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菟絲地萸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菟絲地萸湯主治腎虛精虧、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熟地黃可補益腎陰,改善腎虛之症,並滋養精髓,緩解因腎虛引起的頭暈耳鳴。
- 配伍相宜,協調藥性: 方中地黃與山茱萸、山藥等藥物配伍,共同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熟地黃作為其中一味藥,可起到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菟絲地萸湯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基於其補益肝腎的功效。
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止汗、收斂生津之效。方中以山茱萸配伍菟絲子,菟絲子滋補肝腎,與山茱萸相輔相成,共同起到補腎固精、滋陰養血的作用。此外,山茱萸可固澀止汗,對腎虛引起的盜汗、遺精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更能增強補腎益精的作用。
菟絲地萸湯中包含菟絲子,是因其具有補腎壯陽之效。菟絲子味甘性溫,入腎經,能補腎精、益腎氣,固精縮尿,尤其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菟絲子還可與地黃、山萸肉等藥材相配合,更能發揮其補腎固精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的目的。
菟絲地萸湯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助陽氣生髮: 巴戟天性溫,味甘辛,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溫腎助陽的功效,可與地黃、山茱萸等藥物協同作用,補益腎陽,促進腎氣生髮。
- 溫腎壯腰,改善腰膝酸軟: 巴戟天還有溫腎壯腰的作用,可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症狀,與菟絲子、狗脊等藥物搭配,相輔相成,增強補腎壯腰的功效。
主治功效
菟絲地萸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辨證錄》的內容,菟絲地萸湯被用於治療因過度縱慾導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食慾減退、畏寒怕冷等症狀。
主治功效:
該方劑主要針對以下症狀:
- 陽事不剛,易於走洩: 指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容易早洩。
- 骨軟筋麻: 指腰膝酸軟無力,四肢麻木。
- 飲食加少: 指食慾減退,食量減少。
- 畏寒: 指怕冷,比常人更易感到寒冷。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記載「過于好色,入房屢戦...陽事不剛,易于走洩...骨軟筋麻,飲食加少,畏寒」以及方劑組成來看,此方主要針對腎精虧虛、腎陽不足所致的諸症。
- 腎精虧虛: 過度縱慾,耗傷腎精,導致精氣不足,無法濡養筋骨,出現骨軟筋麻的症狀。腎精不足也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飲食減少。
- 腎陽不足: 腎精虧虛日久,可進一步導致腎陽不足。腎陽不足則溫煦功能減退,表現為畏寒。腎陽不足也影響到性功能,導致陽事不剛,易於走洩。
菟絲地萸湯的組成,正是針對以上病機進行調理:
- 熟地黃: 大量使用熟地,重在滋陰補腎,填補虧損的腎精,為基礎性的補益藥物。
- 山茱萸: 酸澀收斂,能夠固澀腎精,防止精氣進一步耗散,並能滋補肝腎,與熟地黃相輔相成。
- 菟絲子: 補腎益精,溫陽固精,對於改善陽痿早洩有直接作用。
- 巴戟天: 溫補腎陽,強筋健骨,針對腎陽不足導致的畏寒、腰膝酸軟等症狀。
四藥合用,滋陰補腎、溫陽固精,標本兼顧,使腎精得充,腎陽得振,從而改善因縱慾過度導致的各種症狀。
與另一段古文的關係:
另一段古文描述了肝氣不舒、肝血虧虛的症狀,與此方劑主治的病症有所不同。該段文字強調肝氣鬱結與肝血不足的相互關係,而菟絲地萸湯主要針對腎精腎陽虧虛,兩者病機不同,治療方向也有差異。
總結而言,菟絲地萸湯透過滋補腎精、溫養腎陽,有效治療因過度縱慾導致的腎精虧虛、腎陽不足所引發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食慾減退、畏寒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熟地1兩,山茱萸5錢,菟絲子1兩,巴戟天5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腎精虧損、陽氣不足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酸軟、骨軟筋麻、飲食減少、畏寒等症狀。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菟絲地萸湯, 出處:《辨證錄》卷八。 組成:熟地1兩,山茱萸5錢,菟絲子1兩,巴戟天5錢。 主治:過于好色,入房屢戦,以博歡趣,則鼓勇而鬭,不易泄精,漸則陽事不剛,易于走泄,于是骨軟筋麻,飲食加少,畏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