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

肉蓯蓉

ROU ZONG RONG

  • 英文名稱:Cistanche liesertdcoia Y. C. Ma Herba Cistanches Deserticolae Fleshy Stem of Broomrape
  • 別名:肉松蓉,馬足,金筍,縱蓉,肉鬆蓉,馬芝,寸蕓,黑司令,大蕓,地精
  • 來源:列當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肉蓯蓉帶鱗葉的肉質莖。多於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採挖,除去花序,切段,曬乾。
  • 道地藥材:甘肅, 新疆, 青海, 陜西, 寧夏, 內蒙古, 蒙古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肉蓯蓉的傳統功效


1. 益精

肉蓯蓉,自古以來即以其「益精」功效聞名,其作用機理,從古代醫籍中可窺見一二。

《神農本草經》將肉蓯蓉列為上品,指出其「益精氣,多子」。此處的「益精氣」,並非單純指增加精液量,而是涵蓋了整體腎精的充盈與旺盛。 「多子」則更進一步說明其提升生殖能力的作用,這與腎精的充盈密切相關,古人認為腎藏精,精足則生育力強。

《本草匯言》則更詳細地描述了肉蓯蓉益精的特性。其認為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命門為腎之陽氣,腎氣是人體先天之本,精血則是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 書中指出肉蓯蓉是「平補之劑」,強調其溫和的滋補特性,不同於一些峻猛的藥物,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 此「平補」的特性,使其能溫和地滋養腎氣、補益精血,從而達到益精的目的,不致於產生過於亢奮或虛火上炎等副作用。「從容之名」更點明其作用溫和,循序漸進。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肉蓯蓉的益精功效,是通過溫和地滋補腎陽、充盈腎精、改善精血來實現的。其平補的特性,使其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補益藥物,在提升生育能力和整體身體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 補腎

肉蓯蓉,作為一味著名的補腎中藥,其功效自古以來即為醫家所重視。從古代醫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窺見其補腎之道的精妙之處。

《神農本草經》將肉蓯蓉列為上品,並指出其能「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此處所言,已涵蓋了肉蓯蓉補腎的廣泛作用,不僅能治療因勞損引起的各種疾病,更能從根本上滋養五臟,尤其強壯腎陰,益精填髓,對於提升生育能力亦有裨益,並特別指出其對婦人的益處。這說明古代醫家已認識到肉蓯蓉在男女腎虛方面的療效。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闡述了肉蓯蓉補腎的特性:「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藥也。」命門為腎之根本,此處點明肉蓯蓉能直接滋養腎臟的根本元氣。文中更精準地描述了其補腎方式:「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說明肉蓯蓉的補益作用溫和緩慢,不燥不烈,不會產生副作用,是一種「平補」的藥物,故有「從容」之名。這與現代醫學所推崇的「溫補」理念相符,強調的是循序漸進的調養,而非急功近利地猛攻腎氣。 針對男性陽痿,女性衝任失調等症狀,肉蓯蓉都能起到溫和調理的作用,使氣血陰陽趨於平衡。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充分體現了肉蓯蓉溫和、平補的腎臟功效,其對腎陰腎陽的雙向調節,以及對精血的滋養作用,使其成為歷代醫家治療腎虛的重要藥物。

3. 補氣

肉蓯蓉,一味獨具補益功效的中藥,其補氣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古代典籍中,我們可窺見其補氣的機制與臨牀應用。

《神農本草經》將肉蓯蓉列為上品,並指出其「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此處「補中」一詞,指其能補益人體的元氣,也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整體生命力。 它並非單純針對某一臟腑的氣虛,而是能整體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這與現代醫學中某些免疫調節劑的作用有相通之處。 此外,其「養五臟,強陰,益精氣」也從側面反映了其補益元氣的功效,元氣充足,則五臟功能健全,陰陽平衡,精氣充盈。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闡述了肉蓯蓉補氣的特性:「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藥也。」命門為先天之本,腎氣為生命之源,精血則為人體活動的能量基礎。肉蓯蓉通過滋補腎氣,從根本上提升人體的氣血,達到補益的效果。 文中更強調其「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說明肉蓯蓉的補益作用溫和緩慢,不燥不烈,適合氣虛體弱者長期服用,不會產生副作用。其「平補之劑」的特性,也使其適用於男女不同體質的氣虛問題,如男子陽虛,婦人陰虛等。

