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蕬子

菟蕬子

TU SI ZI

  • 英文名稱:Cuscuta chinensis Lam. Semen Cuscutae Chinensis Chinese Dodder Seeds
  • 別名:蘿絲子,纏龍子,黃網子,黃灣子,無娘藤,黃藤子,菟絲子,吐絲子,無根草,豆鬚子,無娘藤米米,豆須子,豆寄生,龍鬚子,黃絲,菟絲實,黃蘿子,金黃絲,龍須子,黃絲藤,菟絲子
  • 藥品來源:本品採用的原料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學名:Cuscuta chinensis Lam.)的成熟種子,經過精心處理。在秋季當果實達到成熟的最佳時期,整株植物被收割。隨後,通過自然的日曬方式使植株完全乾燥,接著小心翼翼地打落種子,並進行篩選,以剔除任何残留的雜質,確保所得種子的純淨與品質。
  • 道地藥材:河北, 甘肅, 新疆, 陝西, 雲南, 四川, 廣東, 遼寧, 吉林, 山東,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福建, 台灣, 寧夏
  • 生長環境:路邊, 山坡, 路旁, 荒地, 田邊, 路邊荒地, 山坡向陽處, 灌木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菟蕬子的傳統功效


1. 補腎

菟絲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為補腎要藥,其功效並非單純的「補」,而是兼具溫煦、滋養、通絡等多方面作用。

《本草匯言》認為菟絲子「補腎養肝,溫脾助胃」,並強調其「補而不峻,溫而不燥」,能針對不同體質和病症發揮作用,無論虛實寒熱濕燥皆可應用,與其他藥物性質截然不同,不會像黃柏、知母過於寒涼,或肉桂、益智過於燥熱,或蓯蓉、鎖陽過於滋膩,造成負面影響。其「續絕傷,益氣力,明目精」的功效,皆源於其補腎養肝、溫理脾胃的本質。

《本草新編》則更進一步說明菟絲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專用」,尤其針對心、肝、腎三經齊病,水火兩虛的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其單味應用或配合人參、熟地等藥物,能有效改善夜夢不安、目昏、乏力等症狀。

《本經逢原》指出菟絲子「祛風明目」,作用於肝腎氣分,其溫和黏膩的特性,與杜仲相似,都能壯筋骨、暖腰膝,並能有效治療遺精、小便不利等症狀。 針對老人肝腎氣虛、腰痛膝冷等症狀,更可與補骨脂、杜仲同用。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藥性角度闡述菟絲子功效,認為其辛味能「潤」腎,與一般辛香燥熱之物不同,是補益脾腎肝三經的要藥。 其「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的功效,正是因為它能補益三經,使氣血充足,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本草正義》更將菟絲子推崇為「養陰通絡上品」,強調其「陰中有陽,守而能走」,與其他滋陰藥物不同,不會造成膩滯。其滋補的同時,又能宣通百脈,溫運陽和,並能柔潤肌膚,長期服用可使陰液充足,明目益神。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菟絲子補腎功效的描述,體現了其溫和、多方面的作用機制,並非單純的填補腎精,而是通過溫煦腎陽、滋養腎陰、調和氣血等多種途徑,達到全面提升腎臟功能的目的。

2. 補氣

菟絲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補氣功效並非單純意義上的「益氣」,而是透過滋養臟腑,間接提升整體氣機的運作。

《本草匯言》指出菟絲子「補腎養肝,溫脾助胃」,其補益之性溫和,不峻不燥,能根據體質寒熱虛實調整作用,不像其他藥物具有單一方向的峻猛之性。此處的「補」,更著重於整體陰陽平衡的調整,從而使氣血得以充足。

《本草新編》則強調菟絲子可單味或重用,尤其針對心、肝、腎三經虛損者,能有效改善失眠多夢、遺精等症狀。這說明菟絲子對氣虛所致的臟腑功能失調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補益之效能能深入三焦,調和氣血。 此書提及菟絲子能與人參、熟地等藥材合用,更能發揮奇效,顯示其補氣功效在複方中也能充分體現。

