍。從上述眾多典籍記載中,可歸納出花椒補陽功效的幾個面向:
首先,花椒具有溫中散寒之效。《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藥性論》、《本草綱目》等都記載花椒能「溫中」、「除寒痹」、「治腹中冷痛」。 寒邪入侵,往往導致陽氣不足,表現為畏寒肢冷、腹痛等症狀。花椒的溫熱之性,可驅散寒邪,溫煦脾胃,從而達到補益陽氣的目的。 《本草綱目》更明確指出花椒為「純陽之物」,其辛熱之性可溫補脾胃,進而提升整體陽氣。
其次,花椒能補益腎陽。《本草綱目》提到花椒「補右腎命門」,《神農本草經疏》則闡述花椒能「入右腎命門,補相火元陽」,說明花椒能溫補腎陽,改善腎陽虛弱導致的症狀,例如陽衰、尿頻、腰膝酸軟等。 這與《日華子本草》記載的「壯陽」、「暖腰膝」相呼應。
再者,花椒的補陽功效也體現在治療陽氣虧虛所致的其他病症上。《名醫別錄》提及花椒能治「產後餘疾腹痛」、「大風汗不出」,這些都與陽氣不足、衛外不固相關。 《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治療多年久瀉的案例,也印證了花椒溫中補陽,並能改善消化系統功能,提升身體抵抗力。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花椒的補陽功效多有記載,其溫中散寒、溫補腎陽,以及治療因陽氣不足而引起的諸多病症的功效,在古代醫學實踐中得到驗證,也為現代中醫對花椒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典籍對花椒功效的闡述角度略有差異,應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謹慎使用。
15. 驅蟲殺蟲
花椒,味辛性溫,自古即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領域,其驅蟲殺蟲之效,多見於歷代本草典籍記載。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花椒「殺蛔蟲」,並記載一則案例:一位七十多歲的婦人,長期腹瀉五年,服用多種藥物無效,後服用含有花椒的藥方,腹瀉得以痊癒。此案例說明花椒能有效治療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而這些腹瀉也可能與腸道寄生蟲有關。此外,李時珍更進一步闡述,服用藥物嘔吐者,可能因蛔蟲阻礙藥物吸收,故於藥物中加入炒川椒,可使蛔蟲伏匿,利於藥物吸收。這顯示古人已觀察到花椒對蛔蟲的抑制作用。
《名醫別錄》則提到花椒「殺蟲魚毒」,表明其殺蟲能力不僅限於人體內寄生蟲,也包括外來的蟲、魚毒素。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理論層面解釋花椒殺蟲的機理:「以其得陽氣之正,能破一切幽暗陰毒之物也。」 說明花椒的溫熱之性,能驅除體內陰寒之邪,而蟲邪往往與陰寒相關,故花椒能有效殺蟲。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花椒的驅蟲功效多有記載,並從臨牀經驗和理論層面加以佐證。其驅蟲機理可能與其溫熱的藥性,以及對腸胃道的溫煦作用,抑制蟲體生存環境有關,但具體機制仍需現代藥理學進一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古籍記載多為經驗總結,現代應用需謹慎。
16. 利水消腫
花椒,味辛性溫,歷代本草典籍多記載其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其功效並非單純利尿,而是透過溫散寒邪、溫通經絡等多方面作用,達到消腫的目的。
《神農本草經》記載花椒「主邪氣咳逆,寒濕痹痛」,《名醫別錄》則提到其能治「水腫,黃疸」。這些記載暗示花椒的利水消腫作用與祛除寒濕密切相關。古代醫家認為,水腫往往與體內寒濕停滯有關,花椒的溫熱之性可以溫散寒邪,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本草綱目》更明確指出花椒「入脾除濕,治風寒濕痹,水腫瀉痢」,說明其利水消腫的機理是通過溫脾散寒除濕來實現的。 文中更提及一則案例,以花椒入藥治癒長期腹瀉的婦人,佐證其溫脾除濕、消食的功效,間接說明瞭其在改善水腫方面的作用。
《藥性論》記載花椒「下諸石水」,「石水」在古代醫籍中常指體內停積的病理產物,花椒能將其排出,也間接體現了其利水作用。 《本草綱目》中也提到花椒「通三焦」,三焦是人體氣機運行的重要通道,花椒通暢三焦,就能促進水液的運行和排出,進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綜上所述,花椒的利水消腫作用,是其溫中散寒、除濕通絡等多種功效綜合作用的結果,並非單純的利尿劑。
17. 止咳化痰
花椒,味辛性溫,其止咳化痰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依靠某一典籍的論述,而是歷代醫家臨牀經驗的總結。
《神農本草經》記載花椒「主邪氣咳逆」,這是最早關於花椒治療咳嗽的記載,指出其能治療由外邪引起的咳嗽,這與現代醫學中部分咳嗽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概念相符。其「溫中」之效,也暗示了花椒能溫暖脾胃,而脾胃虛弱常會導致肺氣不足,進而影響咳嗽的恢復。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闡述花椒的止咳機理:「入肺散寒,治咳嗽」,說明花椒的辛溫之性,可以驅散肺部寒邪,從而緩解咳嗽。李時珍更以臨牀案例佐證,說明花椒能有效治療久咳不止的病例,且能止瀉,這也間接反映了花椒溫中、健脾、利氣的功效,從而改善咳嗽痰多的症狀。
其他醫籍如《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本草》等,也多提及花椒能治療與咳嗽相關的症狀,例如喉痹(喉嚨炎症)、吐逆(嘔吐)、腹痛等,這些症狀都可能伴隨或導致咳嗽的產生。因此,花椒的止咳作用,可能不僅限於單純的肺部寒邪,也可能涉及到其他臟腑功能的協調。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花椒止咳化痰功效的記載,提供了多角度的論證,並非單一機理,而是其辛溫散寒、溫中健脾、理氣通絡等多重功效的綜合作用結果。 花椒雖有止咳化痰之效,但其應用仍需遵循專業醫囑。
