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丸

GOU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3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6%
肝經 21%
肺經 15%
脾經 10%
心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5%
腎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枸杞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其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與枸杞的滋補肝腎、明目益精作用相輔相成,以提升整體療效。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大腸經,能溫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腸燥便祕等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枸杞性平,味甘,入肝、腎經,能滋補肝腎,明目益精,養血生津,對於肝腎陰虛、目昏耳鳴、虛勞體弱等症狀有所幫助。

將肉蓯蓉與枸杞配伍,既能補腎壯陽,又能滋陰補腎,雙管齊下,使藥效更全面、更強大,更適合於腎虛兼有腸燥便祕的患者。

枸杞丸以枸杞子為主要成分,主要原因在於枸杞子的藥性與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補血安神、延緩衰老等功效。因此,以枸杞子為主要成分的枸杞丸,可以針對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目昏耳鳴、腰膝痠軟、失眠健忘等症狀進行調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美容養顏作用。

枸杞丸方劑中添加花椒,是利用花椒的辛溫特性,與枸杞的甘平相輔相成,達到溫補腎陽、驅寒止痛的功效。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除濕的功效。其溫陽散寒的作用,可促進腎陽的生發,配合枸杞滋陰補腎,達到溫腎壯陽的功效。此外,花椒的辛散之性,可驅散寒邪,緩解因腎陽虛寒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冰冷等症狀。

枸杞丸中加入菊花,主要是為了清熱明目。

枸杞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而菊花則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二者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菊花性涼,可清肝火,而枸杞性平,可補肝腎,二者搭配,可達到清熱而不傷陰,補腎而不助火的效果,是治療肝腎陰虛兼有肝火上炎的常用配伍。

枸杞丸方劑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其補腎壯陽、益精固本的功效。

巴戟天性溫,入腎經,能補腎陽,壯腎氣,並能益精血,固精氣。枸杞丸方劑以補腎益精為目的,加入巴戟天,可以增強其補腎壯陽的功效,提高藥效。

此外,巴戟天還能與枸杞的滋陰作用相輔相成,起到陰陽調和的作用,更利於腎臟的整體健康。

主治功效


枸杞丸主治功效分析

枸杞丸,顧名思義,是以枸杞子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方劑。 枸杞丸的組成包括:

  • 肉蓯蓉:補腎壯陽、強筋骨。
  • 枸杞子:滋陰潤燥、明目養肝。
  • 花椒:溫中止痛、殺菌消炎。
  • 菊花:清熱解毒、平抑肝火。
  • 巴戟天:補腎益精、活血化瘀。

主治功效

綜合多部古籍的記載,枸杞丸的主要功效可歸納為:

  1. 眼目昏暗:這是枸杞丸最明確的主治病症,如《雞峰普濟方》記載「枸杞丸,治眼目昏暗」,《本草簡要方》也提到「治腎虛目昏,或云翳遮睛」。
  2. 補益肝腎:多部文獻皆強調枸杞丸的補益作用,如《奇效良方》的「補精氣」,《聖濟總錄》的「平補」、「益氣補精」、「補真氣,壯丹田,悅顏色,充肌膚」,《証治準繩‧類方》的「補精氣」。
  3. 活血化瘀:如《雞峰普濟方》提及「久服明目活血」。
  4. 治療疝氣:《瘍醫大全》、《續名醫類案》、《肯堂醫論》等書均記載枸杞丸可用於治療木疝,症狀為腹痛,繞臍有形,甚至欲死,屬於肝經病症,需溫補肝腎。

治療原理

枸杞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肝腎同源理論以及對眼科疾病的認識:

  1. 肝腎同源,目為肝竅: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血充足則視物清晰。而肝腎同源,腎精虧虛會導致肝血不足,進而影響視力。枸杞丸中枸杞子、肉蓯蓉、巴戟天皆能補益肝腎,滋養精血,從而改善眼目昏暗的症狀。
  2. 清肝明目:菊花具有清熱解毒、平抑肝火的功效,可以針對肝火上炎所致的眼部不適。
  3. 溫通經絡,活血化瘀:花椒、巴戟天具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眼周的氣血循環,有助於緩解眼部疲勞和不適,同時對於疝氣的治療也有一定作用。
  4. 辨證施治:不同古籍中枸杞丸的配伍略有差異,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例如,《奇方類編》和《救生集》中的枸杞丸加入了小茴香、芝麻、熟地、白朮、甘草等藥,增強了補益脾腎、溫陽散寒的作用,更適用於脾腎陽虛的患者。

總結

枸杞丸是一個以補益肝腎、明目為主,兼具活血化瘀、溫通經絡等功效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眼目昏暗、肝腎虧虛所致的各種症狀,以及某些類型的疝氣。其配方組成和用量會根據不同醫家的經驗和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枸杞1斤(用青鹽2兩,芝麻2兩,小茴香2兩,川椒2兩同炒,候枸杞微黃,去余藥不用),熟乾地黃(酒蒸,焙乾)3兩,白茯苓3兩,白朮3兩,甘菊花3兩。
活血駐顏,暖水臟。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50丸,空心溫酒送下,乾物壓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補肝腎、明目的功效,適合於肝腎不足、眼目昏暗者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 本方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眼睛模糊

相同名稱方劑


枸杞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七。 組成:枸杞子(冬來者佳)、黃精各等分。 主治:補精氣。主治:腎虛精滑。

枸杞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蓯蓉、枸杞、川椒(取紅)、甘菊各等分,巴戟減半。 主治:明目活血。主治:眼目昏暗。

枸杞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枸杞子(9炊9曬)2兩,巴戟天(穿心紫色者,去心)1兩,旋覆花(擇淨)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兩。 主治:肝腎風氣上攻,眼生黑花。

枸杞丸,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八引《衛生家寶》。 組成:木賊1兩(去節,童便浸1宿,淨洗3-5次),枸杞子1兩(炒乾),家菊花1兩(去枝葉),削皮蒼朮3兩(泔水浸1夕,淨洗)。 主治:遠年近日,翳膜遮障,內外障眼。

枸杞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組成: 枸杞丸(《聖濟總錄》卷一八七。)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七。組成:枸杞子10兩,甘菊花4兩,桂(去粗皮)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茯神(去木)1兩,熟乾地黃1兩。主治:補真氣,壯丹田,悅顔色,充肌膚。 。 主治:補真氣,壯丹田,悅顔色,充肌膚。

枸杞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組成: 枸杞丸(《聖濟總錄》卷一八五。)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組成:枸杞子(淨擇)1斤,肉蓯蓉(酒浸,切,焙)8兩,乾棗肉8兩,石斛(去根)8兩,遠志(去心)6兩,菟絲子(酒浸1宿,另搗)5兩,續斷5兩,熟乾地黃10兩,天雄(炮裂,去皮臍)2兩。主治:益氣補精。 。 主治:益氣補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