《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地闡述了菟絲子補益脾、腎、肝三經的機理。它認為菟絲子能「益氣力」、「肥健人」,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氣血補充,而是透過補益脾腎肝三臟,使氣血生化有源,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脾主運化,腎主藏精,肝主疏泄,三者協調則氣血充盈,精力旺盛。

綜上所述,菟絲子的補氣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氣」,而是通過溫補脾腎肝三經,調整陰陽平衡,促進氣血生化,從而達到益氣、強身健體的目的。古代醫籍對其功效的描述,也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其溫和而有效的補氣作用。

3. 補陽

菟絲子,古稱菟蕬子,歷代醫家皆認為其具有補陽之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燥熱助陽,而是溫和滋補,兼顧陰陽。

《本草匯言》中指出菟絲子「補而不峻,溫而不燥」,這與其他一些補陽藥材有所區別。例如,黃柏、知母苦寒泄腎;肉桂、益智辛熱燥動;而蓯蓉、瑣陽甘鹹滯氣,皆非菟絲子溫和補益之特性。它能補虛、利實、溫寒、涼熱、燥濕、潤燥,作用柔和,適用範圍廣泛,可見其補陽方式之獨特。

《本草新編》則更強調菟絲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專用」,尤其針對心肝腎三經俱虛、水火兩虛的情況,單用菟絲子就能收到顯著療效。文中所述的夢遺、目昏、乏力等症狀,也皆可用菟絲子單方或配伍其他藥物治療,說明其補益心肝腎,兼具補陽功效。

《本經逢原》中提及菟絲子「祛風明目」,並指出其與杜仲功效相似,能壯筋骨、止遺洩,治療因肝腎氣虛導致的腰痛膝冷等症狀。但同時也強調「凡陽強…勿用」,說明其補陽作用雖溫和,但仍需謹慎使用,避免過度助陽。

《神農本草經疏》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菟絲子辛味能通四氣,潤燥補益脾腎肝三經,從而達到補陽、益氣、強筋骨的目的。其補陽方式並非燥熱傷陰,而是溫和滋潤,與其他辛香燥熱的藥物有明顯區別。

《本草正義》則將菟絲子歸為「養陰通絡上品」,認為其「陰中有陽」,滋補而不膩滯,能溫運陽和,宣通百脈。這進一步說明菟絲子補陽的機理是通過滋養陰液,間接促進陽氣的恢復,而非直接峻猛的助陽。總而言之,菟絲子補陽之效,溫和而不峻猛,滋陰而不滯膩,是其獨特的藥理特性。

4. 補血養肝

菟絲子,古稱菟蕬子,歷代醫家皆認為其具有補血養肝之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滋補,而是通過多方面調和,達到陰陽平衡。

《本草匯言》指出菟絲子「補腎養肝,溫脾助胃」,其溫補之性不同於其他藥物,它「補而不峻,溫而不燥」,能虛實兼顧,寒熱皆宜,故能有效地調理肝腎。此書更將其與其他藥材比較,凸顯其溫和的特點,並認為其「明目精」等功效,皆源於補腎養肝,溫理脾胃之效。

《本草新編》則強調菟絲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專用」,特別指出其在治療心、肝、腎三經齊病,水火兩虛的情況下功效顯著。文中以治療心虛、夢遺、精洩等症例說明其補益心、肝、腎的專長。 此書認為菟絲子單用便能直達三經,效力尤為專一。

《本經逢原》則從肝腎氣分角度闡述菟絲子功效,認為其「祛風明目」,並與杜仲相類,能壯筋骨,止遺洩,改善腰膝酸軟等症。書中提到菟絲子適用於老人肝腎氣虛,腰痛膝冷等症,並建議與補骨脂、杜仲合用。 此外,更提及氣虛導致瞳孔無神時,可用麥門冬佐之。