總而言之,古代典籍中對肉蓯蓉補氣功效的描述,既體現了其整體性的補益作用,又突出了其溫和、平補的特點,為我們理解和應用肉蓯蓉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其補氣並非激烈的快速提升,而是溫和地滋養,從根本上提升人體的活力。

4. 補陽

肉蓯蓉,一味獨具補陽功效的中藥,其作用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尤以《神農本草經》與《本草匯言》的論述最為精要。

《神農本草經》中,將肉蓯蓉列為上品,其功效著重於「補中」,並能「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此處的「補中」,並非單指脾胃,而是指人體整體之元氣,而「強陰,益精氣」則直接點明其補陽的根本作用,更進一步指出其對於生殖系統的滋補功效,有助於男性精氣充盈,女性孕育後代。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闡述了肉蓯蓉補陽的特性與機制。書中指出其「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藥也」。命門為先天之本,腎氣為人體陽氣之根本,肉蓯蓉正是通過滋補腎氣來達到補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該書強調了肉蓯蓉的「平補」特性:「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這說明肉蓯蓉的補陽作用溫和、緩慢,不致於產生燥熱等副作用,因此具有「從容」之效,適合長期服用調理身體。 與其他峻猛的補陽藥材相比,肉蓯蓉更顯其溫和與持久之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肉蓯蓉具有溫和補陽、滋養腎氣、益精補血的功效,適用於因腎陽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其溫和的特性使其成為一種長期調理的理想選擇。

肉蓯蓉的古代典籍


肉蓯蓉的現代功效


1. 免疫調節

肉蓯蓉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免疫調節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增強吞噬細胞活性: 肉蓯蓉的水提液能顯著增強小鼠腹腔內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這表示它能提升免疫系統清除異物和病原體的能力。
  2. 促進體液免疫反應: 肉蓯蓉能增加溶血素和空斑形成細胞 (PFC) 的數值。PFC 是分泌抗體的B細胞,溶血素則參與補體活化反應。這表明肉蓯蓉能增強體液免疫,提升抗體的生成能力。
  3. 調節細胞內 cAMP/cGMP 比值: 肉蓯蓉可使巨噬細胞內 cAMP 水平上升,cGMP 水平下降,導致 cAMP/cGMP 比值升高。cAMP 和 cGMP 是細胞內的第二信使,參與調節多種生理功能,包括免疫反應。這種比值的改變可能與肉蓯蓉的免疫調節作用有關。
  4. 增強免疫器官功能: 肉蓯蓉能增加免疫器官(如胸腺和脾臟)的重量,並增加淋巴細胞對 3H-TdR 的摻入量。3H-TdR 的摻入代表細胞的 DNA 合成活性,暗示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增強。此外,它也能增強綿羊紅細胞致敏小鼠的遲發型超敏反應 (DTH)。
  5. 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 E 花環形成率: 肉蓯蓉能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人淋巴細胞的 E 花環形成率。淋巴細胞轉化率反映了淋巴細胞受到刺激後活化的程度,E 花環形成率則與 T 淋巴細胞的活性有關。
  6. 增加抗體分泌細胞功能: 研究表明,肉蓯蓉能增加小鼠脾細胞對綿羊紅細胞的 IgM 空斑形成細胞 (PFC),並且這種增加與劑量呈正相關。這進一步證實了肉蓯蓉能促進體液免疫反應。
  7. 肉蓯蓉多糖 (CDPS) 的作用: CDPS 能增加小鼠脾、胸腺淋巴細胞的增殖反應,並且在體外實驗中,於特定濃度範圍內,能單獨或協同 ConA、PHA 促進小鼠胸腺淋巴細胞增殖。CDPS 也能顯著提高小鼠脾淋巴細胞分泌 IL-2 的能力,並對小鼠胸腺 T 細胞具有功能調節作用。IL-2 是一種重要的細胞激素,能促進 T 淋巴細胞的增殖和活化。

2. 其他功效

性功能及內分泌調節方面:

