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膏子

地黃膏子

DI HUANG GAO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乳備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腎經 33%
心經 33%
肝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膏子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益精血:熟地黃為地黃經蒸制後炮製而成,其性溫和,藥性更趨於滋陰補血,溫腎填精。地黃膏子常用於陰虛血虧、精血不足等症狀,而熟地黃的藥性更能有效改善這些問題。

二、避免寒涼:地黃性寒,直接使用可能加重寒涼之症。而熟地黃經炮製後,其寒性減弱,更適合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避免藥性過寒,造成不良反應。

總而言之,熟地黃在藥性上更溫和,更適合作為地黃膏子中的主要藥材,以達到滋陰補血、溫腎填精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黃膏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本膿血氣衰乏,經氣不調,虛煩發熱,肌體瘦悴,形羸弱困,飲食不進,欲成勞病」,核心病機為 陰血虧虛,兼氣陰兩傷,臨牀表現包括:

  1. 血虛經亂:婦人經血不足,周流不暢,故見「經氣不調」;
  2. 陰虛內熱:津血虧耗,虛火內擾,則「虛煩發熱」;
  3. 形體失養:陰血不能濡養肌肉,致「肌體瘦悴,形羸弱困」;
  4. 脾胃虛弱:血虛及氣,中焦不運,故「飲食不進」。
    整體屬 虛勞初期偏陰血不足 之證,未至陽氣衰微,故以滋陰補血為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 熟地黃(8兩)

    • 為方中君藥,性甘微溫,專入肝腎,功擅 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直補虧虛之根本。《本草綱目》稱其「填骨髓,長肌肉……通血脈,利耳目」。
    • 用量獨重,針對「膿血衰乏」之核心病機,補血以調經,滋陰以退熱。
  • 淨蜜(18兩)

    • 甘平質潤,具 補中益氣、潤燥和藥 之效。本方以蜜為輔,其用有三:
      • 助熟地 滋陰潤燥,緩解虛火灼津之燥;
      • 健脾和胃,改善「飲食不進」;
      • 作賦形劑,製成膏丸便於久服,契合虛勞需「緩補」之特點。

2. 配伍邏輯

  • 血氣互生,陰中求養
    熟地補血為本,蜂蜜補氣為輔,取「氣血互化」之理,血足則氣生,氣旺則血行。
  • 潤燥相合,標本兼顧
    熟地得蜂蜜之潤,增強滋陰效力;蜂蜜藉熟地之補,深入下焦濡養肝腎。二者相得益彰,共奏 滋陰血、潤枯燥、扶虛羸 之功。

3. 劑型與服法用意

  • 膏丸緩圖:虛勞之證非旦夕可愈,以膏丸劑型 漸補陰血,避免滋膩礙胃。
  • 酒/米飲送服
    • 溫酒行藥力,助熟地入血分;
    • 米飲健脾胃,防陰藥傷中氣。
      體現「補而不滯」的思維。

三、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雖原方針對婦科虛勞,然其 滋陰補血、潤養形體 之效,亦可推廣至:

  1. 久病陰虧:如熱病後期陰傷、肺癆陰虛咳嗽;
  2. 老年精血衰竭:腰膝痠軟、鬚髮早白;
  3. 血虛腸燥:大便乾結屬津枯者。

惟須注意,此方偏重滋補,若外邪未清或濕滯中滿者非宜(依原方主治脈證為準)。

總結

地黃膏子以 熟地黃補血填精為本,蜂蜜補中潤燥為用,簡潔有力,體現中醫「精血同源」「陰陽互濟」之理,堪為虛勞陰血不足之基礎方。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8兩,淨蜜18兩。將熟地黃為末,同蜜熬成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5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米飲亦得;或作膏子,酒化服,不飲酒,白湯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膏子, 出處:《産乳備要》。 組成:熟地黃8兩,淨蜜18兩。 主治:婦人本膿血氣衰乏,經氣不調,虛煩發熱,肌體瘦悴,形羸弱困,飲食不進,欲成勞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