《神農本草經疏》深入探討菟絲子辛味的特性,認為其「辛通四氣」,能溫潤腎臟,並非燥熱之辛。 此書將菟絲子定位為補脾腎肝三經的要藥,認為其能補益氣血,強健筋骨,改善因脾腎虛弱導致的內熱、口乾舌燥等症狀。 更指出其能治療寒血積聚,因其能調和氣血,促進瘀血的自行消散。

《本草正義》則將菟絲子列為「養陰通絡上品」,強調其「陰中有陽,守而能走」,與其他滋陰藥物不同,不會產生膩滯之感。此書認為菟絲子在滋補的同時,還能宣通經絡,溫運陽氣,並指出其長期服用能滋養陰液,使眼睛明亮。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皆肯定菟絲子具有補血養肝的功效,其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溫和補益肝腎,調理氣血,並兼顧脾胃,從而達到整體平衡的效果。

5. 通經絡

菟絲子,古稱菟蕬子,在歷代本草典籍中,皆記載其具有通經絡的功效,但其作用機理並非直接疏通經絡阻塞,而是透過滋補肝腎,調理脾胃,間接達到改善經絡運行之效。

《本草匯言》指出菟絲子「補而不峻,溫而不燥」,能補益腎經,無論虛實寒熱濕燥皆可應用,並非像某些藥物般具有峻猛的攻邪之性,而是溫和地調和臟腑功能。 此溫和的補益,正是其通經絡的基礎。經絡通暢,與臟腑氣血的充盈密切相關,菟絲子滋補肝腎,改善氣血運行,自然能間接地促進經絡的通利。

《本草新編》則強調菟絲子可以單味使用,治療心、肝、腎三經齊病,尤其對心虛、夢遺、精洩等症有效。這說明菟絲子能整體提升臟腑功能,改善因氣血虧虛而導致的經絡不通。夜夢不安、目昏、足乏力等症狀,也可用菟絲子配合其他補益藥物,共同發揮作用。

《本經逢原》中提到菟絲子「祛風明目,肝腎氣分也」,與杜仲一樣能壯筋暖腰膝,且專於益精髓、堅筋骨。這些功效都與經絡的通暢息息相關。筋骨強健,則氣血運行通暢,經絡自然不會阻塞。 書中也提到用於治療因肝腎氣虛引起的腰痛膝冷,以及氣虛導致的目無神采,佐以麥門冬效果更佳,再次證明其通經絡的作用是建立在整體調和臟腑功能的基礎上。

《神農本草經疏》及《本草正義》則從更深層次闡述菟絲子的作用機理。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菟絲子能補益脾腎肝三經,並將其通絡作用與補益臟腑功能緊密聯繫,認為經絡阻塞與臟腑虛弱相關,而菟絲子的補益能從根本上改善經絡的運行。《本草正義》更指出菟絲子為「養陰通絡上品」,其溫和的辛味,既能滋陰,又能通絡,與其他滋陰藥物有所不同。 此「通絡」並非直接破邪,而是通過陰陽調和,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通經活絡的效果。

總而言之,菟絲子的通經絡功效並非其直接作用,而是通過溫和補益肝腎脾胃,調整氣血運行,間接改善經絡功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6. 安胎

菟絲子,古稱菟蕬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具有安胎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安胎」,而是透過整體調節臟腑功能,間接達到穩固胎兒的效果。

《本草匯言》指出菟絲子「補腎養肝,溫脾助胃」,其溫補特性溫和不燥,能補虛利實,寒溫燥潤皆可適用。此特性說明菟絲子並非單純針對某一臟腑,而是能根據身體狀況調整作用,這對於孕期體質變化多端的情況相當重要。孕婦若脾胃虛弱,則可藉由菟絲子溫補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為胎兒提供充足營養;若腎氣不足,則可補益腎氣,穩固胎元。