  • 肉蓯蓉作用機制類似雌激素,能夠促進垂體特定細胞的增生,並促進卵巢孕激素分泌。
  • 能增強性腺軸上雌激素及孕激素受體的表達,同時抑制卵巢及間質的IL-2受體表達,暗示肉蓯蓉可能透過調節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來發揮作用。
  • 具有增強下丘腦-垂體-卵巢促黃體功能的效果,提升垂體對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RH)的反應性以及卵巢對黃體生成素(LH)的反應性。
  • 肉蓯蓉甙類化合物(如肉蓯蓉甙A和Cs-5)能對抗因懸吊應激造成的雄性小鼠性功能低下,增加其交配行為(舔吻、爬跨、交配、射精等)的頻率,並減少錯誤行為,顯示其能提高性功能和記憶力。
  • 可升高下丘腦去甲腎上腺素(NA)水平和多巴胺/二羥苯乙酸(DA/DOPAC)比值,提示可能影響垂體內分泌功能。

強身健體及抗疲勞方面:

  • 肉蓯蓉能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降低負荷運動後血清肌酸激酶的升高幅度,電鏡觀察顯示安靜時肌糖原豐富,運動後線粒體數量增多、體積增大且嵴完整,未觀察到空泡狀巨線粒體。提示肉蓯蓉能增加糖原儲備,減少運動後肌肉蛋白質分解,促進線粒體適應性肥大與增生,以滿足肌肉收縮和康復所需能量。
  • 對於羥基脲造成的陽虛小鼠模型,肉蓯蓉能顯著提升肝、脾中DNA的合成水平。
  • 具有增強體力、抗疲勞的功效。

消化系統方面:

  • 肉蓯蓉水溶液能縮短小鼠排便時間,引起大鼠胃底條和豚鼠迴腸條的收縮,且該作用可被阿托品抑制,推測肉蓯蓉含有擬膽鹼活性成分,可能與其通便作用有關。
  • 肉蓯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甜菜鹼結構與膽鹼極為相似,因此推測其潤腸通便機制可能與甜菜鹼有關。
  • 能提高小鼠小腸推進功能,增強腸蠕動,抑制小鼠大、小腸對水分的吸收。
  • 潤腸通便的有效成分可能包含無機離子和多糖類。

其他方面:

  • 具有激活腎上腺釋放皮質激素的作用。
  • 能降低麻醉動物的血壓。
  • 具有抗環磷酰胺誘發的突變作用。
  • 能延長動物的皮膚衰老,增加皮膚羥脯氨酸含量,增加膠原纖維含量,增強皮膚彈性。
  • 具有保肝作用,能防止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肝中毒,抑制CCL4誘導的穀草轉氨酶(GOT)及穀丙轉氨酶(GPT)升高,調整肝細胞超微結構,促進蛋白質合成。
  • 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肌缺血、改善末梢血紅細胞形態、促進排尿、降低血中尿素氮(BUN)含量的作用。

3. 抗氧化

中藥肉蓯蓉的抗氧化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延長壽命: 果蠅實驗證明,肉蓯蓉能顯著延長果蠅的壽命、半數致死天數和最高壽命,暗示其具有延緩衰老的潛力。
  2. 改善衰老組織結構: 透射電鏡觀察顯示,肉蓯蓉能明顯改善實驗性小鼠衰老模型肝細胞核線粒體體積縮小以及大腦皮質中央前回血管基底膜增厚等超微結構的變化,表明其對衰老引起的組織結構損傷具有修復作用。
  3. 增強SOD活性,降低脂褐質含量: 肉蓯蓉能顯著增強小鼠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並顯著降低小鼠心肌脂褐質含量。SOD是一種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清除體內自由基;脂褐質則是一種衰老指標,其含量降低表明肉蓯蓉具有抗衰老作用。
  4. 抑制脂質過氧化: 肉蓯蓉的醇提物在體外溫育體系中能明顯抑制大鼠的腦、肝、腎、睪丸組織勻漿過氧化脂質的生成,且呈現良好的量效關係。脂質過氧化是自由基攻擊細胞膜上的不飽和脂肪酸所造成的連鎖反應,肉蓯蓉的抑制作用表明其能有效阻止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害。
  5. 提高機體應激能力: 肉蓯蓉能提高機體應激能力,直接或間接消除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害,表明其具有增強機體自身抗氧化防禦能力的作用。
  6. 抑制B型單胺氧化酶活力: 肉蓯蓉能抑制B型單胺氧化酶的活力,此酶參與神經遞質的代謝,其活性降低可能與抗衰老及神經保護作用相關。

