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劉刺史丸中包含肉蓯蓉,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補腎壯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效。方中以其補腎填精,助陽氣,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補腎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 潤腸通便: 肉蓯蓉亦能潤腸通便,改善因腎虛引起的便祕,使藥物更易於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功效與方中其他潤腸藥材相互配合,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劉刺史丸中的[覆盆子],主要用於補腎固精、養肝明目。覆盆子具有補腎固精、養肝明目的作用,能夠改善由腎虛引起的症狀,如腰膝酸軟、視力模糊等。其加入在[劉刺史丸]中,有助於增強腎功能和視力保護。
劉刺史丸中的[蛇牀子],主要用於祛風除濕、止癢。蛇牀子具有祛風除濕、止癢的作用,對於改善皮膚病症、濕疹等有良好療效。其加入在[劉刺史丸]中,有助於減少不適感,促進皮膚健康。
劉刺史丸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益精,固精縮尿:菟絲子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之功效。劉刺史丸主治腎虛精虧、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菟絲子可以補益腎氣,固攝精氣,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 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菟絲子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如山藥、肉桂、覆盆子等,具有協同作用。菟絲子可以補腎益精,與山藥、覆盆子等藥物共同滋養腎陰,而肉桂等藥物可以溫腎助陽,共同改善腎虛陽痿等症狀。
劉刺史丸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嘔止瀉:海螵蛸性寒,味甘鹹,入脾、胃經。其具有收斂止嘔、固澀止瀉之功效,可緩解因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以及脾虛泄瀉、大便溏薄等症狀。
- 安神定驚:海螵蛸還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功效,可緩解因心神不寧、驚悸不安所致的失眠、心慌等症狀。
劉刺史丸中加入海螵蛸,可有效提高藥方止嘔止瀉、安神定驚之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劉刺史丸方中包含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斂肺止咳: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之效。劉刺史丸主治肺虛久咳,五味子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配合方中其他藥物,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 固腎精:五味子能益腎固精,補腎氣。劉刺史丸中常與補腎固精的藥物合用,如熟地黃、山藥等,有助於增強腎氣,提高機體抵抗力,從根源上改善咳嗽症狀。
劉刺史丸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養血潤燥之效。劉刺史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病症,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有助於緩解疼痛,恢復功能。
- 補血益氣:當歸亦有補血益氣的功效。劉刺史丸中常與其他補氣藥材配合使用,以達到補血益氣、扶正祛邪的作用,改善患者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劉刺史丸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行氣: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解鬱之效。劉刺史丸主治頭風頭痛、鼻塞不通、齒痛耳鳴等症,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頭部血液供應,減輕頭風頭痛、鼻塞不通等症狀。
- 升陽散寒: 川芎具有升陽散寒的功效,可改善陽氣不足、寒氣凝滯導致的頭部不適。劉刺史丸中加入川芎,可協同其他藥材,溫陽散寒,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
劉刺史丸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能緩解因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如胸脅疼痛、腹痛、頭疼等。
-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入肝經,能養血柔肝,和解肝脾,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在劉刺史丸中,白芍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劉刺史丸方中含有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解表散寒:防風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劉刺史丸主治風寒感冒,症見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防風能疏散外邪,使寒邪從表而出,達到解表散寒的作用。
二、止咳平喘:防風亦能止咳平喘,對於風寒咳嗽、喘息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劉刺史丸中配伍其他止咳平喘藥物,防風則起到輔助作用,增強藥效。
劉刺史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性寒,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痢,適用於濕熱蘊結、腸胃不適等症。劉刺史丸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黃芩可有效清熱燥濕,改善濕熱症狀。
- 瀉火解毒: 黃芩具有解毒功效,能清泄肺胃之火,適用於熱毒熾盛、瘡瘍腫毒等。劉刺史丸中加入黃芩,可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緩解濕熱所致的局部炎症反應。
劉刺史丸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止痛: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止痛的功效。方中以艾葉配伍其他藥材,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
二、散寒除濕:艾葉亦具散寒除濕之效。方中加入艾葉,可溫陽散寒,化濕止痛,用於治療因寒濕凝滯所致的疼痛。
總而言之,劉刺史丸中加入艾葉,可發揮其溫經止痛、散寒除濕的功效,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狀。
劉刺史丸中加入牡蠣,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平肝潛陽: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靜安神之效。對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心煩失眠等症狀,牡蠣能有效抑制肝陽亢盛,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 軟堅散結: 牡蠣具有軟堅散結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疾病。劉刺史丸中加入牡蠣,有助於緩解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瘰癧等病症。
主治功效
劉刺史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魯府禁方》記載,劉刺史丸主治赤白帶下,且具有「不寒不熱,得其平和,助陰生子」的特性。
治療原理分析:
劉刺史丸的配方組成中,各藥材的功效相互協調,共同發揮作用:
補腎固精: 肉蓯蓉、覆盆子、菟絲子皆為補腎藥,可以滋補腎臟,益精填髓。其中肉蓯蓉溫補腎陽,覆盆子固精縮尿,菟絲子補腎益精,三者合用,能增強腎臟封藏功能,改善生殖系統機能。
燥濕止帶: 蛇床子、海螵蛸、防風、黃芩具備燥濕功效。蛇床子外用可燥濕殺蟲,內服能溫腎助陽;海螵蛸收斂止血,燥濕止帶;防風祛風除濕;黃芩清熱燥濕。此四味藥協同作用,可以消除體內濕邪,減少帶下分泌。
活血調經: 當歸、川芎、白芍均有活血調經之效。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川芎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三者合用,可以改善氣血運行,調節月經週期,減輕相關症狀。
收斂固澀: 牡蠣、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牡蠣重鎮安神,潛陽固澀,收斂止帶;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兩者配伍,可以增強固澀止帶的效果。
溫經散寒: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可作為輔助藥物,增強療效。
綜上所述,劉刺史丸的配方以補腎固精為主,兼以燥濕止帶、活血調經、收斂固澀,從而達到治療赤白帶下的目的。其「不寒不熱,得其平和」的特性,說明該方劑性質溫和,適合多數患者使用。且「助陰生子」的描述,暗示該方劑對女性生殖健康有益,可能有助於提高受孕機會。
傳統服藥法
肉蓯蓉(酒洗)1兩3錢,覆盆子(去蒂)1兩2錢,蛇床子1兩2錢,菟絲子(酒制)1兩2錢,烏賊骨8錢,五味子6錢,當歸(酒洗)1兩2錢,川芎1兩1錢,白芍1兩,防風6錢,黃芩5錢,艾葉3錢,牡蠣8錢(鹽泥固濟煨透,去泥,研)。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30或40丸,早、晚青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劉刺史丸, 出處:《魯府禁方》卷三。 組成:肉蓯蓉(酒洗)1兩3錢,覆盆子(去蒂)1兩2錢,蛇床子1兩2錢,菟絲子(酒制)1兩2錢,烏賊骨8錢,五味子6錢,當歸(酒洗)1兩2錢,川芎1兩1錢,白芍1兩,防風6錢,黃芩5錢,艾葉3錢,牡蠣8錢(鹽泥固濟煨透,去泥,研)。 主治:赤白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