《本草新編》更強調菟絲子可以單味使用,尤其針對心、肝、腎三經虛弱,水火兩虛的孕婦,能有效改善失眠多夢、精血不足等症狀,從而間接起到安胎作用。其「力尤專」之說,說明菟絲子在補益方面具有獨特的功效。

《本經逢原》則從肝腎氣虛的角度解釋菟絲子安胎的功效。文中提到菟絲子「祛風明目,肝腎氣分也」,其溫補特性能壯筋暖腰膝,益精髓,堅筋骨,並能改善腰痛膝冷等症狀。這些症狀在懷孕期間較為常見,菟絲子能有效改善這些不適,從而間接提升孕婦的健康狀態,有利於胎兒的發育。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菟絲子安胎功效的闡述,並非單純針對「胎」,而是從整體調理出發,透過補益腎氣、溫補脾胃、疏通肝氣等多方面入手,改善孕婦體質,從而達到安胎的目的。 這種「標本兼治」的觀點,是理解菟絲子安胎功效的關鍵。

7. 補益肝腎

菟絲子,古籍中多記載其補益肝腎之效,且作用溫和,不像其他藥物那樣峻猛。

《本草匯言》指出菟絲子「補腎養肝,溫脾助胃」,其溫和的特性使其能補虛實,寒熱濕燥皆可應用,不像某些藥物有寒熱偏性,使用受限。《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菟絲子為補脾腎肝三經要藥,能「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其補益作用涵蓋多個臟腑。 由此可見,菟絲子並非單純補腎,而是以腎為本,兼顧肝脾,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本草新編》則強調菟絲子可單味或重用,尤其針對心、肝、腎三經齊病,水火兩虛的情況,有顯著療效。文中所述的症狀如夜夢、精洩、目昏、乏力,皆與肝腎虧虛相關,菟絲子能有效改善。 這也印證了菟絲子補益肝腎的全面性。

《本經逢原》則從肝腎氣分著手,認為菟絲子能祛風明目,壯筋骨,並能治療因肝腎氣虛引起的腰痛膝冷、遺精等症狀,更指出可與補骨脂、杜仲等藥物配伍使用,增強療效。《本草正義》則讚譽菟絲子為「養陰通絡上品」,其溫和的辛味,既能滋陰,又能通絡,與其他滋陰藥物相比,更顯其獨特之處。總而言之,古籍記載中,菟絲子補益肝腎的功效得到充分肯定,其作用溫和,且能兼顧其他臟腑,使其成為一味應用廣泛的常用藥物。

8. 止瀉

菟絲子雖非專門治療腹瀉的藥物,但從歷代本草典籍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其止瀉作用與其補益肝腎、溫脾健胃的功能密切相關。

《本草匯言》中指出菟絲子「補腎養肝,溫脾助胃」,且其溫補之力「補而不峻,溫而不燥」,因此能兼顧虛實寒熱,甚至能燥濕潤燥。此特性使其能處理因脾腎虛寒、或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二者功能失調,均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大便溏洩等症狀。菟絲子溫補脾腎,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緩解腹瀉。

《本經逢原》則提及菟絲子「止遺洩,主莖寒精出,溺有餘瀝」,其中「遺洩」一詞,在古代醫籍中也常包含了頻尿、滑泄等症狀,與現代醫學中的腹瀉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此處更進一步指出菟絲子能治療因腎陽不足導致的滑泄。

《神農本草經疏》則強調菟絲子為補脾腎肝三經要藥,並說明其能「暖而能補腎中陽氣,故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文中也提及因脾腎虛導致的口苦燥渴,這些都與腹瀉的病機有所關聯。

