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丸

五倍丸

WU B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肺經 23%
腎經 23%
胃經 7%
大腸經 7%
脾經 7%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倍子丸方劑中添加巴戟天,主要是基於其補腎壯陽、益精固髓的功效。

巴戟天味甘性溫,入腎、膀胱經,具有溫腎壯陽、補益精血、利水消腫的作用。五倍子丸以補腎壯陽為主,巴戟天能溫腎陽、補腎氣,增強腎臟功能,並能提高精子的生成和活力,進而達到補腎壯陽的目的。

此外,巴戟天也能補益精血,改善因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整體療效。

五倍子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功效。五倍子丸多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症狀,枸杞子的加入有助於補益肝腎,增強藥效。
  2. 緩解藥性燥烈:五倍子味苦澀,性寒,易傷脾胃。枸杞子性平味甘,能緩解五倍子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脾胃的損傷,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五倍丸方劑中包含菊花,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五倍丸主治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菊花可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緩解眼部炎症,達到明目之效。

其二,菊花入肝經,可平肝熄風。五倍丸中也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如黃連、黃芩等,菊花配合這些藥材,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平肝明目,達到治療目赤腫痛的目的。

五倍子丸中加入旋覆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降逆止嘔: 旋覆花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降氣、止嘔的功效。五倍子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疾病,而旋覆花可幫助降逆氣,止咳止嘔,緩解呼吸道症狀。
  2. 宣肺化痰: 旋覆花還具有宣肺、化痰的功效,能幫助清除呼吸道積痰,改善呼吸道通暢。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更有效地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因此,五倍子丸中加入旋覆花,可以有效地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五倍丸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其清熱明目、滋陰潤燥的功效。

蕤仁,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肝明目、滋陰潤燥的功效。五倍丸主治目赤腫痛、羞明畏光、視物模糊等症,而蕤仁能清肝火,降肝陽,改善眼部炎症,並滋養肝腎,潤養眼睛,緩解眼睛乾澀、疲勞等症狀,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清熱明目、滋陰潤燥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倍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五倍丸主治「肝腎久虛」所致眼目諸症,具體表現包括:

  1. 視物昏暗:肝腎精血不足,不能上榮目竅。
  2. 冷淚多:肝虛風動,腎陽不足,固攝無力,淚液清冷自流。
  3. 赤目、翳膜:虛火上炎或風熱乘虛侵襲,致目赤生翳。
  4. 氣暈不睹物:肝腎陰虛,風陽上擾,或氣血失和而現眩暈視障。

此方針對本虛標實之證,以肝腎虧虛為本,風熱、虛火、陽亢為標,通過補益肝腎、清熱明目、收斂固淚三者並行而奏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1. 紫巴戟(去心)1兩

    • 性味歸經:甘辛微溫,入腎經。
    • 作用:溫補腎陽,強筋骨。腎陽得充,則淚液不妄泄(治冷淚),且能助肝血上注於目(改善昏暗)。
  2. 枸杞子2兩

    • 性味歸經:甘平,入肝、腎經。
    • 作用: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直接補充肝腎精血,為治眼昏之要藥。
  3. 菊花3兩

    • 性味歸經:甘苦微寒,入肝經。
    • 作用:清肝明目,疏散風熱。針對標證之目赤、翳膜,兼能平抑虛陽上亢。
  4. 旋覆花4兩

    • 性味歸經:苦辛鹹微溫,入肺、肝、胃經。
    • 作用:降氣化痰,通血脉。此處用之,可能取其「降濁」之功,引虛火下行,兼疏肝鬱滯之氣(治氣暈)。
  5. 蕤仁(湯浸去皮)5兩

    •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肝經。
    • 作用:養肝明目,清熱散結。《本草綱目》謂其「治目赤眦爛、翳膜」,既能補肝血,又能消翳障。

二、配伍特點

  1. 補瀉兼施

    • :巴戟、枸杞補肝腎之精血與陽氣,固本培元。
    • :菊花、蕤仁清肝泄熱,旋覆花降氣化痰,共治標證。
  2. 劑量比例

    • 蕤仁用量最重(5兩),突顯其清熱消翳的主導作用;旋覆花次之(4兩),強化降氣之功;菊花(3兩)清肝,枸杞(2兩)、巴戟(1兩)補虛,形成「清降為主,補益為輔」的結構,符合「久虛夾實」的病機。
  3. 丸劑緩圖

    • 以「陳粟米粥」為丸,取其甘平和胃,防止寒涼傷中,且丸劑適於久服漸補肝腎。

三、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

  1. 補肝腎(巴戟、枸杞)→ 充養目竅精血,改善視昏、冷淚。
  2. 清肝熱(菊花、蕤仁)→ 退赤消翳,兼防虛火耗陰。
  3. 降氣機(旋覆花)→ 調暢氣血,緩解眩暈氣逆。

全方標本同治,以「清降明目」為急,以「補益肝腎」為本,故名「五倍丸」,或取其五味相佐、五臟同治之意。

傳統服藥法


紫巴戟(去心)1兩,枸杞子2兩,菊花3兩,旋覆花4兩,蕤仁5兩(湯浸去皮,別研細)。
上為末,用陳粟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臨臥好茶送下。冷淚多、赤目、翳膜昏暗,可1-2服效。氣暈不睹物,可半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滋補肝腎的功效,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 本方有明目的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療眼部疾病。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胃腸出血眼睛模糊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五倍丸, 出處:《永類鈐方》卷二十一引《全嬰方》。 組成:五倍子(焙)。 主治:小兒大便下血,如腸風臟毒。

五倍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紫巴戟(去心)1兩,枸杞子2兩,菊花3兩,旋覆花4兩,蕤仁5兩(湯浸去皮,别研細)。 主治:肝腎久虛,眼目昏暗,冷淚多,赤目,生翳膜氣暈,不睹物。

五倍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 組成:巴戟天(米泔浸1宿,焙)1兩,乾枸杞子(生用)2兩,旋覆花(生用)3兩,菊花(生用)4兩,蜀椒(去目及閉口,醋2升,慢火煮令醋盡爲度,焙)5兩。 主治:去翳明目。主治:風毒攻眼,內外障。冷淚。

五倍丸,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 五倍丸(《養老奉親》。)出處:《養老奉親》。組成:五倍子2兩,川芎2兩(銼細),菊花2兩,荊芥穗2兩,旋覆花2兩。主治:婦人年老,夏月平補血海,活血去風。 。 主治:婦人年老,夏月平補血海,活血去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