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養丸

NEI Y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4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6%
肝經 27%
肺經 18%
大腸經 9%
脾經 9%
腎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內養丸中包含肉蓯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補腎,潤腸通便: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大腸經,具有滋陰補腎、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陽痿早洩、腸燥便祕等症狀,肉蓯蓉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提高免疫力: 肉蓯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例如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這些成分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因此,內養丸中加入肉蓯蓉,旨在通過滋補腎陰、潤腸通便,提高人體免疫力,達到改善整體健康狀況的效果。

內養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補腎壯陽:巴戟天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陽、益精血的功效,可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與內養丸補腎填精的功效相契合。
  2. 利水消腫:巴戟天亦具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緩解因腎虛所致的水腫,有助於改善身體的整體狀態。

因此,內養丸中加入巴戟天,不僅能增強其補腎壯陽的功效,更能促進利水消腫,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內養丸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內養丸多用於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暈目眩等症狀,而菊花能清肝火,降肝氣,疏風散熱,有助於緩解眼部不適,改善視力,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此外,菊花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輔助治療感染導致的炎症。

內養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其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

枸杞子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補氣養血之效。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C、鐵、鋅等,能有效改善肝腎虛損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目眩、視力模糊、失眠多夢等症狀。

此外,枸杞子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對於改善體質,增強身體抵抗力也有幫助。因此,內養丸中加入枸杞子,能起到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改善體質的功效。

主治功效


內養丸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內養丸由肉蓯蓉、巴戟天、菊花、枸杞子四味藥材組成,主治「本臟虛風,皮膚瘡腫」。此方劑功效的核心在於補益腎元,兼顧清熱疏風

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藥物各司其職,共同作用於治療「本臟虛風,皮膚瘡腫」:

  • 補腎益精,固本培元: 肉蓯蓉與巴戟天為方中君藥,皆為補腎壯陽之要藥。肉蓯蓉補腎益精血,固元氣,溫而不燥,適合腎陽不足者;巴戟天補腎強筋,壯陽益精,活血通經,能更好地提升腎陽之氣。兩藥合用,能從根本上補益腎元,提升人體正氣,從而抵禦外邪侵襲。

  • 清熱疏風,解毒消腫: 菊花性味辛涼,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的功效,能清泄因腎虛導致的虛火,並兼具疏散風邪的作用。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養血,亦能起到輔助清熱的作用,並能更好地滋養腎陰,平衡陰陽。 菊花和枸杞子作為臣藥,協同君藥,使補腎之力不致偏燥,避免出現陰虛火旺的情況,並兼顧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臟虛風,皮膚瘡腫」之症,其根本病機在於腎虛,導致元氣不足,衛外不固,外邪乘虛而入,造成風邪客於肌膚,形成皮膚瘡腫。內養丸正是通過補益腎氣,提升正氣,並兼顧清熱疏風,以達到治療此症的目的。 方中選用補腎藥為君,清熱藥為臣,整體組方思路為扶正祛邪,標本兼治。 藥物配伍精妙,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傳統服藥法


肉蓯蓉(酒浸,焙乾)2兩,巴戟天(去心,炒)1兩,菊花1兩,枸杞子(炒)1兩。
春、秋,枸杞、菊花加1倍;冬、夏,蓯蓉、巴戟加1倍。
固濟丹田。益壽,清頭目,駐顏潤發,補五臟,填骨髓,續絕傷,黑鬢發,和血駐顏,輕身健體,聰耳聽。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空心、午時、臨臥鹽酒嚼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內養丸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腎陰虛、肝血虛、風邪入侵等症狀,可以服用內養丸進行治療。但是如果沒有這些症狀,不建議服用內養丸。

相同名稱方劑


內養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組成:肉蓯蓉(酒浸,焙乾)2兩,巴戟天(去心,炒)1兩,菊花1兩,枸杞子(炒)1兩。 主治:固濟丹田。益夀,清頭目,駐顔潤發,補五臟,填骨髓,續絕傷,黑鬢發,和血駐顔,輕身健體,聰耳聽。主治:本臟虛風,皮膚瘡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