4. 興奮中樞神經

肉蓯蓉的興奮中樞神經功效,主要體現在對大鼠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水平的影響上。研究表明,肉蓯蓉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大鼠下丘腦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5-羥基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5-HIAA)的含量。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加去甲腎上腺素與二羥基苯乙酸(DOPAC)的比值。DOPAC是多巴胺的代謝產物,NE/DOPAC比值的升高可能反映了去甲腎上腺素的合成增加,代謝減少,或者兩者兼有,提示肉蓯蓉可能促進去甲腎上腺素的活性。此外,肉蓯蓉乙醇提取物對紋狀體二羥基苯乙酸(DOPAC)也有一定的增加作用,這也提示其可能影響紋狀體的多巴胺能系統。

肉蓯蓉水煎液也能顯著影響大鼠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它能使可的松致陽虛大鼠及正常大鼠的多巴胺(Dopamine, DA)含量升高,同時使3,4-二羥基苯乙酸(DOPAC)下降。多巴胺是重要的神經遞質,參與運動、獎勵和動機等過程。DOPAC的下降進一步支持了肉蓯蓉可能抑制多巴胺代謝,從而提高多巴胺水平的觀點。此外,肉蓯蓉水煎液還能使正常大鼠的5-羥色胺(Serotonin, 5-HT)升高,並使多巴胺/3,4-二羥基苯乙酸及5-羥色胺/5-羥基吲哚乙酸(5-HT/5-HIAA)比值升高。5-HT的升高表明肉蓯蓉可能影響血清素能系統,而5-HT/5-HIAA比值的升高則表明5-HT的代謝可能受到抑制,提升腦內5-HT的活性。參考資料也指出,肉蓯蓉可能抑制下丘腦單胺氧化酶(MAO)的活性,這也是它可能影響單胺類神經遞質水平的一個潛在機制,因為MAO是分解單胺類神經遞質的重要酶。

最後,研究也顯示,肉蓯蓉可以提高利血平化小鼠下丘腦的NE、紋狀體的DA和腦幹的5-HT的含量,並能降低5-羥基吲哚乙酸含量。利血平會耗竭腦內的單胺類神經遞質,而肉蓯蓉能逆轉利血平的作用,更進一步支持了其促進單胺類神經遞質活性,從而可能產生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

綜上所述,肉蓯蓉可能通過影響多種單胺類神經遞質(包括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5-羥色胺)的合成、代謝和釋放,以及抑制單胺氧化酶的活性等多種機制,產生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

5. 潤腸通便

中藥肉蓯蓉潤腸通便的現代藥理分析:

肉蓯蓉之所以能潤腸通便,主要歸功於其活性成分,特別是肉蓯蓉素。 肉蓯蓉素的作用機制涉及多個層面,共同促成排便的順暢。

首先,肉蓯蓉素能夠增強腸胃的蠕動,這種蠕動的增強加速了腸道內容物的推進速度,減少了糞便在腸道中滯留的時間。 此外,肉蓯蓉素還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充足的消化液有助於軟化糞便,使其更易於通過腸道。

更重要的是,肉蓯蓉素可以降低腸道對水分的吸收。 腸道減少對水分的吸收,意味著更多的水分保留在糞便中,使其保持濕潤和鬆軟,從而更容易排出。

此外,肉蓯蓉還能改善胃腸道菌群的平衡,具體表現為增加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同時抑制有害菌的生長。 健康的腸道菌群有助於維持腸道環境的穩定,並能間接促進腸道的蠕動功能,從而緩解便秘。

總而言之,肉蓯蓉通過肉蓯蓉素的多重作用,包括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降低腸道水分吸收以及改善腸道菌群,最終實現潤腸通便的效果。

6. 保肝利膽

肉蓯蓉的保肝利膽作用,現代藥理研究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苯乙醇苷類化合物,如松果菊苷和肉蓯蓉苷B。這些活性成分展現出顯著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應激對肝細胞的損害,從而減少肝臟癌變風險。

