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菊丸
QI J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集驗良方》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7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杞菊丸中加入菊花,主要考量其清肝明目的功效。
菊花味甘苦,性涼,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降火平肝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作用可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而菊花中所含的菊甙、黃酮類物質,則能擴張血管、改善眼部微循環,有助於改善視力疲勞、眼乾澀等問題。
因此,杞菊丸中加入菊花,能與枸杞的補腎益精作用相輔相成,達到清肝明目、滋陰補腎的功效。
杞菊丸中包含枸杞子,主要基於其滋補肝腎、明目養神的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作用。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能有效改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眼部問題。
此外,枸杞子還有補益氣血、延緩衰老的功效,與菊花相配,可更好地發揮滋陰清熱、明目益氣之功效,達到治療肝腎陰虛、目昏視物不清等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杞菊丸主治功效分析
杞菊丸,由菊花與枸杞子兩味藥材組成,為一經典眼科方劑。根據歷代醫家論述,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綜觀《驗方新編》、《御藥院方》、《經驗良方全集》等古籍記載,杞菊丸之功效涵蓋甚廣。其核心主治為目疾,包括內外障、眼有翳暈、視物不明等症狀,亦可預防目疾的發生,甚至有記載可預防中風及疔毒。 諸多古籍都記載其能長期服用,長期服用對眼睛有益。
明目: 這是杞菊丸最主要的功能。菊花具有清肝明目、散風清熱的功效,能改善眼睛充血、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枸杞子則滋腎益肝,補益肝腎精血,從根本上改善眼睛的營養供給,從而達到明目的效果。兩者相配,標本兼治,效果更佳。
預防中風及疔毒: 《驗方新編》中鮑相璈提及服用杞菊丸可“保終身無目疾,更且不中風,不生疔毒”。此說法雖極其誇張,但暗示杞菊丸可能具備一定的預防作用,這可能與枸杞子滋補肝腎,增強體質有關。 由於沒有更多醫學證據佐證,此功效需要更謹慎看待。
治療原理:
杞菊丸的治療原理在於滋陰清熱,補肝明目。
滋陰: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補肝腎的功效,能滋養肝腎陰血,改善因肝腎陰虛所致的目疾。
清熱: 菊花性微寒,具有清肝明目、散風清熱的功效,能清除肝經鬱熱,改善眼部充血、腫痛等炎症反應。
補肝明目: 肝開竅於目,肝血充足,則目得其養,視力自然清晰。杞菊丸通過滋養肝腎,補益肝血,從根本上改善肝臟功能,達到明目的作用。
方劑組成分析:
不同古籍中杞菊丸的組成略有差異,但核心成分始終是菊花和枸杞子。其他藥物如川芎、薄荷葉、蒼朮等,則可能因應不同病症而加減。 以菊花和枸杞子等量組成,取其平補清泄之效。
總結:
杞菊丸作為一味經典的補肝明目方劑,其治療原理清晰,療效得到歷代醫家驗證。其主治目疾的功效確切,尤其對於因肝腎陰虛、肝火上炎所致的視力模糊、眼睛乾澀等症狀療效顯著。 但需注意,古籍記載中部分功效描述誇大,應以現代醫學觀點看待。 實際應用中,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甘菊花1斤(味不苦者,酒浸),枸杞1斤(酒浸,焙)。
終身無目疾,兼不中風不生疔毒。
煉蜜為丸。
每服4-5錢。服之久久有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杞菊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甘菊花(揀淨)2兩,枸杞2兩,川芎1兩,薄荷葉1兩,蒼朮6兩(米泔浸3日,一日一換水,去皮曬乾)。 主治:內外障,眼有翳暈,或無翳,視物不明。
杞菊丸, 出處:《集驗良方》卷四。 組成: 杞菊丸(《集驗良方》卷四。)出處:《集驗良方》卷四。組成:甘菊花1斤(味不苦者,酒浸),枸杞1斤(酒浸,焙)。主治:終身無目疾,兼不中風不生疔毒。 。 主治:終身無目疾,兼不中風不生疔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