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補丸
SHUANG B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四引史載之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22.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雙補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雙補丸通常用於氣血不足、陰虛血燥所致的症狀,熟地黃能補益血虛,改善氣血不足,提升身體抵抗力。
- 固腎填精: 熟地黃可滋腎陰,固腎精,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雙補丸中加入熟地黃,可針對腎虛所致的氣血虧虛,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
雙補丸中加入菟絲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能同時補腎陰和腎陽,故名「雙補」。
菟絲子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其性溫,可溫補腎陽,改善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同時,其又具滋陰作用,能滋養腎陰,改善陰虛所致的頭暈耳鳴、盜汗失眠等症狀。
因此,菟絲子在雙補丸中起到平衡腎陰腎陽、雙向調節的作用,使其適用於腎虛兼有陰陽兩虛的患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雙補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熟地黃
- 菟絲子
古籍文獻分析:
**《類證治裁》**中,林佩琴提到「腎消虛澀者,通攝兼施,雙補丸。」說明雙補丸適用於因腎虛導致的消渴症,症狀表現為虛澀,此時需以通攝兼顧的方法治療。此處的“通”並非指瀉下,而是疏通氣機,使體內陰陽平衡。“攝”是指收斂固澀,防止精氣外泄。
**《類證治裁》**又記載:「孫,數年久痢,必傷腎陰,但知健脾,不節腥膩,恐脾陽不復,腎陰益虧。用繆仲淳脾腎雙補丸」。這段文獻說明,久痢會耗傷腎陰,單純健脾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用脾腎雙補丸來同時補益脾腎。這也揭示了雙補丸除了補腎之外,有時也會和健脾藥物一起使用,來應對一些複雜病症。
**《奇效良方》**中,董宿指出雙補丸「消腎虛水涸,燥渴勞倦。」強調了雙補丸治療腎虛導致的津液虧耗、乾燥口渴以及勞倦乏力的功效。
《仁齋直指方論》 中楊士瀛也提到雙補丸「治腎虛水涸,燥渴勞倦。」與《奇效良方》的觀點一致,再次驗證了雙補丸在治療腎陰虧虛方面的應用。
《世醫得效方》 危亦林亦記載雙補丸「治腎虛水涸,燥渴勞倦」, 再次強調其治療腎陰不足的功效。
《是齋百一選方》 王璆指出雙補丸「治下部弱,腎水冷。平補,不燥不熱。」說明雙補丸可用於治療下焦虛弱、腎陽不足,並強調其藥性平和,適合長期服用。並列舉多種不同情況下配合使用的藥引,例如:氣不順則沉香湯下、心氣虛則茯苓湯下,可見本方應用靈活。
《嚴氏濟生方》 嚴用和表示雙補丸「治真精不足,腎水涸燥,咽乾多渴,耳鳴頭暈,目視昏花,面色黧黑,腰背疼痛,腳膝酸弱,服僭藥不得者。」描述了腎精虧虛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並強調雙補丸適用於不耐受其他補腎藥物的情況。
治療原理分析:
雙補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補腎: 熟地黃具有滋陰養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能夠補充腎陰,改善腎精虧耗所引起的諸多不適,如腰膝酸軟、耳鳴頭暈等症狀。
- 固腎溫陽: 菟絲子具有固腎壯陽、溫脾止瀉的功效,能夠補益腎陽,固澀精氣,改善腎陽不足所引起的下焦虛弱、尿頻等症狀。
綜上所述,雙補丸通過熟地黃和菟絲子的配伍,實現了滋陰補腎、固腎溫陽的雙重功效。其適用於腎陰虧虛、腎陽不足等多种腎虛證,症狀包含消渴、久痢、水涸、燥渴、勞倦、下部虛弱、腎精不足等。本方藥性平和,可在辨證基礎上隨證加減,臨床應用廣泛。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半斤,菟絲子半斤。
平補精血。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人參湯送下。如氣不順,沈香湯送下;如心氣虛,茯苓湯送下;如心氣煩躁不得眠,酸棗仁湯送下;腎氣動,茴香湯送下;小便少,車前子湯送下;小便多,益智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雙補丸, 出處:《百一》卷四引史載之方。 組成:熟地黃半斤,菟絲子半斤。 主治:平補精血。主治:下部弱,腎水冷。
雙補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七引《濟生》。 組成:菟絲子(淘淨,酒蒸,擂)2兩,五味子1兩。 主治:精氣不足,腎水涸燥,咽乾多渴,耳鳴頭暈,目視昏,面色黧黑,腰膝疼痛,腳膝痠弱,屢服藥不得痊者。
雙補丸, 出處:《簡易方》引《究原方》(見《醫方類聚》卷一五○)。 組成:鹿角霜3兩,熟地黃(洗,再蒸)1兩,沉香1兩,菟絲子(酒浸,蒸,研,焙)1兩,覆盆子(去枝蒂)1兩,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去蘆)1兩,宣木瓜1兩,薏苡仁(炒)1兩,黃耆(炙)1兩,蓯蓉(洗,酒浸)1兩,五味子(去枝,炒)1兩,石斛(去根,炒)1兩,當歸(去蘆,油浸)1兩,澤瀉(切塊再蒸)1兩,麝香1錢(别研),朱砂半兩(别研,爲衣)。 主治:常服既濟水火,益氣安神。主治:一切虛損,五勞七傷,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發渴,目暗耳鳴,心忪氣短,食少神倦,夜夢驚恐,四肢痠疼,寒熱盜汗,小腹拘急,小便滑數、婦人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