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湯

GOU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腎經 33%
肺經 33%
肝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枸杞湯中包含枸杞子,是因為枸杞子本身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可謂是湯方中的靈魂所在。

首先,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養血安神之功效。對於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枸杞子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其次,枸杞子中富含多種營養成分,例如維生素A、C、E、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硒等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成分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衰老。

因此,在枸杞湯中加入枸杞子,不僅能提升湯品的藥效,更能為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達到滋補強壯、延年益壽的效果。

主治功效


枸杞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枸杞湯的應用範圍廣泛,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疾病:

1. 消渴(糖尿病)

  • 《僧深方》、**《聖濟總錄》**等文獻均記載枸杞湯可用於治療消渴,症狀表現為唇乾舌燥、口渴多飲。
  • 治療原理: 枸杞根、石膏、小麥等藥材合用,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消渴症狀。

2. 虛勞

  • 多篇文獻如**《聖濟總錄》《奇效良方》《集驗方》**等記載枸杞湯可治療虛勞諸症,包括骨肉痠疼、少氣乏力、少腹拘急、腰背強痛、心悸、咽乾唇燥、面色無華、食慾減退、嗜臥等。
  • 治療原理: 枸杞湯中多配伍補益藥如人參、黃耆、麥門冬、甘草等,通過補益氣血、滋養陰液,改善虛勞體質,緩解相關症狀。

3. 短氣

  • **《聖濟總錄》**中記載枸杞湯可治療卒短氣,即突然發作的呼吸短促。
  • 治療原理: 枸杞葉具有一定的理氣作用,配伍生薑、大棗,可溫中散寒、調暢氣機,緩解氣短症狀。

4. 眼疾

  • **《聖濟總錄》**記載枸杞湯可治療風邪引起的眼瞼下垂,甚至眼閉難開。
  • **《急救廣生集》**提到枸杞湯沐浴可預防眼部疾病。
  • 治療原理: 枸杞子具有明目功效,外用或內服均有益於眼部健康。

5. 皮膚疾病

  • **《聖濟總錄》**記載枸杞湯可用於治療發背癰疽,表現為熱渴悶亂。
  • 治療原理: 枸杞湯中的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減輕癰疽症狀。

6. 其他

  • **《雞峰普濟方》**記載枸杞湯可淋洗腳氣。
  • **《聖濟總錄》**記載枸杞湯可用於治療風疳齒肉相離、疼痛不得食。
  • **《奇效良方》**記載枸杞湯外用可治療脅破腸出。
  • **《急救廣生集》**記載用枸杞湯沐浴可辟邪、卻病。

總結:

枸杞湯的應用範圍廣泛,主要針對消渴、虛勞、短氣等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病症,枸杞湯中常配伍其他藥材,以達到滋陰清熱、生津止渴、補益氣血、調暢氣機、清熱解毒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枸杞子1錢,肉蓯蓉1錢,茯苓1錢,五味子7分,人參5分,黃耆5分,山梔仁5分,熟地5分,石棗肉5分,甘草5分,生薑1片,燈心1握。
早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腳氣病糖尿病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癤和癰麻疹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妄想狀態四肢麻痺癱瘓嘔吐骨質疏鬆症口乾口渴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身體沉重

相同名稱方劑


枸杞湯, 出處:《雞峰》卷四。 組成:枸杞、荨麻根、枸椒根、蒴藋根各等分。 主治:腳氣。

枸杞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 組成:枸杞枝葉1斤,栝樓根3兩,石膏3兩,黃連3兩,甘草3兩。 主治:消渴或癰疽。

枸杞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 組成:枸杞根(白皮,切)5升,麥門冬3升,小麥2升。 主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煩熱或寒,消渴,舌乾體瘦。

枸杞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 組成:枸杞子(炒)半兩,赤芍藥1兩半,山芋1兩半,升麻1兩半,蒺藜子(炒)2兩,茯神(去木)2兩,防風(去叉)1兩。 主治:風邪客於瞼膚,令眼瞼垂緩,甚則眼閉難開。

枸杞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枸杞根(銼)3分,黃耆(銼)3分,甘草(炙,銼)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粳米1兩。 主治:虛勞,骨肉痠疼,吸吸少氣,少腹拘急,腰背強痛,心中驚悸,咽乾唇燥,面無顔色,飲食減少,憂愁嗜卧。

枸杞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組成:枸杞2兩,黃耆(銼,炒),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川芎1兩,人參1兩,芍藥1兩,茯神(去木)1兩,甘草(炙,銼)1兩,羌活(去蘆頭)1兩,桂(去粗皮)1兩,防風(去叉)3分,半夏(湯洗去滑)1兩半。 主治:肉極虛羸,寒氣所加,體重怠墮,四肢不舉,肢節疼痛,飲食減少,坐卧不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