綜上所述,菟絲子止瀉功效並非單純的止瀉作用,而是透過其溫補脾腎肝三經,改善臟腑功能,從而達到調理腸胃,緩解腹瀉的目的。 其功效的發揮,更依賴於辨證施治,而非單純依靠其止瀉作用。需注意的是,不同體質及病因引起的腹瀉,治療方法應有所不同,菟絲子僅為其中一種可能的輔助藥物。

菟蕬子的古代典籍


菟蕬子的現代功效


1. 抗發炎

菟蕬子具有抗發炎症作用,此乃由其所含之化學成分可抑制炎症細胞之活動,減少炎症反應發生所致。另菟蕬子中之維生素C、維生素E、多酚等成分,亦具抗氧化與抗炎作用,可抵禦自由基之侵襲,降低炎症風險。菟蕬子對於關節炎、膀胱炎、口腔炎等疾患,以及呼吸道感染與過敏反應之症狀均具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2. 預防心血管疾病

菟蕬子,一名金鎖,乃補益藥品。乃益氣補精,強筋壯骨,養肝明目,固腎安胎之佳品。含菟絲子苷及黃酮類等,有抗氧化、抗炎、降血脂之效,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

3. 預防骨質疏鬆

中藥食物菟蕬子,補血養肝,調理月經,改善骨質疏鬆,增強骨組織強度。含豐富鈣、銅、鋅,促進骨骼生長修復。菟蕬子苷刺激骨細胞增殖,抑制骨吸收,減緩骨質疏鬆進程。此外,具抗炎、調節免疫系統、抗氧化、改善心血管健康等多種功效。對保護人體健康有益。

菟蕬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炒研調敷。

菟蕬子的炮製


  • 菟絲子:過羅去淨雜質,洗淨,曬乾。菟絲餅:取淨菟絲子置鍋內加水煮至爆花,顯褐灰色稠狀粥時,搗爛作餅或加黃酒與面作餅,切塊,曬乾。1.《雷公炮炙論》:採得,去粗薄殼,用苦酒浸二日,漉出,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至明,微用火煎至於,人臼中,熱燒,鐵杵三千餘成粉。用音酒並黃精自然汁與菟絲子相對用之。
  •  《綱目》:凡用菟絲子,以溫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乾搗之,不盡者,再浸曝搗,須臾悉細。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餅焙於,再研未,或雲,曝乾時,入紙條數枚同搗,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菟蕬子的注意事項重點:

  1. 腎臟有火者禁用:菟蕬子具有補腎強陽的作用,腎臟有火者服用後會加重火氣,導致身體不適。
  2. 陽強者禁用:菟蕬子具有壯陽功效,陽強者服用後會加重陽亢症狀,出現煩熱、口乾舌燥等不適。
  3. 大便燥結者禁用:菟蕬子具有通便作用,大便燥結者服用後會加重便祕症狀,引起腹脹、腹痛等不適。
  4. 腹瀉者禁用:菟蕬子具有通便作用,腹瀉者服用後會加重腹瀉症狀,出現腹痛、水樣便等不適。
  5. 腹滿者禁用:菟蕬子能夠刺激腸胃蠕動,腹滿者服用後會加重腹滿症狀,出現腹脹、腹痛等不適。
  6. 孕婦禁用:菟蕬子具有安胎作用,孕婦服用後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導致流產等危險。
  7. 哺乳期婦女禁用:菟蕬子會透過乳汁分泌給嬰兒,可能會對嬰兒造成影響,因此哺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8. 出血傾曏者禁用:菟蕬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出血傾曏者服用後會加重出血癥狀,導致凝血功能異常。

菟蕬子相關的方劑


菟蕬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糖尿病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男性勃起障礙腎絲球腎炎血尿嘴裡發苦胎動不安遺精耳鳴性功能障礙貧血膀胱炎疼痛胎漏目昏天花

菟蕬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槲皮素(Quercetin), 紫雲英苷(Astilbin), 金絲桃苷(Hyperin), 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7-O-β-glucoside), 生物鹼(Alkaloid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