其抗炎特性亦顯著,能抑制炎症因子釋放,減輕肝臟炎症反應,促進受損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此外,肉蓯蓉能調節肝膽代謝,透過改善脂質代謝紊亂來降低血脂,減少肝臟脂肪堆積,對預防和改善脂肪肝具有潛在效益。其保護肝細胞膜的完整性,並透過維持肝臟解毒酶活性,進一步強化肝臟抵禦多種外源性或內源性毒素的能力,從根本上保護肝臟免受損傷。這些作用機制共同闡釋了肉蓯蓉在肝臟保健及輔助治療肝膽疾病方面的潛力。

7. 提升免疫力

肉蓯蓉富含多糖、皂苷等活性成分,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能顯著提升免疫力。這些化合物可刺激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等免疫細胞活性,從而增強機體對抗病毒與細菌的能力。此外,肉蓯蓉亦具優異的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減少自由基損害,於分子與細胞層面強化人體整體免疫功能。

肉蓯蓉的炮製


肉蓯蓉片製備步驟

  1. 除去雜質
  2. 洗凈
  3. 潤透
  4. 切厚片,厚度約3mm
  5. 乾燥

肉蓯蓉片性狀

  • 不規則形切片
  •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見肉質鱗葉
  • 切麵黃棕色、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淡棕色或棕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不規則的波狀環紋,或排成條狀而散列
  • 氣微,味甜、微苦

肉蓯蓉片鑒別

  • 取本品1.5g,照上述[鑒別](1)、(2)、(3)項試驗,應顯相同的結果。

酒蓯蓉製備

  • 取凈肉蓯蓉片,照酒燉或酒蒸法(附錄Ⅱ D)燉或蒸至酒吸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肉蓯蓉注意事項重點

  1. 胃腸虛弱者忌服:肉蓯蓉性溫熱,胃腸虛弱者服用後容易引起腹瀉、便溏等不適症狀。
  2. 相火旺者忌服:肉蓯蓉有壯陽補腎的功效,相火旺盛者服用後容易加重火氣,出現口乾舌燥、失眠等症狀。
  3. 腎中有熱者忌服:肉蓯蓉溫補腎陽,腎中有熱者服用後容易加重熱症,出現腰痠腰痛、小便赤黃等症狀。
  4. 強陽易興而精不固者忌服:肉蓯蓉有強陽補腎的功效,強陽易興而精不固者服用後容易導致精液外洩,影響生育。
  5.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孩和老年人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孩和老年人屬於特殊人羣,肉蓯蓉的藥性較強,建議慎用或避免使用。
  6. 同時服用某些藥物應諮詢醫生:肉蓯蓉與某些藥物(如抗凝血劑、降血糖藥、免疫抑制劑等)存在相互作用,同時服用可能引起不良反應或影響藥效,因此需要在使用前諮詢醫生的意見。
  7. 長期使用或劑量過大應注意:長期使用或劑量過大的肉蓯蓉容易增加腎臟負擔,加重現有的腎臟疾病。
  8. 忌經鐵器:肉蓯蓉不宜與鐵器接觸,以免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
  9. 忌銅、鐵:肉蓯蓉忌諱銅、鐵器皿,以免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
  10. 火盛便閉、心虛氣脹者禁用:火盛便閉、心虛氣脹者服用肉蓯蓉容易加重不適症狀,應禁用。

肉蓯蓉相關的方劑


肉蓯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腰痛遺精耳鳴損傷貧血虛弱感冒脂肪肝

肉蓯蓉含有的化學成分


肉蓯蓉甙A(Cistanoside A), 肉蓯蓉甙B(Cistanoside B), 肉蓯蓉甙C(Cistanoside C), 肉蓯蓉甙H(Cistanoside H), 洋丁香酚甙(Acteoside), 2-乙酰基洋丁香酚甙(2-Acetylacteoside), 海膽甙(Echinacoside), 鵝掌楸甙(Liriodendrin), 8-表馬錢子甙酸(8-Epiloganic acid), 胡蘿蔔甙(daucosterol), 甜菜堿(betain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甘露醇(Mannitol),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纈氨酸(Valine), 亮氨酸(Leuc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賴氨酸(Lysine), 蘇氨酸(Threonine), 琥珀酸(succinic acid), 多糖類(Polysaccharide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