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睛丸

JU J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七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4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6%
肝經 27%
肺經 18%
脾經 9%
大腸經 9%
腎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菊睛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養肝腎,明目益精: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可以改善肝腎不足導致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問題。
  2. 補益氣血,改善眼部循環:枸杞子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有助於提高視網膜感光度,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減輕眼部疲勞,保護視力。

菊睛丸中加入枸杞子,能夠起到滋養肝腎、明目益精、改善眼部循環的作用,對於治療肝腎陰虛、視力減退、眼乾澀等眼部疾病具有輔助療效。

菊睛丸方劑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益精,滋養肝腎: 巴戟天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強筋骨、利腰膝的功效。眼為肝腎所主,肝腎精血不足會導致視力下降、眼部乾澀等問題。巴戟天可補益肝腎,滋養精血,從根本上改善眼部問題。
  2.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供血: 巴戟天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眼部血液循環不暢,也會導致視力下降、眼部疲勞等問題。巴戟天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供血,有利於眼部組織的營養供給。

菊睛丸中包含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明目的功效。菊花性涼,味甘苦,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降火消炎的作用。

其清熱作用可針對因肝火上炎、熱邪上攻而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而明目作用則能改善眼部疲勞、視力下降等問題。菊花對於風熱目赤、目痛、眼瞼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因此常被應用於治療眼部疾病的中藥方劑中。

菊睛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歸腎、膀胱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視力下降、眼乾澀等症狀,肉蓯蓉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起到改善視力、緩解眼部不適的作用。

二、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肉蓯蓉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眼部微循環,促進血液流通,有利於消除眼部疲勞,緩解眼周組織的淤血狀況,進一步改善視力。

主治功效


菊睛丸主治功效分析

菊睛丸,主要由枸杞子、巴戟天、菊花、肉蓯蓉四味中藥組成。其主要功效為滋補肝腎,明目養血。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眼目昏暗,瞻視不明,視物模糊,眼前常見黑花飛舞,多伴有冷淚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從多部中醫典籍的記載來看,菊睛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肝腎同源理論和五輪學說。

  1. 肝腎同源,精血互化:

    • 中醫認為「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可以互相轉化。肝血不足,則腎精虧虛;腎精不足,亦會導致肝血虧虛。肝開竅於目,肝血充盈才能濡養眼睛,使視物清晰;腎精充足,則能化生精氣,上注於目,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
    • 《一草亭目科全書》提到:「此方專補命門少火,此水中之火不足。蓋水滋肝木,肝通眼竅,是以神水足而神膏養,神光自發,瞳神可保無恙矣。」,說明此方能滋養肝腎,進而達到明目效果。
  2. 五輪學說,脾腎相關:

    • 五輪學說將眼的不同部位分屬於五臟,其中瞳神屬腎,稱為水輪。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氣血充足,能滋養腎精。
    • 《保嬰撮要》、《証治準繩‧幼科》均提到「局方菊睛丸,治脾腎不足,眼花昏暗。」,表明此方亦有補益脾氣的作用,進而滋養腎精。
  3. 藥物功效:

    • 枸杞子: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既能補益肝血,又能滋養腎精,是方中的主藥。
    • 巴戟天: 補腎助陽,強筋健骨。可溫補腎陽,助腎精化生,同時也有強筋健骨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等症狀。
    • 菊花: 清熱解毒,平肝明目。菊花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風熱,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在此方中,菊花主要起到輔助明目的作用。
    • 肉蓯蓉: 補腎益精,潤燥滑腸。肉蓯蓉既能補腎陽,又能益精血,還能潤燥滑腸,有助於改善肝腎陰虛引起的便祕等症狀。
  4. 綜合作用:

    • 四藥合用,共奏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功。通過補益肝腎精血,增強肝腎功能,從而改善眼部供血,營養眼組織,達到治療眼目昏暗、視物模糊等症狀的目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明確指出:「論眼目諸證候,眼目昏暗,視物不明,不腫不痛不赤,亦無翳膜,此內障證候也。或見黑花,或有冷淚者,是脾腎俱虛,不可便服涼藥,只可與明眼地黃丸、菊睛丸...」,進一步驗證了菊睛丸對於肝腎不足型眼疾的療效。

綜上所述,菊睛丸通過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針對性地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眼疾,對於改善視力、緩解眼部不適有較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枸杞子3兩,巴戟(去心)1兩,甘菊花(揀)4兩,蓯蓉(酒浸,去皮,炒,切,焙)2兩。
補不足,強目力。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菊睛丸, 出處:《續本事》卷四。 組成:甘菊花、川芎1兩,甘草1兩,天門冬4兩。 主治:諸般眼患。

菊睛丸, 出處:《局方》卷七。 組成:枸杞子3兩,巴戟(去心)1兩,甘菊花(揀)4兩,蓯蓉(酒浸,去皮,炒,切,焙)2兩。 主治:補不足,強目力。主治:肝腎不足,眼目昏暗,瞻視不明,茫茫漠漠,常見黑花,多有冷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