花椒的古代典籍
花椒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花椒所含的成分具有鎮痛的功效,水提物和醚提物皆可抑制乙酸導致的小鼠扭體反應。其中醚提物的鎮痛效果較強,且呈現劑量依賴的關係。然而,這兩種製劑對於小鼠熱刺激反應的潛伏期並沒有明顯的影響。
2. 抗發炎
花椒,中藥之珍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其揮發油中含有芳樟醇、檸檬烯、香葉烯、桉葉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鎮痛、祛風除濕之效。
花椒之抗炎作用,古籍有載。《本草綱目》曰:「花椒辛溫,有益脾胃,散寒除濕,止痛消腫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花椒揮發油可抑制細菌和病毒生長,減少感染風險;其提取物可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故花椒常入藥,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咳嗽咳痰、腹瀉腹痛、肌肉痠痛等症。外用可治牙痛、牙齦腫痛、皮膚瘙癢等症。
3. 改善消化系統
花椒辛溫,歸脾、胃、腎經。
其性溫熱,味辛香,有行氣溫中、健脾消食、止痛殺蟲之效。
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幫助消化食物,對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尤為顯著。
又能緩解胃部不適,如胃痛、胃脹、胃食管反流等症狀。
4. 抗氧化
花椒具有抗氧化功能。研究表明,花椒提取物能有效降低大鼠肝組織脂質過氧化物含量(MDA)的生成,從而抑制肝臟脂質過氧化反應,保護肝細胞免受損傷。
5. 抗菌抗病毒
川椒揮發油,取自花椒,以水蒸汽蒸餾法獲得,具有抑菌和殺菌作用,對11種皮膚真菌和4種深部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羊毛樣小抱子菌和紅色毛瘤菌尤為敏感。花椒揮發油可能通過破壞真菌細胞膜、干擾真菌生長代謝等方式發揮抗真菌作用。
6. 抗凝血
花椒水提物可延長大鼠的凝血酶原消耗時間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顯示出顯著的抗凝血作用,並且醚提物的作用較弱。此外,花椒水提物具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在大鼠灌胃試驗中,隨著劑量的增加,實驗性體內血栓形成被明顯延遲。這些結果表明,花椒具有良好的抗凝血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作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天然藥物。
7. 提高耐缺氧能力
花椒,性溫,味辛,歸脾、胃經。有溫中散寒,健胃消食,止痛殺蟲,殺菌抗菌之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花椒醚提物和水提物均能延長小鼠氧化鉀中毒後的存活時間,說明花椒具有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但給小鼠灌胃花椒醚提物或水提物,均不影響小鼠的耗氧速度、存活時間和瓶內殘存的氧含量,故其提高耐缺氧能力的機制可能與提高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有關。
8. 預防心血管疾病
花椒中提取的有效物質如花椒素和花椒油酸,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減輕心肌炎症反應等有關。另外,花椒水提物和酷提物可對抗冰水應激狀態下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所引起的心肌損傷,減少心肌內酶及能量的消耗,同時提高機體活力水平。
9. 保肝利膽
花椒秉性辛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通絡、溫中散寒、止痛殺蟲之效。肝膽系統為人體代謝排泄之要津,花椒能刺激肝膽系統,增強其代謝排泄能力,故有保肝利膽之功。
10. 抗潰瘍作用
花椒水提物具有顯著抗水浸應激性潰瘍形成的作用,且可抑制幽門結扎性潰瘍形成。
花椒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可含漱;研末調敷。
花椒的炮製
- 除去果柄及種子(椒目),置鍋內炒至發響、油出,取出、放涼。
- 炒制:取淨花椒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有香氣,取出放涼。
- 醋制:取花椒用微火炒熱,陸續淋醋,炒至醋盡,迅速出鍋,悶1小時,使其發汗,曬乾,每花椒1kg,用黃醋120g。
- 鹽制:取花椒用微火炒至有響聲,噴淋鹽水炒乾即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以免加重火氣。
- 孕婦應慎服花椒,因其刺激性可能影響胎兒。
- 脾胃虛寒者不宜過度食用,因花椒溫熱辛辣,可能加重脾胃虛寒。
- 正在服用特定藥物者(如平喘藥、降血壓藥等)不宜過度食用,因花椒可能影響藥物療效。
- 胃腸功能不良者應避免過量食用,因花椒辛辣可能刺激胃腸。
- 花椒可能導致過敏反應,如有皮膚發紅、發癢、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停用就醫。
花椒相關的方劑
花椒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